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商快速做大,这五点必抓

2015-10-29徐新

销售与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白兔品类京东

京东快速成长的过程有着怎样的故事?京东的经历对其他创业公司又有什么样的启发?在由京东集团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创京东》首发仪式”上,今日资本创始人兼总裁徐新讲解了投资京东的背景和逻辑,以及她给创业者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在一个细分市场做品类的第一

品类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中产阶级迅速形成,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所以有很多这样品类的机会,看你能不能抓住?

创业者有很多素质,我们在寻找他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是杀手的知觉,是创业者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老刘(刘强东,下同)最牛的是在战略选择上做对了两件事:第一迅速扩展品类,之前当当跟卓越也做电商,卖书、卖音像产品,但是扩品类是老刘第一个做的;还有一个老刘是第一个建仓储物流配送的。当时竞争对手说我们不做重资产、搬东西的事情我们不做,但是老刘先看到,75%的客户投诉来自于一件事,就是对物流意见很大,送货的速度、送货的包装各种体验很差,所以老刘决定坚持要建仓储物流,这要烧很多钱的。但这两件事情决定了今天京东的江湖地位。一开始我不觉得京东只是中国的亚马逊,它是亚马逊加UPS,因为中国没有UPS。

所以我觉得创始人最牛的是要先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先做这件事。

我们一直研究行业第一。我们跟踪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那些品类第一的品牌,60年以后他们还活得好吗?数据证明,25个品类第一的品牌,有21个还是第一,剩下的四个有三个是第二。所以一旦形成了品类的第一,占领消费者心智,你的好日子很长,你的门槛很高,你的护城河很深。但是先做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京东先做了UPS,先做仓储物流,先做了扩品类。

另外,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舍命狂奔。

我见老刘的时候,第一次见面是2006年10月份,从晚上10点钟见面谈到凌晨两点,两件事情打动我,一个是这个人很诚信,还有就是一分钱广告不打,每个月销售额比上个月增长10%,这说明什么?说明品类机会来临了。这个时候你要怎么样?要舍命狂奔。所以老刘当时要两百万,我们给他一千万,这是我们当时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市场决策。他胆子就大,步伐就快了。什么时候才安全?以前我们一直觉得有30%到40%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名大两倍你就安全,后来我们觉得,对于互联网这个数字是不对的。互联网杀伤力非常强,垄断的效益非常大,进入的门槛很低,做大的门槛很高,一旦做大,你的护城河就很深,所以你要迅速做大,特别是平台类的企业,基本上要做到60%多才安全。所以互联网也是非常残酷的,就像贝索斯说的,在互联网没有中型的企业,你要么做大,要么就出局了。而且你到最后看,第一名跟第二名打价格战的时候,第三名先死掉了,剩下的都不知道哪儿去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业。

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要做到一招鲜吃遍天,不用去管其他东西,做一个细分市场,一个事情做到极致。京东什么最牛?送货快。什么品类最好?3C。把3C生活化,这个事情做到极致,你就赢了,以后你可以加无数的东西。唯品会是将名品打折这个事情做到极致,三只松鼠是将卖萌做到极致。

第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关于电商的定位,我们一直在看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在品类选择上其实电商跟线下卖的是一样的,所有消费者买东西都是先选品类再选品牌的,这个品类选择其实线上线下是一样的。

生意的本质,其实我觉得贝索斯在1997年的年报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零售的实质就是三件事,一个是产品极大丰富,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要很多,第二价格要实惠,第三消费体验要好。在中国,体验好就是送货快,中国人没有耐心,越快越好。

在这个过程中,生鲜是比较难做的。亚马逊这么牛的公司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慢慢在做,烧钱烧的特别多。这个时候服装是淘宝的天下,家电肯定是京东的天下,海外购大家都在打,你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怎么切入这个市场?怎么切入这个品类呢?我们看过平台,平台是个大平台概念,你要烧好多钱,要有海量用户,要一个全新的模式来做。

还有一个,是做自营还是做商城,这是很多人纠结的地方。这个时候你要看得比别人更准,选错了就走歪了。我们觉得,好像标准化的东西都是做自营比较好,但是做长尾的东西可能要做商城,就是平台。

还有特卖跟常态的销售。特卖是一个非常有杀伤力的利器,限时限量会调起用户对商品的饥渴感,然后卖完就没有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我问了很多用户,你天天去为什么还没买?他说没有我想要的东西,或者没有抢到。而商城好像是一个靶子,又大又圆,不动的,你瞄准一直打,把SKU做到很深,每一次用户的数据都是一个积累,所以就很值钱。

