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云铭《庄子》评点浅析

2015-10-28王中礼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法度脉络行文

王中礼(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林云铭《庄子》评点浅析

王中礼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林云铭所著的《庄子因》是《庄子》评点研究方面的著述,总体而言,解文释庄具有特殊的价值。林云铭《庄子》评点,概括总结修辞技艺,梳理文章的法度脉络,评释语段中词义思路、重要的语言片段,最后通篇论述、全言释读,形成了“以文解庄”、“以法评释”的特点,学界对其评点释读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浅析林云铭评点《庄子》之作《庄子因》的文本,重新认识林云铭评点的价值。

林云铭;庄子因;庄子评点

清代林云铭的著作《庄子因》,在清代解读释读《庄子》的著述中算是很不错的一部著作。归结其评点方法,更多的是把他归结为“以文解庄”,当然,其评点文法和脉络方面的也表现了其突出特征。概括总结修辞技艺,梳理文章的法度脉络,评释语段中词义思路、重要的语言片段,最后通篇论述、全言释读,综合论述总结概括为“以文解庄”、“以法评释”的特征。这种特征和他的个人经历和学术经历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借此窥探那一时代文人的风格。

林云铭,号西仲氏,别号沤浮隐者,福建候官人。明末清初生于明崇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顺治务虚年间进士,曾官至徽州府通判官。年少时读书极其用功,但生命路途较为坎坷,因战乱曾迁至杭州西湖,但后来的一场大火,穷其基业,家徒四壁,最终却不幸客死他乡。一生著述颇丰,有《挹奎楼选稿》、《楚辞灯》、《庄子因》、《古文析义》、《韩文起》、《吴山彀音》等流传于世。王晫《今世说》称:“云铭少嗜学,每探索精思,竟日不食。暑月家僮具汤请浴,或和衣入盆。里人皆呼为‘书痴’。”然观所著诸书,实未能深造。是编取《楚辞》之文,逐句诠释,又每篇为总论,词旨浅近,盖乡塾课蒙之本。这里足可以见林云铭的治学功用,对于一部著述的评点,刻苦用功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庄子》行文汪洋恣肆,气势宏伟广阔,颇具想象力,具有极深的艺术价值。在评点如此巨著的时候,对于《庄子》意蕴的解读,要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林云铭恰恰一生跌宕起伏,具备有超脱人生体味。

学界对于林云铭评点之作《庄子因》,存在褒贬不一的争议。董思凝曾说:“注庄者多矣,惟四明沈氏、竟陵谭氏,庶几近之。近闽人林氏《庄子因》出,而诸注悉废。”①这里的评价是极高的,但是不免让人产生夸张的感觉。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他评点的价值还是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虽然不能说林云铭的评点尽善尽美,甚至超绝他人,但至少如此高的评价还是可以表明在诸多评点《庄子》的著述中,《庄子因》可占一席之地。一部著作或者评点著作的价值,往往和其流通性、认可度有很大的关联。清代张潮对于《庄子因》也有过评价,“不独为读《庄子》法,且可为读一切书之法。”②评点之法,可以效用在其他著述解读之上,可谓“法外之法,规律之规律”,那么,这种评点的价值已经超脱了独篇评点的局限而扩展了外延。说明其评点之法的高端之处,这里也可以看出,后人对于其评点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

《庄子》开篇就是便是《逍遥游》篇,开篇往往是即是一篇之纲要,有统领整体大意,统摄全篇内涵的作用。其内容略作概括为二:其一是阐释了文章的主旨,其二是论述了整书的价值。通篇答意,作者首先以大鹏南图的写作视角,揭示出逍遥游的实质:要摆脱现象界的迷雾,通达知晓道理,实现“道通为一”境界。其次,以大瓠和大樗为主,揭示出庄子言的价值:无用之用乃大用。二者合一共同铸写“大者之游”与“大者之用”的双重意蕴。

具体来说,通过林云铭《庄子因·逍遥游内篇》来品读一下林云铭“以文解庄”的评点特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总点出大,大字是一篇之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分点出背之大。③这里是纲要式的评点,算是一篇的法度论述,起点评述,有利于通篇的理解。也有对于单个字的注解,这里的注解,并非是纯粹的注解,更多的是对于理解意义的辅助。如此评点,更具有实用性。“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即怒呺怒生之怒,乃用力之意”。“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海气动也,海气动则飓风风大作,故鹏欲乘此风力而南徙也。”④《庄子》一文奇妙意深,用典颇多往往难于理解,林云铭注重对于出处和典故评点注解。例如,“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古书名”。⑤评点著述,有时候需要明确其主旨脉络,总整体把握,林云铭的评点有对于篇章结构的总结概括,“南冥句,解一语作收束,齐谐句解一语作起引,若他书俱可无有,那能如许跌宕波折”。⑥作者有意于取义方便理解,加以解释“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⑦“设一喻取势,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构堂,堂之凹处。根上翼若乘天之,雲句。才是厚。”⑧取于隐喻,便于理解而作出解释。诸如这些例证都可以略见一斑林云铭的风格特征。

