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贫困带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研究
2015-10-28王淑娟周丽娜李诚
王淑娟 周丽娜 李诚
摘要:从生态视角规划了环京津贫困带农业与休闲旅游业发展,构建了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开发、生态补偿、区域合作机制,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京津周边地区繁荣稳定。
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农业;旅游业;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3;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9-491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9.066
Abstract: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leisure tourism in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was planned, thus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of the pro-poor tourism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were constructed,so a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for areas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Key words: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poverty belt; agriculture; touris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京津冀就提出区域旅游合作,虽然一直被提及,但并未进入实质操作层面。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高度,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为发挥河北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京津冀3个行政区地理关系特殊,京津都是特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作为首都城市,长期以来的“空吸效应”使河北省优质的资源流向了该市,城市对周边乡村的吸附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其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城乡区域发展落差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正如专家所言,这里有国家最高端的城市北京、天津,有国家的核心经济活动,有大量的核心创新资源,但同时又环绕着一个发展迟缓的贫困带[1]。
从表1可以看出,近3年来京津冀人均GDP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是河北省增幅较缓。尤其是2014年,人均GDP较2013年仅增长约3.4%,是北京人均GDP的39.99%,是天津的37.77%,经济增长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人均GDP距离周边京津地区差距过大,除去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加大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河北省还存在39个贫困县87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县有24个环京津,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对京津形成环状包围态势(图1)。京津外围大面积贫困带的存在是一个客观而严峻的现实[2],并且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
1 环京津贫困带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1.1 生态区位制约地区农业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由于河北是京津地区发展的广阔腹地,是京津资源的供给者,是京津发展的重要依托,承担着京津风沙治理、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建设任务,生态建设任务重,环境保护要求高,尤其是环京津贫困带的主体张承地区是京津发展的天然生态屏障。长期以来,为保证京津城市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环京津地区的农业发展选择被限制。为保护官厅和密云水库的水质不受污染,张家口市先后关停了上千家企业,纺织工业全部被叫停,位于唐山迁西和宽城交界的潘家口水库及迁西大黑汀水库附近的居民也因两地是天津市的生活用水水源供给地而被限制发展养殖业。为了更有效地治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春季沙尘暴,要求河北区域内大范围封山育林,当地农民赖以增收的畜牧业严重滑坡。赤城县在“生态工程”实施前,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牲畜存栏量达100多万只,现在牲畜存栏量不足20万只。由于北京81%的用水、天津93%的用水都来自河北,为给京津提供充足和清洁的水资源,不断提高水源保护标准,国家不允许上游新建蓄水设施,严格控制高耗水农业,造成河北许多农田严重干旱,影响到农民收成。环京津24个贫困县由于处于北京的上风上水,为确保京津的环境质量和水源质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这24个贫困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定位于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以此为契机,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寻求新出路。
1.2 行政区划阻碍区域内旅游协同发展
环京津贫困带24个县分属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行政区划造成的地方利益分割制约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政府主导型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一方面固然调动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市场交易环境的混乱和规则的不统一,有碍于区域内统一的信息和市场的形成。区域内不仅是3个城市之间竞争,而且还要与北京、天津争夺客源,结果是在京津冀各自为政下,优势无法互补,劣势无法克服,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无法形成合力协同发展。
2014年4月京津两地休闲农业协会签订了休闲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其目的是以两市联动发展带动河北省周边休闲农业发展。但是出于本地利益最大化考虑,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各省市政府在制定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政策时,还是会保护本区域内发展较为脆弱的休闲农业,防止外部效率更高、更有吸引力的同类旅游产品占据市场份额,影响本区域旅游收入。因此以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带动环京津贫困带农业转型,搞活农村经济,真正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1.3 区域内同质性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
环京津贫困带区域存在很大一部分同类旅游资源,且贫困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县区的资源吻合度高达80%,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3],尤其是皇家遗迹旅游资源、长城文化旅游资源、草原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替代性是指同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同一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个体之间会产生空间竞争、分流客源,从而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表现为级别高、吸引力大的个体抑制级别低、吸引力小的个体[4]。
