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2015-10-28张舒吕亮常向前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水稻影响

张舒 吕亮 常向前等

摘要:对机耕人插、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牛耕机插、牛耕抛秧6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纹枯病、二代稻飞虱、二化螟和稻曲病的发生影响较小;对稻纵卷叶螟、三、四代稻飞虱及田间杂草发生影响较大;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有一定的差异,机耕机插产量最高,牛耕抛秧产量最低。

关键词:栽培方式;水稻;病虫草害;影响

中图分类号:S435;S359;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9-472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9.018

Abstract:Th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diseases,pests and weeds and rice yields in paddy field under the six cultivation patterns, namely, machine-cultivated-artificial transplanting, machine-cultivated-mechanine-transplanting, machine-cultivated-throwing, cattle ploughing-artificial transplanting, cattle ploughing-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and cattle ploughing -throw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ess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rice sheath blight,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rice planthoppers, rice leaf folder and rice false smut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 and great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rice leaf folder, the third and fourth generation of rice planthoppers and weed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the yield of machine-cultivated-mechanine-transplanting was the highest, the yield of cattle ploughing-throwing was the lowest.

Key words: cultivation patterns; rice; diseases; pests; weeds; effects

水稻是中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传统的精耕细作、复种多熟在中国水稻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而投入的农用化学品,既影响水稻的商品性,对粮食安全也带来一定的隐患。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加速流转,使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水稻生产方式逐步向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免耕直播、小苗机插、机直播和抛秧等为特色的新型栽培方式不断涌现,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呈现出了新的变化[2-6],亟需揭示其新特点和新规律,为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特在黄冈市黄州区开展本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设计及田间管理

试验在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福兴专业合作社承包田中进行,面积2 666 m2。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排灌便利。

试验设机耕人插(耕作方式机耕设为“A”,栽插方式人插设为“1”,处理组合代号为“A-1”,依次类推)、机耕机插(A-2)、机耕抛秧(A-3)、牛耕人插(耕作方式牛耕设为“B”,栽插方式人插设为“1”, 处理组合代号为B-1,依次类推)、牛耕机插(B-2)、牛耕抛秧(B-3)6种栽培方式,重复4次,共24个处理,每小区165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及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供试中稻品种为Y两优911,于2014年5月22日育秧,6月14日移栽,底肥施俄罗斯复合肥(16-16-16)750 kg/hm2,追施尿素225 kg/hm2,试验田未用药剂防虫、防病、除草,其他管理一致。

1.2 调查内容、方法及统计分析

1.2.1 水稻生育情况调查 调查水稻出苗高峰期、有效分蘖终止期、抽穗期及成熟期的具体时期。

每小区定点调查10穴(每蔸秧苗素质和苗数应一致),每5 d调查1次分蘖数,直到分蘖停止或减少为止。在灌浆期调查有效穗数。在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以平均茎蘖数为主要标准,每种栽培方式取代表性植株5穴,连根拔出植株,清洗后去根。将叶片、茎鞘、穗(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开,在鼓风烘箱中,105 ℃杀青30 min,70 ℃下烘干,称干重。

1.2.2 水稻病虫草害调查 纹枯病:于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乳熟期各调查1次,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参见GB/T 17980.20-2000[7]。

稻曲病:于水稻黄熟期调查1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 m2,记载各级病穗数,计算病指。分级标准:0级,未发病;1级,1个稻曲球;2级,2个稻曲球;3级,3~5个稻曲球;4级,6~9个稻曲球;5级,10个以上稻曲球。

二化螟:于田间枯心基本定局(化蛹率达30%)时调查枯心;水稻黄熟期调查白穗。采用对角线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处理选择3点,每点取100丛。统计枯心率和白穗率。

稻纵卷叶螟: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处理田块查50丛,调查卷叶数、总叶数,计算卷叶率。

稻飞虱:于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各代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各调查1次。每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2丛,用盆拍法计数。

杂草调查:于水稻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各调查1次,每种方式田块随机选择4个样方,每个样方1 m2,调查杂草总鲜重。

产量测定:收获时,每处理实收2 m2单收单脱单晒,获取实产,并折合成公顷产量。

1.2.3 统计分析 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按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统计分析各方式对水稻生长及靶标病虫草害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6种栽培方式的出苗高峰期基本在7月10~13日,有效分蘖终止期基本上在7月23~24日,始穗期在8月25~26日。6种栽培方式之间出苗高峰期相差1~3 d,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抽穗期相差1 d(表1)。