这里的仅仅是对于《庄子》内篇《逍遥游》的评点举例,可以看到,林云铭关于《庄子》的评释。对于文章的词义的概括性,对于重点词义的评释是基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易于理解性而言的,这或许是著述评点的基本,只有洞彻理解基本的文意内涵才可以进一步理解行文的深层意蕴。林云铭比较重视文章的法度脉络的评释,每一篇文章都会有其特有的章节架构形式,而这恰好是理解文章,把握大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进行内容透熟的重要基础。另外,对于评点“异议”,往往产生于对于一篇著述争议之处的理解,评点之法,在综列评点争议,又注释自己的解读,将客观与公正性流于后人评说。不失为一种之术。林云铭评点的风格特征,在这里有比较好的显现。当然,就《逍遥游》这一篇来讲,并不显得那么完善,仅仅是为了理解林云铭评点之法,以具体的材料来进行总体评点的风格特征。

《庄子》从整体看来,似乎悬逸飘渺,思想曼妙。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庄子的文章体构,是杂乱无章而无迹可寻的。其内容略作概括为二:其一是阐释了文章的主旨,其二是论述了整书的价值。林云铭曾经科举入仕,对于写作文章取仕途自然很熟悉。他对于文章的脉络解构重视也就有迹可循了。法度指的是文章写作的整体规律性把握。不仅仅是行文的逻辑结构,更是一种对于内容、情感或者更具体地字句、段落的把握。林云铭《庄子》评点,就特别注重对于庄子的行文规律的把握。首先是篇章的整体结构,上文已经有例子。对于一文之纲要的括定,对于结构体制、行文思路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评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对于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一个好的评点家最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脉络构思同时是仅仅贴切着文章的逻辑架构,逻辑思路奠定了文章的整体的思想内涵的基石。

另外,在《庄子》的行文中,语言特色显得有其独特性,长句和短句往往错落有致,及其穷尽铿锵的结构韵律性特征。那么,林云铭抓住这一特点注重行文法度的总结。议论文评证往往注重内在的主线和层次的逐步推进,林云铭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庄子因·齐物论》中有过评点之语言:“再着此句方全,是文家深一层法,庄文中此法甚多”。本身就整个篇章来说,具有散文性质的特点,那么外在的层析逻辑很难准确把握,这里就会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层次逻辑要求。还有,林云铭在进行评点的时候,抓住了很多细小的实例性引证的评点。诸如一些典故的引用、特殊字句的解释、评点版本的对比等等。这些评点的方法,一方面是对于文章具体内容的更细微的解释评点,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评点的细微之处和学文的严谨之道。那么,有如此扎实的文学功底,再加上著述评点法度的严谨,至少可以配得上拥有更多的褒赞,着实不可以轻易地给予定论。

林云铭《庄子》评点,概括总结修辞技艺,梳理文章的法度脉络,评释语段中词义思路、重要的语言片段,最后通篇论述、全言释读。“以文解庄”开辟了一种解读庄子的独特方法和思路。这种评点方法的意义价值,是否具有可以褒赞弘扬之处,后人明断自有分晓。

注释:

①选自[清]王夫之撰,王吾增注:《庄子解》董思凝序。

②选自[清]张潮:《读庄子法·践》,《昭代丛书·甲集·第三帙·射》,吴江沈氏世楷堂本。

③④⑤⑥⑦⑧林云铭(清),张京华(校).庄子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王夫之(清).庄子解.严灵峰.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

[2]张潮(清).昭代丛书·读庄子法跋[J].世楷堂刊本,1919.

[3]林云铭(清),张京华(校).庄子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波.以“法”解《庄》:林云铭《庄子》散文评点的本质特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

[5]张京华.林云铭与《庄子因》[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6]钱奕华.明清庄学中解构、建构与诠释[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 (01).

I206.2

A

1005-5312(2015)23-0011-01

猜你喜欢

法度脉络行文
魏榆晓:遵循法度,方为上乘
《法度与美》写作指导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