APP下载

当今社会变迁下高等院校书法教育问题及思考

2015-10-29左吉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课书法艺术

左吉龙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当今社会变迁下高等院校书法教育问题及思考

左吉龙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书法是“古老”的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时至今日,随着社会发展变迁,高等院校已成为书法人才培养主力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书法热”的浪潮也不免出现些许问题,需要冷静反思。另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书法”在高校专业目录中未列及,处境尴尬,常有寄人篱下之感,不禁发人深思。

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社会变迁;教育联盟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其萌生于汉字之始。原始社会陶器上留下的刻画符号与汉字息息相关,它虽不是文字,但对原始文字产生起到了引发作用。东汉时期书法就已成为自觉的艺术,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时至现代中国书法教育的出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书法教育主要分两大阵营,一方阵营是社会上的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面对生源复杂多样。它以教授书法技法为主,也就是拿毛笔写字。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其扎根传统文化之中,而这样的教授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视而不见。培养优秀书法专业人才不仅要手上技法功夫过硬,对其文化修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另一阵营就是当今各高等院校书法专业人才教育。

中国高等书法专业教育始于1962年,但经历了一番曲折。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使广大人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人们对民主科学认识不充分、不全面,甚至出现偏颇。“西风东渐”之下,多数人认为西方的思想、文化一定是好的,全面给予肯定,而对本国思想、文化信心缺乏,这样的认识实为可怕。在书法方面,西方的钢笔、圆珠笔传入,国人将毛笔搁置一旁,硬笔代替了毛笔书写,毛笔书法的实用性开始远去,而成为文化回忆。书法艺术式微,让人担忧至极!

1961年,由文化部组织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材编写会议上,潘天寿提出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书法专业。次年,文化部决定,在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从此伊始,现代高等院校书法专业人才培养提上日程,焕发出古朴光辉!

近些年,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书法专业人才。书法名家也多入职高校来主宰书坛风云变化。截止2014年止,全国开设书法专业学习的高校增至百所,而且还有上升之势,不禁让人想起“大跃进”一词。从而出现的生源、师资、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问题需冷静下来有所思,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注重生源,理性招生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说,中小学为应试教育,升学考试是其主要任务,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不会被重视甚至不开设。在中小学中,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不多,从而中小学书法学习处在真空状态,中间断层,使大学书法专业生源基础薄弱。而目前看来,学习书法的学生多是文化课高考无望,才在高中开始书法的学习,甚至高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书法的人也大有人在,进行半年速成学习参加艺考。而这类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且通过书法半年速成招进高校,其综合素养多是单薄的。更何况有些学生只是冲着大学文凭而无意于书法的深入研究。

这让我们认识到应注意中小学书法人才的培养,避免断层现象的发生。可以在中学阶段根据需要开设艺术班,如书法班、音乐班、美术班等,在这些班上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和艺术都应两手抓。这样的好处在于:(1)有效的提高升学率;(2)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不至于过差;(3)有利于艺术专业特长的学习。这样对学生负责,也保证了高校的生源质量。

目前各高校对书法的录取标准各有不同,但不外乎三种情况。一种是注重书法考试成绩,只要文化课过线,按书法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这样的录取方式可以招收到目前阶段书法技法水平较高的学生,但文化课成绩往往较低,学生文化素养不足。另一种是注意文化课考试成绩,只要文化课和书法成绩都通过,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这样的方式将有一大批书法技法水平较高而文化课相对差些的学生拒之门外。最后一种是文化课和艺考成绩按百分比录取,比如文化课成绩占50%,加艺考专业成绩的50%分数,由高到低录取。相比较而言,此方式不激不厉,注重考生综合水平的考察。由于书法与高中语文知识最为关联,语文单科限定分数在各高校书法招生中也开始实施,这应是招生理性的体现。

在招生数量上,学校之间数量标准大有不同,少至几人,多至百人。对于招至百人的现象让人惊讶,其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可否跟上百余人的书法学习,像在熬大锅粥一样,鱼龙混杂。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人数标准,达到怎样的考核标准招收多少人数的考生,切勿让高校盲目招生赚取学费,而枉费大学教育之本,发霉变质。

由于多数学生是考前艺术集训后招至高校,本身的基础尚未牢固,高校书法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应在第一学年多普及基础理论知识,如: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古代汉语、古代书体研究、中国古代书论、古文字学等。以填补基础理论知识的薄弱,然后在今后对书法深入学习中才会道路清晰,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做后盾。

二、明确专业名称,合理设置课程

在高校设置书法专业学习现已有几十年时间,但书法专业一直以来都十分尴尬,此在于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未有书法专业的名称。

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艺术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之下设二级学科,艺术心理学、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美术、工艺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学其他学科。此处可以看出美术和书法是平级的二级学科,属于并列关系。但另由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经过1987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四次修订,在目录中均未出现书法专业名称。最近一次修订是2012年9月,艺术学下分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类、设计学类。其中美术类又分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也未见有“书法”字样,不得不让人感到费解,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书法”竟然没有名分!何等悲哀!高等院校招生时,因书法不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得以将书法专业置于其它学科之下,如美术学(书法方向)、绘画(书法方向),属美术学院或艺术学院,也有隶属文学院的,如太原师范学院。这些让人感到的是书法专业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分,寄人篱下,夹缝生存之状。望国家教育部门能够在众学科专业中尽快给予书法一席之地!

