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最严格监管确保首都市民享受更高水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2015-10-29高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区县食品药品统一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药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宽就首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答本刊记者问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药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本刊记者 高军/摄

2013 年8 月15 日 挂 牌,11 月1 日正式对外办公,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实现了高效转身。一年后,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又用“北京速度”、“北京效率”和“北京水平”等词赞扬了首都食药监管系统的发展。作为全国首家完成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机构,北京市食药监管局提出的监管理念有何独特之处?机构改革后取得了哪些成绩?首都食品药品监管有哪些重点工作?就此,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宽日前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本刊记者:张秘书长,您好!我们知道,虽然目前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之中,但北京却早已率先完成改革。除了效率之外,北京市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还有一个大的亮点,那就是监管模式的创新。据了解,在国务院部署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之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一种全新的立体监管模式。请问这种新的监管模式的优势在哪里?

张志宽: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市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与其他大城市存在共性问题——市场大、流通快,所以必须要应急反应、快速处置,让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边际效应。但如果此时仍然实行传统的属地管理,监管力量就会在处置事件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力量内耗,因此必须实行管理体制的“两结合”——市、区县、街乡食品安全委员会分级设置,市、区县、街乡监督机构垂直管理。这样既实现了国际化大都市执法力量的科学配置和有效整合,又调动了市、区县两级政府统筹资源和组织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在机构设置上实现“全覆盖”,将322 个街道、乡镇监管所作为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派出机构,监管所的所长全部由街道、乡镇的负责人担任。这种既是派出机构又是内设机构的设置,把政府部门延伸到了街道、乡镇,保障了微循环系统的畅通,同时也体现了属地性,具有地方政府负总责的特点。

本刊记者:在这种创新型监管体系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完成机构改革,北京市食药监管系统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打基础?

张志宽:在机构改革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基础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印发基层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人员配备、装备配置等优先重点保障基层。通过兼职所长和常务副所长配置,解决了双重管理、双重积极性的基本问题;通过地方各级政府支持,解决了基层所办公用房保障问题;通过统一招录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员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区县、街道预算安排解决了执法车辆配置问题;通过“重要实事”项目,为322 个基层所解决了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检验检测设备问题;通过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和个性化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了监管能力。

其次是对专业和突出技术的保障。对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地认识到,食品药品监管不单是有形市场的简单监管,还必须得依靠高新技术手段,通过精确的检测、科学的分析、定量的判断,从而实现对食品药品各类风险的准确鉴别、全面评估和及时预防,真正实现高水平的履职。因此,我们完整地保留和化转了过去所积累下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机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新建了信息中心、网监中心,在各区县整合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控制中心;充分地利用中央补贴、地方配套资金和各项措施,每年重点组织一批区县中心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和充分展示食品药品在监管过程中的专业能力。

此外还加强信息化建设,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全面地推进提升首都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制度。信息化是首都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监管水平的核心基础,是机构改革以后又一重大问题,是反复强调、重点推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食品药品统一监管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支持。我们着眼顶层设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提升食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目前,覆盖市、区县、街乡业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移动网的“三级四网”业务平台,已于2014 年10 月份上线运行,并初步实现了全系统与各相关部门业务共享。

本刊记者:自机构改革以来,北京市食药监管系统的各项工作都集中体现了快节奏、高效率,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效的转身”。更可贵的是,快的同时,这一年来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都食药监管系统2014 年的工作获得了汪洋副总理的称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肯定、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也获得了京城市民的认可。请您对机构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作一个系统回顾。

张志宽:从市委宣布市局领导班子的任命,到市、区县、乡镇三级机构组建完成并正式履职,共计用了99 天的时间。从提出解决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到满足全系统办公执法基本需求;从提出食品药品安全经费纳入属地政府的预算,到各区县基本解决预算经费支持的问题;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建,到各区县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完成组建;从制定下发第一个执法制度“行政处罚程序的指导意见”,到按照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初步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制度规则体系,整体上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2013 年11 月,首次提出信息化建设任务,通过需求征集整体设计、结构搭建,到2014年10 月1 日,信息化系统试运行,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的转身”。

机构改革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分级加垂直”的体制优势,坚持全市执法力量集中统一调度,风险管理、防控,统一组织实施,重大事件快速应急处理,先后迅速有效处置了上海福喜、广东铬大米、深圳泰康乙肝疫苗、台湾地沟油等一系列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第一时间查清下架、监督销毁,保障了首都食品药品安全。联合公安部门查获了威德曼公司违法生产销售注射用A 型肉毒毒素等75 件重大案件,抓获嫌疑人213人,刑拘144 人,检察机关批捕42 人,形成强大的执法威慑力。这是新机构有效履职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北京机构改革能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前提条件。2014 年3 月11 日,国务院食品办正式下发通报,北京市考核总分为94.5 分,在全国排名为第一位,这也得到了市领导的赞许。

