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中的建成世界

2015-10-29安晨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

安晨

(广州市设计院 广东 广州 510620)

电影中的建成世界

安晨

(广州市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20)

在电影艺术早期,电影作为新兴媒体的表达能力就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对空间和运动的展现。许多建筑主题的纪录片都反映出电影艺术对于空间的杰出表现力。此外,电影的场景设计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建筑评论中,特别是对现代建筑和未来城市的描绘。

电影建筑;电影艺术;表现力;场景设计

1 电影与建筑记录和表达

电影这种新媒体表达能力的特色和优越性,在电影艺术早期就被人们所认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看完《大都会》后意识到,电影可以描绘梦境、幻想和思维中的场景,而且这种新的媒体可以比语言(以及其他艺术方式)更有效率的表达思想。特别是在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和体验的时候,其对于各种色彩、灯光、声音和运动的集中展现是其他艺术方式所不能企及的。

建筑和电影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建筑的体验是一种动态视觉,而电影则是展现空间和运动的有效方式;建筑和电影都有清晰的空间和时间结构;电影和建筑都是集体体验(collective experience)的对象,而且都在表现人的生活环境。基于这些相似之处,电影成为表现建筑的绝佳方式。在许多建筑纪录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建筑以更加优雅或震撼的方式呈现。镜头下的建筑不仅模拟了人在建筑中穿行的真实感觉——包括周围的声音和光线变化,而且可以表现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光色明暗下的建筑,同时利用拍摄的技巧展现建筑中不易被察觉的细节和特殊角度下的景象。此外,影像对于生活与事件的捕捉也丰富了建筑的内容。

在这些建筑记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艺术对建筑的表现力。电影导演Murray Grigor曾经拍摄过关于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和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记录片。在1996年的记录片The Architecture of Carlo Scarpa中,他希望通过电影的方式表现穿越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作品时丰富的感官体验。拍摄泰特美术馆的建筑纪录片导演Karl Sabbagh则希望,电影不仅仅是对建筑的展现,还包括导演本人对建筑的理解,以及人在建筑中的活动和建筑与城市和社会的关系。

关于路易斯·康的纪录片My Architect:A Son′s Journey(2003)中,康的建筑在镜头下呈现出惊人的美感。在表现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段落中,首先是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的镜头,镜头从舷窗外的云天拉近,模糊的光影渐渐清晰后就是研究所的场景:摄像机从廊内走向室外,渐渐的建筑的全貌展现在眼前。在经典的中轴线透视中,摄像机在同一角度拍摄了一天中建筑的变化:从云天的变换、明暗的改变到建筑内的灯光,然而建筑却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色调和性格。正好与片中的解说相呼应:“这里有些精神化的东西。”康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单纯的体块、沉静的美感和永恒性的氛围在电影中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如图1~2)。

图1 从模糊的光影转化为建筑中的移动图

图2 康的建筑在一天之中的光影变化图

虽然电影对于建筑有着卓越的表现力,但电影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建筑表现方式,其原因有很多,包括制作时间、资金来源和播放途径等。在回顾现代主义建筑的纪录片时,艺术史学家安德列斯·扬赛(Andres Janser)总结道:“电影并没有代替摄影成为建筑视觉表现的主要媒介,这主要由于结构性原因,例如电影制作较大的资金需求以及播放它们所涉及的复杂因素。”

然而随着计算机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这些限制条件都得到了解决。通过在数字建筑模型中插入相机,可以生成表现动画,从而在建筑建成之前就模拟出在建筑中行走的感受。

2 电影中的现代主义

电影这种大型媒体在建筑观点的接受、批判和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的德国无声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Das Cabinett des Dr.Caligari)在放映之后,片中极具表现主义的场景设计引起了评论界的热烈讨论。其中包括维也纳建筑师卢斯(Adolf Loos)在内的评论家质疑,这些极具实验性的空间仅仅是为了展现一个精神错乱者的幻象,还是对表现主义艺术和建筑进行否定。由此看出,电影场景在为电影叙事服务的同时,也能以其独特的风格参与到当代艺术的讨论中。

从《大都会》到《银翼杀手》,对于电影建筑的评论都集中在对于未来世界的视觉展现上。在这些电影中,导演和场景设计师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城市,无论城市的景象是辉煌或是衰落。然而在电影中,建筑并不是仅仅作为背景存在的,而是具有了其个性和拟人色彩,具有了象征性的情感倾向。

