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特点
2015-10-29沈畅皮欢欢
沈畅 皮欢欢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湖南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特点
沈畅 皮欢欢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澧水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是湖南地区优秀民间音乐的代表,它体现了劳动者乐观奋斗的精神。笔者将从澧水船工号子的音调唱腔和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演唱语言、音乐节奏和速度特点三个方面对湖南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发掘和保护澧水船工号子这一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增强大家对湖湘音乐文化的了解。
湖南;澧水船工号子;艺术特点
澧水船工号子的孕育期是原始时代到汉初,转型期是汉代到明代,成熟期是明代到清代,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发展,澧水船工号子已成为了澧水流域乃至湖湘地区民间音乐的缩影。号子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民歌载体,是劳动群众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造、演唱的歌曲,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们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发出吆喝或是呼号,对组织劳动、调节精神和统一意志力有着重要作用。澧水船工号子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是依托于水运而产生的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调、行腔、歌词和丰富的内容具有独特的特点,是湖湘地区重要的历史音乐文化遗产。
一、澧水船工号子的音调唱腔和表现形式
澧水船工号子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当地各少数民族的音调、装饰音、衬词等音乐元素,呈现出多种民族化特点。澧水船工号子的音调是在行船过程中形成的,它吸收了澧水流域周边的方言、地方小调旋律。澧水船工号子一般采用民族羽调式,有着土家族吟诵般但质朴婉转的旋律音调,又借鉴了苗歌音乐中的装饰音、滑音丰富多变等特点,用假声演唱高腔和用真声演唱平腔的演唱方式,并且大量运用苗族、土家族音乐中的衬词,如:哟、啊、哎、哪、啦、啰、咿、呀、嘿、哩、嗬等。澧水船工号子的音程、音节、旋律、和声等根据歌词按本地方言而即兴编唱的行腔或是与当地的音调、语言和节奏相结合,是汉族民间音乐的瑰宝,是澧水船工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澧水船工号子旋律高亢铿锵、急促有力,生动反映了船工们与天地、与大自然搏斗的劳动场面。
澧水船工号子的唱腔可以分为三种板式:一是“平板”,也被称为“幺妹子嗬咳”,一般是在暴风雨或是风浪不大慢行时演唱的;二是“数板”,数板的速度比平板稍快,一般是在水比较深行船时船工们用力时的演唱;三是“急板”,急板的速度比较快,因为在险滩急水中行船由一个领唱,其他船工合唱,可以带动集体的力量。号子的主要部分是“领”,它的句子比较长,演唱的有实际内容;“合”也有比较长的句子,但大多都是衬词,没有实际的内容,如“哎嗨”一类。澧水河上每一个船上都有一个领唱者叫做“号头”,领唱者聪明伶俐,思维敏捷,能根据行船中遇到的情况而随机编排,澧水船工号子的许多内容是由领唱者现编的,由“号头”领唱,其他船工们合唱。
澧水船工号子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不同的风格:一是在航行过程中划船或拉纤时唱的;二是船停靠码头后,船工们为了自娱自乐自己编唱,或是传递男女间情谊时唱的;三是根据澧水船工号子的基本音调加以创新编排,再到舞台上演出时唱的。澧水船工号子也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逆水行船的时候、拉纤或是摇橹的劳动过程中,一般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这样有利于统一步伐、鼓舞士气;在对唱的形式上,达到借歌传情的目的;在文艺演唱过程中,把船工号子的基本音调经过创新编曲和配乐,一领众合与对唱综合运用,完整的表现澧水船工号子的音乐特点和艺术特色。
二、澧水船工号子的表现内容和演唱语言
澧水源于湖南桑植县境内,澧水中上游地处武陵地区,群山起伏,谷峡流急;中下游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平原相连接,属岗地、丘陵、平原兼有地段,水面窄阔不等,水流急缓不一,船工们驾船时就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澧水船工号子。澧水船工号子与船工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饲养牲畜、地里劳作、操持家务等等,对他们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感情一旦有了表达的方式和载体,这些内容就成了船工们演唱内容的首选。但大多数领唱的船工会根据时间、地点即兴创作,比如“太阳出来红满天,船工汗水湿衣衫”“山高水险不用怕,步步蹬稳往前爬”,有七字句式也有五字句式,一般是拉纤时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澧水船工号子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如“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等等。船工们作为年轻力壮的男子群体,唱的虽然是劳动歌,却不可避免表达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船工们的呼喊配以“幺妹子呼嗨调”的合唱衬词,也是他们精神寄托的表达形式。