由图2可知,若两城市规模势均力敌并且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阻碍区域经济的因素,则两城市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尽量提高自身的效用水平,在此过程中,将会选择与另外一个城市合作;但在行政因素作用下两个城市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城市“袭夺”另一个城市的效用的问题。截至2013年北京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农业观光园1 299个,而河北全省只有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首都相邻的任何一个城市也不可能与之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埃奇沃思盒装图演示博弈情况,旅游客源一定会流向资源更富集、名气更大的旅游资源地,从而影响环京津贫困带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
2 环京津贫困带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发定位
环京津贫困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过渡带,包括涞水、易县、涞源、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蔚县、阳原、怀安、万全、赤城、崇礼、承德、平泉、滦平、隆化、丰宁、涿鹿、宽城、兴隆、围场、怀来、赤城在内的24个县。区域内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多种地形,且被潮白河、永定河、滦河、拒马河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点[6],不利于集约化经营和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经济。因此,旅游扶贫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选择之一,以旅游扶贫开发帮助该区域构建起旅游产业链,逐步实现由“输血”到“造血”。按环京津贫困带资源赋存状况,进行特色开发,实现区域经济错位发展,避免产品同质而形成区域内恶性竞争或屏蔽。基于京津冀三地互利多赢、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旅游扶贫的视角对这一区域农业与旅游业开发进行了定位(图3)。
2.1 绿色农业生态区
包括涞水、易县、涞源、承德县、兴隆、滦平、宽城7县。依托当地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林果、蔬菜、畜产品等,从京西南和京东北两个方向确保果品、蔬菜、农产品等供应,依托绿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农场、青少年农业体验与训练教育中心等休闲农业,使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促进第一产业三产化,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
2.2 葡萄酒文化休闲区
怀来素有“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地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一起被并称为世界葡萄种植北纬40°三大黄金地带。依托鲜食葡萄、酿酒葡萄种植规模和葡萄酒生产优势,发展葡萄园观光、采摘、葡萄和葡萄酒商贸、葡萄酒酿造参观、品尝、葡萄酒文化体验、葡萄酒俱乐部等主题休闲项目。
2.3 温泉养生休闲区
赤城温泉也称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依托当地山地天然温泉资源,以体验养生温泉、感受养生文化为主题,提倡休闲、健康生活为理念,营造自然、休闲、健康的氛围,开发温泉养生及疗养项目,满足京津大量客源对休闲养生和健康的需求。
2.4 民俗生态休闲区
阳原、蔚县、涿鹿等地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文化积淀丰厚。依托阳原泥河湾遗址遗迹群、涿鹿“三祖文化”、古长城文化、中都元文化、辽代文化等历史文化,长城、城堡、烽火台、战场、战役等遗迹遗存及蔚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该地打造成民俗生态文化休闲区。
2.5 康体运动休闲区
在崇礼、张北、沽源、康保建设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滑雪运动和度假设施,建设专业体育训练基地,增加大众休闲体育设施,建设健身俱乐部和运动主题酒店,围绕滑雪项目构建康体运动产业链和产业群。
2.6 森林游憩休闲区
万全、怀安、尚义、平泉等地位于河北省西部,林业资源丰富,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森林负氧离子浴、林地漫步、山地野营等游憩休闲项目。该区域林果种植面积较大,还可通过发展林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7 草原休闲度假区
在隆化县、围场、丰宁,依托草原、狩猎等特色资源,突出生态优势,建设包括民俗风情园、高尔夫球场、休闲娱乐、富氧生态休闲疗养以及草畜产业等的草原休闲度假区,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度假旅游,提高游客到访量,增加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构建面向京津冀的草原休闲度假区,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和农村经济大发展。
2.8 城市养老休闲区
北京远郊农村有不少闲置的宅基地。可由村委会统一进行恢复性建设,确保乡村的“乡村性”, 保留农宅外观,不搞现代化房地产开发,委托专业化公司,对接城市老人,一方面满足城市里面养老的需求,另一方面帮农民将资产盘活,让城乡要素真正流动起来。
3 环京津贫困带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策
环京津贫困带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三有三无”,即“有资源缺要素,农业有基础缺投入,农民有需求缺服务”。为此,要实现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需要建立以下机制来保障。
3.1 建立政府间的合作机制
建立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加强环京津贫困带内跨市(县)合作,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发展要素互补,促进交流合作。京津冀三地首先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共同利益出发,客观地面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布局的非均衡和开放性,努力实现互补性;承认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类型、人口素质的差异性,发挥政府导向性作用,尊重市场主导作用。
3.1.1 建立政府议事对话机制 由政府主持定期召开区域旅游领导会议,由区域内各省市旅游局主要领导、旅游协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协会主要领导参加,拟订年度区域旅游合作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方案。加强信息沟通,研究环京津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在协商中逐步解决各方需求如何对接的问题,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并逐步推动建立区域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度、沟通协商机制。
3.1.2 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组织 由于环京津行政区域层次较多,给区域内的协调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阻碍了区域内资源的组合及要素的自由配置。因此,应建立环京津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组织,组建常设省级政府经济协调发展联盟,区域内各县按年度担任联盟主席,定期或不定期研讨有关事宜,有效配置地区的资源、人才、信息等要素,整合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对区域内的重大合作项目,以联盟领导组名义印发通知,由各地政府发送到企业,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机制体系。
3.1.3 建立统一的休闲农业旅游总体规划 当前京津冀各地休闲农业尚未被纳入各成员的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土地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中。要实现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三地通过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休闲农业旅游合作目标、内容以及行为准则,有效地整合可供利用的农地资源、资金、旅游资源等。建立统一规划后河北省能够吸引更多来自京津的游客,使区域内客源在京津冀之间双向流动,而非单向流向政府能力更强、资源更多的大城市,并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力,吸引区域外的游客前来。
