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崇阳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与分析
2015-10-28吕亮王治虎常向前等
吕亮 王治虎 常向前等
摘要:2013年在崇阳县利用诱虫灯监测了中稻生长季节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蛀秆螟虫的发生主要以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达87.03%,三化螟和大螟发生较轻;各类螟虫灯下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三类螟虫在中稻上发生均有3个高峰期;分析了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水稻螟虫; 诱虫灯; 监测; 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1.11;S43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9-474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9.022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rice stem borer in semilate rice growing season were monitored by light,in Chongyang county in 201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of rice stem borer were Chilo suppressalis(Lepidoptera:Pyralididae), Sesamia inferens(Lepidoptera:Noctuidae) and Tryporyza incertulas(Lepidoptera:Pyralididae). C. suppressalis was the main pest of rice and its occurrence proportions were 87.03%, S. inferens and T. incertulas just had a little proportions. The three species of rice stem borer had three obvious occurrence peaks in rice from April to October. And the female moth occurred more than the male moth in trap-lamp. The reasons of rice borer population dynamics was analyzed.
Key words: rice stem borer; insect trap lamp; monitoring; analysis.
水稻蛀秆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主要种类有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等,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大螟属夜蛾科。二化螟和大螟食性杂,而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单一为害水稻[1]。水稻螟虫是目前湖北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据统计,常年发生面积146.67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1.87%,危害损失较大[2]。
水稻螟虫田间混合发生,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不同种群在不同稻区的发生代次亦有一定差异。水稻螟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与种植制度等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轻简栽培方式的进一步推广,加之气候异常等因素,水稻螟虫种群动态亦有相应的变化。为了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水稻螟虫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于2013年在崇阳县监测了水稻螟虫灯下发生情况,并分析探讨了水稻螟虫种群变化特点及原因,以期为水稻螟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诱虫灯的设置及开关时间
采用佳多牌PS-15VI-4型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设立于田埂上。诱虫地点为崇阳县天城镇郭家岭村,为水稻螟虫常发区,常年种植一季中稻。于2013年4月22日开灯,9月5日关灯。开灯周期处于一季中稻的整个生长周期。
1.2 调查内容
逐日定点定时调查,即固定调查单灯的诱虫数量和种类。每日于早上8:00收集虫样一次,详细记载水稻螟虫的成虫数量、种类,并仔细区分雌雄成虫。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虫灯下2013年水稻螟虫的发生种类和比例
2013年诱虫灯下发现的水稻螟虫的主要种类为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未见有其他蛀秆类水稻螟虫。共诱得成虫1619头,其中,二化螟1409头(雌虫858头,雄虫551头)、三化螟61头(雌虫41头,雄虫20头)、大螟149头(雌虫100头,雄虫49头)。
由此可以看出,崇阳地区中稻螟虫的发生种群以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为主,其中,水稻二化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7.03%,三化螟发生比例占3.77%,大螟发生比例占9.20%。三化螟的发生比例明显下降,这也是近些年大田内很难采到三化螟幼虫或卵块的原因所在。三化螟种群发生趋势的变化有其内在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另外,灯下监测结果亦表明,各类蛀秆螟虫雌雄发生比接近2∶1,雄蛾的发生要少于雌蛾,这与前人的研究[3]正好相反,其具体原因尚待探讨。
2.2 诱虫灯下水稻螟虫的发生高峰期
崇阳县中稻上水稻二化螟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7月中下旬、8月底;水稻三化螟亦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为5月底至6月初、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比水稻二化螟发生高峰滞后一段时间;大螟亦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7月中下旬和8月底,与水稻二化螟发生高峰基本吻合。详见图1、图2、图3。
3 小结与讨论
监测结果表明,崇阳县水稻螟虫发生种类以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为该地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而水稻三化螟的发生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与该地区的种植制度的改变不无关系。崇阳属鄂南温热气候区,原以双季稻为主,部分早中晚稻混栽,致使螟虫发生危害历年较重。但随着近些年轻简栽培方式的推广,如抛秧、直播等,其种植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季中稻种植面积扩大,双季稻面积明显缩减,且播种期相对集中,迟栽水稻面积锐减,食物条件的变化势必导致水稻螟虫种群的消长。三化螟属单食性昆虫,缺乏桥梁田,明显不利于其种群的发生壮大。二化螟和大螟等食性杂,食源充足,明显有利于其种群的壮大。另外,水稻螟虫种群的消长变化与气候、农药使用等亦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水稻螟虫种群的消长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5]所致。
比较水稻螟虫的发生峰次表明,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均有3个高峰,其中二化螟和大螟发生的3个高峰基本吻合,而三化螟的发生高峰相应滞后一段时间。从发生时间来看,水稻螟虫的一、二代发生时间正好处于水稻分蘖至孕穗前期,水稻生长势旺,食源充足,有利于水稻螟虫的种群发展,而其第三个发生高峰为8月底或至9月上旬,水稻几近黄熟。因此水稻螟虫的一、二代应该是防治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洪晓月,丁锦华.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许 红.湖北水稻螟虫与水稻结构调整的关系初探[J].湖北植保,2001(3):5-7,9.
[3] 王银淑.二化螟交配行为的观察[J].昆虫知识,1989,26(4):201-202.
[4] 刘光杰,秦厚国.我国稻螟研究的新进展[J].昆虫知识,1997,34(3):171-174.
[5] 韦永保,刘明熙,罗道宏.影响二化螟种群变化的主导因素分析及其趋势的简易预测[J].昆虫知识,1998,35(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