2.2 对茎蘖动态及有效穗的影响

于2014年7月16、21、26日分3次调查6种栽培方式的分蘖数,9月27日调查有效穗,对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耕作方式间分蘖数,机耕极显著低于牛耕;栽插方式间分蘖数,7月16日调查3种栽插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7月21日和26日调查,以抛秧方式分蘖数最高,与机插差异不显著,与人插差异极显著,机插与人插分蘖数差异亦不显著。6种栽培方式比较,7月16日调查,牛耕抛秧分蘖数最多,与机耕人插差异极显著外,与其他几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牛耕机插四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与机耕人插差异不显著。7月21日调查,牛耕抛秧分蘖数最多,牛耕抛秧与牛耕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与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多于机耕人插;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三者分蘖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三者与机耕人插差异不显著。7月26日调查,牛耕抛秧分蘖数最多,牛耕抛秧与牛耕机插、机耕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三者均与机耕机插、牛耕人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多于机耕人插的分蘖数;机耕机插与牛耕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与机耕人插的分蘖数差异不显著。

从有效穗看,耕作方式、栽插方式以及栽培方式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对茎鞘、叶片和穗的干重的影响

2014年7月30日(拔节期)、8月25日(齐穗期)、9月27日(成熟期)调查茎鞘、叶片和穗的干重,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从单茎鞘重上看,拔节期和齐穗期机耕和牛耕2种耕作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成熟期机耕极显著高于牛耕。拔节期抛秧极显著高于人插和机插,齐穗期抛秧、人插和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成熟期人插和机插高于抛秧。拔节期机耕抛秧最重,极显著高于其他5种栽培方式,其他5种栽培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齐穗期机耕抛秧最重,与牛耕人插、机耕机插、牛耕机插差异不显著,与机耕人插、牛耕抛秧差异极显著,牛耕人插、机耕机插、牛耕机插三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三者与机耕人插、牛耕抛秧差异不显著,机耕人插、牛耕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成熟期机耕人插最重,与机耕机插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重于其他栽培方式;机耕机插与机耕抛秧、牛耕机插差异不显著,与牛耕人插、牛耕抛秧差异极显著。

从单叶重上看,拔节期和齐穗期机耕和牛耕2种耕作方式以及人插、机插和抛秧3种栽插方式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成熟期机耕重于牛耕,人插和机插重于抛秧。拔节期牛耕人插最重,极显著重于其他栽培方式,其他5种栽培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齐穗期牛耕人插最重,与牛耕机插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栽培方式,其他4种栽培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成熟期机耕人插单叶重最重,与机耕机插、牛耕人插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牛耕机插、机耕抛秧和牛耕抛秧,机耕机插与牛耕人插和牛耕机插差异不显著,机耕抛秧与牛耕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

从单穗重上看,齐穗期机耕和牛耕2种耕作方式以及人插、机插和抛秧3种栽插方式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成熟期牛耕极显著高于机耕,人插、机插和抛秧3种栽插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齐穗期牛耕人插单穗重最重,与机耕人插差异极显著,与其他4种栽培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机插、牛耕抛秧4种栽培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机耕人插差异不显著。成熟期机耕人插最重,极显著高于牛耕抛秧,与其他4种栽培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牛耕机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四者与牛耕抛秧差异不显著。

2.4 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的影响

2014年7月26日(分蘖盛期)、8月9日(孕穗期)、7月26日(乳熟期)调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病丛率和病株率),9月26日(黄熟期)调查稻曲病的发生情况,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于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水稻纹枯病,从2种耕作方式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纹枯病发生的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析,除乳熟期病丛率发生牛耕比机耕高外,其他各指标2种耕作方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栽插方式除乳熟期病丛率发生人插显著低于机插和抛秧,机插和抛秧没有显性著差异外,其他指标3种栽插方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比较,除孕穗期和乳熟期的病丛率有差异外,3个时期的病株率及乳熟期的病情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较小。

对于稻曲病,2种耕作方式、3种栽插方式以及6种栽培方式间的病情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试验条件下(稻曲病发生较轻的年份)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稻曲病没有影响。

2.5 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发生的影响

2014年7月19日(第二代)、8月9日(第三代)、9月25日(第四代)共调查3次稻飞虱田间发生情况,2014年7月13日、8月9日调查第二代、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7月13日、9月13日调查第二代和第三代二化螟发生情况,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于表5。

由表5结果可知,对于二代稻飞虱,2种耕作方式之间和3种栽插方式之间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以牛耕抛秧发生最严重,百蔸虫量达732.5头,与牛耕人插差异极显著,与其他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机耕人插、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机插四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它们与牛耕人插差异不显著。