另外,是做细分品类还是全品类,这是我们特别喜欢研究的问题。哪些东西可以做细分,哪些可以做全品类,一个是看频次,一个是看订单模型,另外看用户留存率。其实我们看了很多鞋类电商,Zappos是很牛的,买一双鞋他给你送三双,两双不好退给他,服务简直是好得不得了,文化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这个公司被迫卖掉了?就是因为买鞋,美国人一年买三次,中国人一年买两次,频次不够。中国两个卖鞋的公司都后来不了了之,说明还是频次不够。

订单经济模型,我也看了各种品类。医药市场很大,中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了,网上卖药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做不起来呢?很简单,频次不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用户要吃药马上要拿到,等一两天他等不及;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今天特卖,三百块包邮,用户还是不会买的,他只买四五十块钱的药,这样仓储、物流成本好像都付不起,客单怎么好?

最后我们看用户留存率。我们觉得如果你次月留存做不到30%左右,你再不断获取用户,我觉得你的这个模式也是不行的。

各种各样的O2O中,最大的一个品类——生鲜是很难做电商的,因为它的整个仓储物流配送最后就是靠小店,基本上有点像扶不起的刘阿斗,给用户的感受也不大好:第一生意好的不愿意送,生意不好的他有点懒,还有一个,送的也很不标准化,没有穿你的制服也没有各种呵护,体验不是特别好,最后弄来弄去,恨不得自己建终端物流配送。

我是觉得中国有可能会自建终端物流配送。中国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人口很分散,中国人口密度非常大,而且中国电商比美国还牛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85后、 90后是重度互联网用户,这帮人天生就是宅男、宅女,天天在家里待着也不出门的。他们怎么这么宅?怎么这么重度?就是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人跟他玩,也不运动,天天在家待着,爸爸妈妈忙着赚钱,他们是抱着QQ长大的,平均使用互联网七八年了,每天使用的时长三到五个小时,所以这帮重度互联网用户的厉害之处,就是他们什么东西都喜欢在网上买。

所以就是85后、90后这些用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了O2O的可能性,还有我们的人居住的非常密集。根据中国的统计,中国的电商80%以上36个小时可以到货,就是因为我们住的很密集,我们订单成本比美国要低。最后拼的是频次、运力。以后的运力一定是社会化,不可能一个做外卖的养一个送货的,因为如果只送中午,那送货员下午干什么?早上干什么?因为喂不饱他,所以运力很重要,还有频次很重要。

我觉得用户基数特别大的平台,还有频次特别高的人,会通吃O2O的天下,以后你可以在上面卖就好了,可以做零售店,可以做个品牌在上面卖就好。互联网其实就是个二元法则,最后真正的平台就两家。

第三,战略最关键就是要把价格定对

我觉得战略,最关键就是要把价格定对。京东牛在一开始就打价格战。有一次,用户增长率从200%突然一下降到70%,成长速度为什么下来了?因为有一个叫新蛋的公司,卖什么东西都比京东便宜7%,而京东的毛利才5%,如果便宜7%,还没有上各种成本,毛利就要亏。但是新蛋的用户量涨得很快,消费者是没有忠诚度的。我就跟老刘商量,我说竞争对手打你,你不还击,他就尝到甜头,他就势必长大;长大你还得打他,只是花的时间更长,花的钱更多,所以你打价格战要早打,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不要让他尝到甜头。所以京东打价格战,先把打得不敢打了,后来也跟亚马逊打。价格战是硬道理,只有冲上去没有其他什么办法。

另外,要降低新用户第一次尝试的门槛。我们当时特别羡慕当当有100万个用户,京东是20万用户,羡慕当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客单是80,京东是800,800这个尝试的门槛就高了。我们访谈用户时问他:“淘宝天天去,京东知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不天天去呢?”用户就怀疑:“他那个东西价格那么便宜,真的假的?”怎么样打消用户的怀疑?第一口碑,但是口碑很慢,一个传一个,当时基数也不是很大;第二打电视广告,也没那么多钱。所以怎么打消用户的顾虑?降低新用户第一次尝试的门槛,降低客单价。所以当时老刘决定卖书,是非常英明的决定,客单从800降到80的时候用户很快决策了,送货这么快相当满意,马上买第二个东西。所以降低新用户,降低第一次尝试的门槛是很管用的。

