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

2015-10-29席德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传统

席德胜

(江苏省盱眙县黄梅戏剧团,江苏淮安211700)

让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

席德胜

(江苏省盱眙县黄梅戏剧团,江苏淮安211700)

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黄梅戏,曾经风靡华夏菊坛,香飘海外。迎来二十一世纪的黄梅戏,或许是因为该剧种在某些方面的缺陷,进入了一种尴尬困境中。现就黄梅戏当前的处境及发展略作探讨一二。

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处境及发展

曾几何时,中国戏曲一路走下坡,或者说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大环境的不幸遭遇。基于如此情况,有人会疑惑,有人在反思,有人无所谓,有人则担忧……作为中国梨园大家族的一朵奇葩——黄梅戏,同样未能逃过此劫。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黄梅戏,曾经风靡华夏菊坛,香飘海外。迎来二十一世纪的黄梅戏,或许是因为该剧种在某些方面的缺陷,进入了一种尴尬困境中。现就黄梅戏当前的处境及发展略作探讨一二。

一、黄梅戏的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外艺术和通俗文化的引进传播对本土传统文化艺术形成冲击与竞争。当年轻者们正热衷于快餐文化时,他们根本没想过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享受。中国在对传统文化领域的宣传,根本没做到“仁至义尽”。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因为失去了跟时代同步伐的节奏遭遇忽视。

有人说,黄梅戏市场需求很大,到底多大,我们是否要思考一番?在自己看来,这种需求上的“大”,只能理解为受众群的广泛。黄梅戏因其通俗易懂的唱腔而受到人们热衷,如果从发展前景来看,黄梅戏应该要在‘通俗’中寻求‘雅致’风格,这也是未来观众欣赏水平的风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社会物质和精神双文明的丰富与提高,人们的欣赏风格和要求逐渐趋向完美高雅。

二、确立创新思路,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必须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今天,戏曲文化出现生存危机,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甚至以外来的所谓先进文化取代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社会快速发展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如何保存和发展包括戏曲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要以发展的胸怀与眼光,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在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发展黄梅戏作为文化战略来抓,进一步提升黄梅戏艺术的品牌地位,作为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的艺术项目,

应进一步加大黄梅戏艺术院团改革力度,加快改革管理体制,创新激活运行机制,尊重艺术发展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力构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投入扶持、评价奖励等机制。从组织领导到政策措施,从人才培养到院团体制,从剧本创作到理论研究,从艺术生产到市场开拓,从精品攻关到普及推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黄梅戏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把黄梅戏艺术事业做大做强做响。

三、树立创新意识,打造精品剧目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剧目可以救活一个剧种。”昆剧的《十五贯》、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世纪90年代,戏曲市场开始滑坡,去剧院听戏看戏的观众群日益萎缩,黄梅戏也因此受到影响,不少艺人选择转行。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出众的韩再芬收到了不少邀约,也曾出去唱过歌、演过电视剧和电影,但她说,自己注定属于黄梅戏这个舞台,她离不开黄梅戏。

然而,随着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观众可选择欣赏的艺术种类也越来越多。而近年来,黄梅戏人才流失严重,创作者不愿去苦心经营一个好本子。每次大型演出,唱来唱去总是《女驸马》、《天仙配》等段子,编导害怕观众不接受,不愿意去冒险尝试引进新戏。久而久之,观众觉得,黄梅戏无非就这么几个经典段子。“如何吸引住观众日益发展、变化的眼光”对黄梅戏艺术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为此,韩再芬很早就开始对自己的黄梅戏“动手术”。演《徽州女人》时,她把戏服上的一对水袖剪掉了。剪掉的理由很简单: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演员细腻的动作。在学习黄梅戏时,韩再芬不仅学习昆曲和京剧的体态和举止,还学习芭蕾舞,就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女性的体态美。

考虑到不少人对戏曲都有“节奏慢、时代远、故事情节单一”的印象,韩再芬创作时就嵌入现代艺术元素,比如交响乐、电影手法等,让观众跟着情节走,看着过瘾,听得舒心。

在变革的同时,韩再芬和其他黄梅戏艺术家们也意识到,创新并非摒弃传统。黄梅戏之所以能够流传得这样广泛,唱腔旋律好听是主要原因。因此,唱腔是最能显示黄梅戏本质特征的部位,也是创新过程中最须继承的部位。传承与发展并不矛盾,在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创作新剧、投射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理解的同时,传承黄梅戏的经典唱腔,这样,黄梅戏才能更好地向前走。

应树立“观众第一、市场第一、效应第一”的理念,走出“为专家创作、为参赛生产、为政绩投入”的误区,彻底制止“创作一个、生产一个、参赛一个、丢掉一个”的短期行为,扩大实践演出,加强作品推介,努力还戏于民。应改革剧目创作体制,创新剧目生产机制,建立新的黄梅戏艺术生产机制,设立湖北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面向全国招标征集优秀剧本,对新剧目的创作、生产进行扶持,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艺术生产格局,努力打造精品名牌剧目。

J825

A

1005-5312(2015)29-0155-02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传统
黄梅戏《中国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