对于三代稻飞虱,2种耕作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栽插方式抛秧稻飞虱虫量最大,百蔸虫量达到3 352.5头,极显著高于人插和机插,人插和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以牛耕抛秧发生最严重,百蔸虫量达3 862.5头,与机耕抛秧之间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栽培方式;机耕机插、牛耕机插、牛耕人插三者百蔸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机耕人插、机耕抛秧差异不显著。

对于四代稻飞虱,2种耕作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栽插方式抛秧稻飞虱虫量最大,百蔸虫量达到1 275.0头,极显著高于人插和机插,人插和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以牛耕抛秧发生最严重,百蔸虫量达1 415.0头,与牛耕人插、机耕抛秧百蔸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极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牛耕人插、机耕抛秧二者百蔸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与牛耕机插、机耕机插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机耕人插;牛耕机插与机耕机插百蔸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与机耕人插差异不显著。

综上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稻飞虱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稻纵卷叶螟,2种耕作方式的卷叶率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栽插方式人插极显著低于机插和抛秧,机插和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以机耕抛秧卷叶率最高,与机耕机插、牛耕机插、牛耕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极显著高于牛耕人插、机耕人插,机耕机插、牛耕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与牛耕抛秧、牛耕人插差异不显著,与机耕人插差异极显著。三代稻纵卷叶螟2种耕作方式之间卷叶率差异极显著,牛耕极显著高于机耕,3种栽插方式抛秧极显著高于人插和机插,人插和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以牛耕抛秧发生最严重,卷叶率达18.7%,极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牛耕机插与机耕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与牛耕人插、机耕机插差异不显著,与机耕人插差异极显著,牛耕机插与机耕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与机耕人插差异不显著。

对于二化螟,从二代二化螟的枯心率和三代二化螟的白穗率上看,2种耕作方式之间、3种栽插方式之间及6种栽培方式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试验条件下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

2.7 对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4年7月6日、8月16日、9月13日分3次调查田间杂草发生情况,2014年10月5日测产,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于表6。

由表6可知,2种耕作方式比较,分蘖期机耕田杂草重于牛耕田,抽穗期与灌浆期杂草鲜重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栽插方式,分蘖期与灌浆期没有显著性差异,抽穗期抛秧杂草鲜重重于机插和人插,机插和人插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分蘖期机耕抛秧田杂草鲜重极显著重于其他栽培方式,其他栽培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抽穗期以牛耕抛秧杂草发生最严重,与机耕抛秧、机耕机插、牛耕机插差异不显著,与牛耕人插、机耕人插差异显著;机耕抛秧、机耕机插、牛耕机插三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三者与牛耕人插、机耕人插之间差异不显著。灌浆期2种耕作方式、3种栽插方式间及6种栽培方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6测产结果可知,2种耕作方式,机耕与牛耕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3种栽插方式,机插产量高于人插和抛秧,人插与抛秧没有显著性差异。6种栽培方式,以机耕机插产量最高,达到7 207.9 kg/hm2,与牛耕机插、牛耕人插、机耕抛秧差异不显著,与机耕人插、牛耕抛秧差异极显著;牛耕机插与牛耕人插、机耕抛秧、机耕人插差异不显著,与牛耕抛秧差异极显著;牛耕人插、机耕抛秧、机耕人插、牛耕抛秧之间差异亦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1)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出苗高峰期相差1~3 d,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抽穗期相差1 d,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茎蘖动态和干物质量呈现一定的变化,对有效穗没有影响。

2)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纹枯病、二代稻飞虱、二化螟和稻曲病的发生影响较小。对三、四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影响较大。抛秧方式稻飞虱发生量显著高于人插和机插,三代稻纵卷叶螟牛耕发生量极显著高于机耕,三、四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均以牛耕抛秧发生最严重。

3)不同栽培方式对田间杂草发生有影响。分蘖期机耕田杂草鲜重重于牛耕,抽穗期抛秧田杂草鲜重重于机插和人插,分蘖期机耕抛秧田杂草鲜重极显著重于其他栽培方式。

4)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有差异。机插产量高于人插和抛秧,机耕机插产量最高,牛耕抛秧产量最低。

5)由于水稻生长受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只有经过多年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虞国平.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J].新西部,2009(22):31-33.

[2] 王 疏,秦 姝,刘明霞,等.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0,36(6):165-167.

[3] 秦玉金,刘学儒,杨 进.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23-125.

[4] 张 晋,高汉亮,颜 群,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纹枯病控制效果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58-1560.

[5] 张 舒,张巧玲,陈小山,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4):426-430.

[6] 周宜贵,周福才,孙万庭,等.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75-5476.

[7] GB/T 17980.20-2000.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水稻影响
什么是海水稻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