譬如说分享经济,这个东西哪说得清楚?滴滴、快的说不清楚,要把它说清楚,要花钱教育用户,打各种广告。下载一个APP,现在成本是100到120块钱,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补贴,这边补贴用户那边补贴商家,虽然很简单粗暴但是很管用,用户一看打个出租车才五块钱,赶快坐。当补贴停下来的时候可能60%到80%的客户都没了,但是没有关系,留下来的20%就是你忠实的用户。补贴的时候不要一次贴完,要分几次做;要让用户养成习惯可能要贴五次,用惯以后用户就会尝试。所以新事物来临的时候,其实补贴是一个挺管用的方法,但最后就是拼谁的钱多。

另外,产品要打组合拳。大家都说沃尔玛便宜,其实他天天低价但毛利并不低,他就是打个组合拳,生鲜是眼球产品,干货是高暴利产品。但是他现在为什么不灵了?因为干货都被互联网拿走了,剩下全是不赚钱的湿货,去买的全是老头老太太,因为年轻人不做饭他根本不去沃尔玛、家乐福买生鲜了。

第四,创始人的时间花在哪里?

我觉得人也是二八定律,20%的时间干了80%有效果的事情,大部分时间其实浪费了。作为创始人,你有一百件事情要做,最关键是做什么?我觉得互联网抓产品很关键,产品一直是互联网的灵魂。举个例子,腾讯这个公司怎么持续这么牛?我们经常访谈腾讯的人和离职员工,了解到在腾讯产品绝对是做到极致,小马哥什么权利都放,只有一个权利不放就是产品体验,他本身就是首席体验官,每天上网七八个小时都在体验产品。而且他们的管理是非常扁平的,产品经理再是事业部就到小马哥,中间没有很多层的。产品是公司的命运,如果每一层汇报都打点儿折,或者下面人不能推动这个事情,你是做不好的,所以老板一定要亲自管产品。

你看三只松鼠,老板每天早上起来就看两件事,一个是用户评价,一个是销量排名。他也不是很辛苦的,三年时间做到25个亿的销量了,人家都累趴下了,他还很潇洒的,因为他抓住了关键的事情。如果两个创始人,一个是产品基因,另外一个是销售基因,你选哪一个?我一定会选产品基因的人,销售、营销可以雇人来做的,但是产品的理念和对用户的洞察只有创始人才有的,这是很难学习的,这是天赋。

第五,创业公司的组织架构要扁平

有时候我觉得京东挺牛的,从50个员工到七万个员工,大家跟打鸡血一样每天在那儿拼命。怎么保持一个大公司这种创业的激情跟创新的态度呢?

首先要相当的扁平,汇报不能超过两层,公司要以用户为导向,用户说了算。

现在85后、90后不好管,光给钱不管用,他们要的是绽放。一方面让他绽放,但另外一方面要拿下“小白兔”。

搞定HR,只需要知道一张表——这张表根据价值观和业绩两个维度,把员工分成几类,价值观好业绩又好的人我们把他叫明星,要给他很多钱、很多提成,让他帮你出成绩,你要花很多时间在他身上;业绩和价值都不好的人叫“狗”,要“干掉”;还有业绩很好的人,能贡献率20%到30%的销售收入,但是他吃回扣、拉帮结派,这种人叫“野狗”,你要高调的把他“干掉”,最好中午吃饭的时候当着所有员工的面把他带走。管理最好的两家公司华为、联想,每年都送一些吃回扣的员工去监狱的,这就是杀鸡给猴看。

但大部分老板最头痛的是不晓得怎么解决“小白兔”的问题——一些员工很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是没有业绩,用乔布斯的话说这叫“不好不坏”。小白兔不动的话,会变成大白兔,招来的人水平不行,团队的整体素质下来了;还有一个短板,你老把你的时间去补小白兔,所以把你的时间也耗掉了。

最糟糕的是大部分员工叫“牛”,他们是属于见风使舵型的,看到明星又提升又加工资,他就会变明星;看到小白兔也长大,他也变小白兔了。所以我们要把小白兔拿掉。你还是要留一些忠诚的员工,把他换一个岗位,让别人来尝试。去年我学习到的最大的东西就是,凡是企业家敢拿下小白兔,他成长没有瓶颈;凡是这个企业心肠一软,公司就有很多小白兔,成长就遇到瓶颈了,很明显。

最后我觉得作为创业者,能够敢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做品类的开创者,不要害怕失败。创业者本来就很孤独,勇于孤独、勇于伟大,向创业者致敬。

猜你喜欢

小白兔品类京东
做“最懂产业的云”,京东云首发云操作系统
小白兔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干不过老大,就创造一个品类成为老大——通过GUNNAR聊聊自建品类
小白兔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小黑犬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