澧水船工号子的演唱语言简单易懂,具有一种坚毅豪迈的性格特征,感情纯朴、真实和自然,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者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在澧水船工号子的唱词中,重音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劳动过程中力量的爆发,船工们齐心协力,在与狂风搏斗、闯滩夺险时与风浪抗争。在《澧水船工号子》中,“哎哟”重音常出现在“哎”字上,“哟”字只是船工们换气的过程,强调了在闯滩夺险过程中的困难程度。澧水船工号子与一般民歌不同,它以无实际意义的语气词为主,根据行船变化需要即兴穿插编创的演唱,如:“太阳(哪的个)出来(呀哎)红似(啊的个)火(啰呵)驾起(呀的个)船儿(哪哈)走江(哎)河(啰呵呵呵)”,这是平板摇橹时所出现的衬词,结合旋律和合唱极大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表达了船工们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
三、澧水船工号子的音乐节奏和速度特点
船工号子体现了船在航行中从风平浪静到遇到水流湍急、风暴或是过险滩,然后通过船工们齐心协力又回归到平静的过程,根据区域的不同,它可以分为上河腔和下河腔两种,其节奏、速度富于规律性变化,如在石门以上、桑植以下,由于水流湍急,河道狭窄,河滩岩石较多,船工们航行难度大,所以这时的号子是响亮高亢的,并且快速有力、节奏明快、衬词比较多,这是所谓的“上河腔”;从澧县到津市、安乡,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江面比较宽阔,虽然有时也有强风和大浪,但相对于河流上游那就慢了许多,船工号子的曲调往往是最舒适、优雅,节奏缓慢的,被称为“下河腔”。节奏和速度在号子的变化让我们直接体验和感受了船工们在行船过程中的艰辛与紧张、成功与欢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澧水船工号子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境遇和悲惨的命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一种精神力量。
《澧水船工号子》由《三幺台》、《数板》、《高腔》和《平板》四个号子一气呵成。《三幺台》是在风平浪静摇橹时唱的,因而节奏平稳松弛、旋律流畅舒展,运用了调式交替、模仿、填充等手法,使音乐情感较为丰富,富有歌唱性。《数板》是风浪即将来到,船工们准备迎战是唱的,所以节奏较为紧凑,句幅缩短,以XXXX XX|X.X XX节奏型为主体变化发展,使人预感到风浪即将来临时的紧张气氛和船工们高昂的斗志。《高腔》是船工们与狂风二郎搏斗、闯滩夺险时唱的。节奏变得急促动荡,大量的使用了XX XXXX|XX XXX节奏型,并加以变化发展,曲调简单,运用了乐句反复和同音反复等手法,演唱形式由二声部变为三声部和四声部,刻画出船工们齐心协力、不畏艰难与风浪拼死搏斗的英雄形象,使人感到紧张惊险、气势磅大。《平板》是战胜风浪之后,在平静的水中行船时的,音乐节奏明显拉宽、速度变慢、旋律性、抒情性加强,表达出船工们经过险情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劳动号子的节奏与劳动的强度成正比,就是劳动的强度越大,歌曲的节奏型就越强;反之,劳动强度越小,配合着该种劳动号子的节奏型就越弱。在澧水上工作的船工们的高度强度很大,所以号子的曲调就粗犷沉重,起着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劳动的功能。
四、结语
澧水船工号子历史悠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澧水船工号子在表达上以语言为主,在功能上以协调动作、缓解劳动压力、增强劳动趣味为主,内容上展现了澧水船工号子与大自然搏斗的劳动场面,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勇于拼搏,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我们可以对澧水船工号子这一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丰富湖湘音乐文化资源,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发扬湖南省高校音乐教育的湖湘特色研究》(课题编号:12C0731)的研究成果之一。
[1]李良品.川江号子的形成、内容与文化精神[J].涪陵示范学院学报, 2003(02).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吴凡.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J607
A
1005-5312(2015)29-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