3.2 建立切实有效的旅游扶贫开发机制
旅游扶贫不是借助于单项的救济而脱贫,而是一种增强“造血功能式”扶贫[6]。通过建立扶贫开发、生态补偿、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机制实现对该地旅游规划编制、产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帮扶、项目帮扶和智力帮扶。
3.2.1 构建环京津贫困带立体化扶贫机制 长期以来,区域的扶贫开发工作由各级扶贫办负责,生态环境建设或由各级政府所属专门的项目办公室负责,或由各级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这种封闭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区域扶贫开发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不能统筹。扶贫专项资金要到村到户,扶贫的对象是贫困群体,扶贫资金就成了困难救济金,在对张承两地212位居民的调查中:82.5%的居民认为扶贫资金就是生活救济金,15.6%的当地居民认为应充分利用,发展农业或副业,1.9%的居民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补偿。虽然受访居民中有15.6%认为应利用扶贫资金培植产业,但每户2 000~5 000元的扶贫款不足以发展起一项产业,扶贫款实质也就成了救济款,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入,没有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尽快建立扶贫开发机制[7]。建立起“旅游扶贫”、“招商引资”、“居民入股”、“银行贷款”四位一体的资金融入机制,通过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项目招商引资、居民入股、银行无息或政府贴息贷款,采用开发式扶贫、产业化扶贫等形式,加大对贫困带产业的扶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通过核心企业构建旅游产业链,让当地居民融入产业之中,以产业促进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3.2.2 建立环京津贫困带的生态补偿机制 李岚等[8]认为环京津贫困带应建立起生态经济特殊示范区,通过政府、政策的协调整合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改造和重构。京津冀三地应针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尽快成立京津冀生态保护委员会,统筹三地环境问题,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带的生态补偿,包括:①对生态保护的成本进行补偿;②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进行补偿;③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④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使外部补偿转化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双赢。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补偿的评价标准体系、具体操作程序以及协调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科学、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3.2.3 建立环京津贫困带科技扶贫和职业培训长效机制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知识是生产中最强大的发动机。环京津贫困带均位于农村,劳动力充裕,但当地经济长期以来十分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京津务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难以胜任城市中技能型工作岗位,只能在一线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务性工作;同时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城市,也严重制约着环京津地区经济的发展。京津冀三地在对贫困带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下,统筹发展当地职业教育及培训,实行农、林、牧、旅游、中医、物流、金融、商务等高校、科研院所对口帮扶和支教长效机制,在对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技术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培训方案,采取居民乐于接受的教育和培训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知识普及与指导,提高居民素质和实用技能,以增强旅游扶贫地区居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旅游扶贫的步伐。
3.3 构建环京津便捷休闲旅游区
环京津24个县地域相连,共同面对京津两大客源市场,可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克服行政区划和体制障碍,推进交通、信息、政策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为此要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为游客推出便利化的服务措施,建成环京津便捷休闲旅游区。
3.3.1 构建区域网格化交通 就一个区域的旅游交通而言,不仅需要高速,也需要低速,不仅需要快捷,也需要缓游,环京津贫困带作为京津冀三地的休闲旅游区,在实现外部交通快捷的同时,应重点建设区域内的生态路、文化路、旅游路、交通路,有效减缓城乡二元结构的冲突[9]。缓速相接,速旅慢游,减少游客路上的时间,相应增加在目的地的游览时间和消费时间,提升旅游效益。
3.3.2 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旅游产品无形性的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休闲是人们对自由和时间多样化的安排,休闲旅游产品策划应立足“生产、生活、生态”,要有创意、重生态。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旅游者的消费过程,要重体验、重人文。区域内虽生产异质化产品,但可捆绑式联合营销,客源共享,实现双赢或多赢。旅游产品的异地性、不可贮藏性、无形性等特点,使其适宜于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构建与京津冀三地共享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推介、咨询、宣传、销售。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和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在环京津各区域之间建立地区资源信息网络,把京津冀各个省市的政府网站、经贸网站、市场网站都链接起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联网。
3.3.3 旅游政策便利化 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废止与区域旅游发展相悖的地方政策,为区域内导游人员的检查、年审等提供灵活便利的管理制度,对区域内旅行社跨地区设立分社的,应当及时办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以加速旅游市场一体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竞若,余荣华,冯 华,等.京津冀要美 乡村必须美[N].人民日报,2014-08-20(12).
[2] 张佰瑞.我国生态性贫困的双重抑制效应研究—基于环京津贫困带的分析[J].生态经济,2007(1):20-23.
[3] 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59-62.
[4]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5] 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张家口”城市走廊发展对策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6-22.
[6] 隆学文,马 礼.坝上旅游扶贫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丰宁县大滩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79.
[7] 张可云.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4):61-65.
[8] 李 岚,宋树恩,高 智,等.解决环京津地带贫困与生态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2004(7):57-63.
[9] 魏小安,魏诗华.全产业链视阈下的旅游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