书法专业以上情况也必然导致各高校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的不规范性、不完善性。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是目前招收书法专业学生的三类高校,各高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专业艺术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法水平,侧重创作能力及创新性。师范类院校注重理论及技法的讲授,其中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他们必须学习的课程。而综合类院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与其他院相联系,培养复合型宽口径人才,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综合感悟。在大学期间,对于书法生的培养应更侧重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学生将来迈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过硬的文化理论基础是多数高校对本科生培养所欠缺的。应多督促学生读书,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学习书法等艺术,直接会接触或旁涉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艺术的母体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大至儒道禅的哲学思想,小至竹石梅兰的小品趣味,皆蕴含宇宙规律,目击而道存。思考书法的存身之道和创作之源,无不要贯通‘天地人’之三才,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融合升华,互相关照,这是宋儒所谓的‘圆照’之法。若偏执一隅,株守一家,则很难透彻”①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小枝,但内涵深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容分割对立而待的。如若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学习书法此路难通,只会写字,做一个写字匠罢了。宋黄庭坚在《论书》中云:

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②

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然后要广泛学习圣贤之学,书才可超凡脱俗。一味追求技法层面是不可取的。学书者多读书而有涵养,其书自然而然不俗气。所以,明倪后瞻在《倪氏杂著笔法》中云:

学字既成,先养其心无俗气。③

若无俗气,需先养心。心与书法的关系是微妙的。早在汉代,杨雄《法言·问神》就提出了“心画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④

认为书法是作者内心的写照,通过书法作品可看出创作者内心品性及修养。这也成了后来“书如其人”说的发端。总之,广览圣哲之学是做好“书乃可贵”的重要方面。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云: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⑤

言而总之,高等院校对书法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文化和技法都要抓,其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显更为重要。应多开设传统文化或是“国学”之类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散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如:中国古代哲学简史、老庄孔孟解读、书法与传统文化、禅学与诗歌美学、文学作品导读、文献学概要、艺术概论、书法美学等等。相信学生在其中会有新的领悟,这是书本中不可学到的。“道可道,非常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关注社会变迁,训练立身之本

如今社会变迁日益加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书法艺术招生火热,社会上艺术高考培训班层出不穷,各高等院校也是有扩招书法艺术生之势。随着多年来书法毕业生走向社会补缺书法相关工作职位后,社会对书法毕业生的需求慢慢趋向饱和,在此等情况下需引起各高等院校及书法专业学生的注意。

书法专业属于特殊门类,这就意味着口径窄,就业面窄。现书法毕业生走向社会,多在各中小学、博物馆、艺术馆、拍卖行等地方工作,选择机会甚少。所以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关注社会发展及情境变迁。

高校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及课程内容,应适当讲授与学科相关的发散性知识内容,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达到“一专多能”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那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在书法专业学生学习期间,可开设与书法有关联性的选修课乃至必修课。“书画同源”是由来已久的命题,书法专业学生可开设中国绘画课程,如中国绘画史、白描、花鸟画临摹与创作、山水画临摹与创作、人物画临摹与创作、画家专题研究、中国画赏析、中国美术鉴藏史等相关课程,还可开设更为特殊的课程,如书画艺术市场概论、书画艺术市场投资、书法与瓷器、书画作品装裱与修复、书法材料与制作等,供学生选修,丰富关联学科技能与理论知识,在综合培养上迈出一步,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适应当今社会变迁。

另外,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应加强之间的教学交流,建立卓有成效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联盟平台,笔者看到在“书法江湖”网设有“书法专业院校区”子版块,其中包含32所高校。在“中国书法网”设有“艺术院校”子版块,其中包含50所高校(其中含有高校的书法协会)。在“中国书法研究论坛”网中,设有“艺术院校联盟”栏,其中只有中央美术学院、聊城大学书法系、杏坛学院书法专业3所院校。各高等院校开设书法专业教育的有近百所,而现在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且不具有独立性。应建设独立、完善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联盟平台,将现有的已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全部包含进来,以便高等院校书法教育教学交流,相互学习经验,立足于建立健全当今社会发展变迁下高等院校书法教育体制。

四、结语

总之,书法是中国“古老”的艺术,书法传承意义深远,当今高等院校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主力军。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书法”在高校专业目录中未列及,使之处之尴尬,不禁发人深省。高校的招生、在校学习、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应注重招生生源质量,禁止非理性的盲目的招生。在校学习时,高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合理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多读多看多想,提高综合感悟。学生要关注社会变迁,调整自身以适应当下社会。拓宽就业口径,培养综合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国家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书法的重视有目共睹。韩国女总统朴槿惠访华,习近平主席赠书法作品《登鹳雀楼》。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参观泰戈尔国际学校时,教印度学生练习书法,用毛笔写“温故知新”。如今,高等院校对书法人才的教育可谓责任重大,书法教育事业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培育出更为优秀的书法人才。

注释:

①祝遂之.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80.

②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355.

③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537.

④汪荣宝.法言义疏(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60.

⑤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196.

[1]崔尔平.明清书论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祝遂之.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J292.1-4

A

1005-5312(2015)29-0210-02

猜你喜欢

文化课书法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