在许多电影中,现代主义建筑则被赋予了“敌意”的象征含义。这种对国际化建筑带来的问题的展现伴随着对现代主义愈演愈烈的批评之声。例如在法国导演雅克·塔蒂(Jacques Tati)的幽默电影《我的叔叔》(Mon Oncel,1958)中,来自郊区的于洛先生在破旧得快要坍塌的老房子里没遇到任何问题,但是来到了姐姐和姐夫家现代化的新住宅后,却陷入了各种窘境中。片中对于于洛的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表现出现代主义给人的生活带来各种改变:于洛在老城里的生活被表现为慢速而悠闲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逛街、和他人闲聊、读报、喝咖啡;然而在现代的住宅中充满了各种节约时间的机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节约下来的时间却充斥着无聊和空虚。于洛凌乱的老房子是一座“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承载着时间的痕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而新建的住宅区整洁重复的住宅却表现得冰冷而僵硬。在电影中,现代主义的房屋成为人际关系的疏离和权利剥夺的符号,现代建筑冷漠的深重阴影和光滑的白色墙面展现了人们生活的肤浅和空虚。在Tati的另一部电影Playtime(1967)中则对整齐一致的国际式风格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戏谑。在这部电影中,他将注意力转向了公共空间和公司大楼。片中展现了现代建筑中单调的走廊、重复的玻璃门和隔板,而故事的主角就在整齐划一、毫无区别的办公隔间之间迷路了。在1971年的库布里克电影《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现代主义的空间成了极端暴力和犯罪的冷漠背景。

图3 Playtime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戏谑图

Terry Gilliam的科幻作品Brazil(1985)通过对ArtDeco风格的使用,对后现代风格进行了讽刺。这种对旧形式的仿制是为了掩饰城市的技术本质,即在墙壁的后面是一个由管道和缆线构成的监控世界。同样在Tim Burton的《蝙蝠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黑暗的工业城市高谭市(Gothem)中,街道两旁高耸的摩天楼表现出历史建筑的风格和符号,然而城市中却充斥着危险和犯罪。影片中的城市受到了纽约、《大都会》和《银翼杀手》的影响,对于建筑的工业化和与机器的类比进行了批判。就像电影《游戏时间》(Playtime)一样,《黑客帝国》中也展现了现代城市僵硬、冰冷和乏味的感觉。在《黑客帝国》第一部开头,Neo趴在他的公寓的桌子上睡着了,醒来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文字,试图与他交流。在这个场景中,公寓的环境是封闭、无窗的,没有什么家具:只有放满了显示屏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工作台。而在Neo工作的地点,一栋高层大楼里的办公室里,工作间整齐单调的重复着,Neo自己的小隔间里也只有一台电脑、几份文件,没有任何能关于生活、爱好和情感的物品。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压抑、不可逾越的规则和重复带来的单调乏味感。甚至连色调都是灰绿色,明艳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未出现。这种典型的国际化风格和现代主义空间象征了Matrix的控制力量。

3 电影中的未来城市

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对超大城市的描绘。在早期无声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1926)中,未来的德国城市呈现为充满了繁忙的交通、闪烁的霓虹灯和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大都会》中展现的未来城市敌托邦景象马上在美国和英国激起了回应,电影《五十年后之世界》(Just Imagine,1930)和《将来之事》(Things to Come,1936)则提供了更加积极的未来大都市的图景。这些电影对未来城市的描绘参考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讨论,并对美国新出现的摩天大楼城市做出回应。

50、60年代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式的批判在法国导演Jacques Tati的精彩的讽刺电影《我的叔叔》(Mon Oncle,1958)和《游戏时间》(Playtime,1967)中反映出来。虽然该时期的科幻电影将目光投向了太空,少见对于城市题材的反映,但是这些电影反映出对于过度功能化、缺少人情味的建成环境的批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科幻电影反映了对城市衰退的恐惧、对城市治安的担忧和日益严峻的污染问题的威胁。这些都反映在英国导演Ridley Scott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中。这部电影对朗格的《大都会》进行了视觉和建筑场景上的参考。而在1989年的Tim Burton作品《蝙蝠侠》(Batman)中,未来的高谭城(Gotham City)则呈现为原始的、粗野主义的现代派梦魇。城市被表现为环境脏乱、犯罪猖獗、污染严重的危险场所。

而在90年代中后期的电影《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中,未来的纽约呈现为超高摩天楼排列的丛林与沟壑。虽然有着过度开发、空间拥挤的问题和城市衰退的威胁,电影中的纽约重新呈现出热闹繁华的景象。在2002年的斯皮尔伯格作品《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中则反映了数字技术和图像媒体的发展导致城市环境的虚拟化。影片中未来的华盛顿仿佛是赖特的城市构想的银幕实现。

[1]Dietrich Neumann.Film Architecture:Set Design from Metropolis to Blade Runner.Munich:Prestel,1999.

[2]Mark Lamster.Architecture and Film.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0.

[3]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鲁安东.电影建筑和空间投射.建筑师,2008,6.

J905

A

1673-0038(2015)02-0127-02

2014-12-20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