在机构改革工作当中,我们统一了标志标识,制刻了新的执法公章,购置了统一的执法装备,统一了干部的培训,统一了风险的监测、制度规则的制定,统一组织开展职业价值观的大讨论,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专业化比武”活动,并成功举办了成果汇报展示,这一切使北京市在全国成为典型榜样。这些工作既是我们形象的展示,更是首都食药文化的创建,是对“统一、权威、高效、团结、务实、创新、价值、理念”的认同和发展。

此外,为中央在京重大会议、活动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是对首都食品药品监管的一个特殊要求。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两会、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外交活动、APEC 会议等中央一系列重大活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任务,做到了万无一失,得到了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本刊记者:您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张志宽:机构改革之所以呈现良好的局面,取得当前成绩,一是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首都食品药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京就食品药品改革专题进行调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局长张勇三次来京讲课、调研、指导;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志刚,副市长程红多次研究部署食品药品统一监管工作。二是全系统人员思想上的统一、班子上的团结、队伍上的融合。从市局各处室、区县局的相关保障,从技术部门到各个单位,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倾注了大量心血。三是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有力。这个思路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是上下联动、团结协作、集全系统共同智慧的一个结果。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实事求是、坚强有力,这也是改革成功的保证。四是适合北京基本现状的“两结合”的设计、体制,调动了区县乡镇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属地责任。五是“高效转身”为今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们能够很快地完善机构,也才有我们后来所有的这一切。六是首都食品药品监管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了首都食药人崇高的思想境界,也体现了专业公务人员的基本素养。

本刊记者:“让首都市民享受更高水准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是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工作目标,在肩负着重大责任的同时,食药监管局的权力也更加集中,如何保证食药监管部门的统一、权威和高效?

张志宽:机构改革变多环节为集中统一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是一个整体,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队伍的融合,形成全局一盘棋,内外一个声音,上下一股劲儿的良好的局面。现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绝不是过去食品办、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药监局5 个独立部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具有全新职能的全新机构,一个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全新战斗集体。

没有机构的保障,就无法做到高效权威和统一。要保障机构,就必须做好两件事,一要继续完善改革行政许可,简洁流程、公开透明;二要研究制定政策,包括不在我们权限范围内的,要争取得到中央、总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要主动出台包括行政指导意见、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和制度。

2014 年,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也规范了很多行为。首先,从规范行为入手,建立了会议、决策、人事、财务、廉政等一系列基本制度规则,严格规范了行政行为,同时对原相关职能部门印发的374 件文件重新整理,以新机构的名义重新修订印发,将过去各个部门使用的几十类、几百个印章统一规范为三类印章,保障执法工作的统一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其次,从转变职能入手,对依法承担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优化整合、流程再造。优化以后由原来的行政许可39项,服务事项31 项整合为行政许可32 项,非行政许可11 项,整体减少行政许可项目40%,累计减少审批工作日程246 天,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再次,从依法行政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则,诸如:《行政处罚程序指导意见》、《行政执法案件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食品药品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修订了《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文书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现场制售许可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处置规程》等规范性文件。

本刊记者:随着制定政策、制度,转变职能这些工作的落实,是否意味着对食药监管系统的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张志宽: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就政府部门为民服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需求、百姓的认知都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还不能认识当前的形势,改变一些作风,还是高高在上,以专业为由忽视搞好服务的基本理念,这将是社会不允许的。所以,想问题、做事情决不能带着浓厚的过去色彩,更不能沿用过去的思维模式,而必须在新机构、新职能的框架下,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工作,使各项工作有一个新的站位、新的起点。每一名食药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首都食药监管事业这个大环境当中,遵循全市统一的思想、统一的理念、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规则,形成于集中统一、默契相关的工作思路,使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真正成为全系统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大局之外的一个局部部门,更不能产生反作用力。

我们提出“事合、人合、心更合”这个理念,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合”才是终极目标。因此,各个部门在制定工作策略、工作任务时,必须要考虑到全局的重大任务、中心任务和中心思想,要有全局意识,兼顾左邻右舍,搞好统筹协调,召开部署的各种会议、制定下发的各种文件、各项信息都应该统一共享。比如,能够合并开展的督察检查决不能单干,以免造成政出多门、多头部署的不利局面。这样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才能够更加有序高效。

本刊记者:2014 年,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取得了突出成绩。借此机会,请您展望一下2015 年的首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张志宽:2015 年,是首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一方面我们要借开局首胜的东风,使首都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要从首都功能定位的大局,站在宏观的角度着眼和把握首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第一是按照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建章立制。改革审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形成严格规范的许可和执法运行规则。

第二是进一步抓基础、强基层。解决一些诸如配置不到位、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装备不足等问题,尽快把改革后续工作做好。

第三就是提高素质,提升能力。我们这个队伍本身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素养,今后还要通过引进、招收各方面、各领域、各专业的人才,全面提高专业结构,这也是搞好履职、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有句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升执法能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形成具备办大案、要案能力的监管力量。在网监系统及实验室建设、食品药品违法证据固化和新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也都将得到全面提升。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就要召开了,届时,将全面部署2015 年首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强有力的支持,有广大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让首都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准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区县食品药品统一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