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玛堪说唱”的没落缘由及未来新生

2015-10-28孟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伊玛赫哲族昆曲

孟伟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24)

“伊玛堪说唱”的没落缘由及未来新生

孟伟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24)

“伊玛堪说唱”被誉为“赫哲族活的历史教材”、“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是一项可与我国三大民族史诗相媲美的艺术,是我国第七个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然而这一切都鲜为人知。文章将简单介绍“伊玛堪说唱”及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历程,分析其没落缘由并寻找发展新生。

伊玛堪说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年发展计划

当代著名文艺工作者冯骥才曾说:“一个拥有英雄史诗的民族分外令人敬仰。这个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可以使人联想到希腊语罗马的神话传说;在中华民族则马上会使我们骄傲地想到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赫哲族的《伊玛堪》。英雄史诗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精神与文化精华,是一个民族有声有色的灵魂。”①伊玛堪虽极具研究价值,但作为弱势非遗项目,其“生存”现状也着实令人担忧。

一、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历程

伊玛堪,别名“伊玛坎”,是赫哲族人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创造出的说唱艺术。内容丰富,语言质朴,讲究合辙押韵。

2006年5月20日,“赫哲族伊玛堪”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278V-42。

2009年,文化部同意“赫哲族伊玛堪”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3月,“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正是申报该名录。

2011年11月23日,在第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符合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条标准,正式进入该名录。

目前,全国不足20人掌握赫哲语,共有5人是“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其中吴明新、吴宝臣2人是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75岁的吴明新尚且能够自如演唱伊玛堪片段,但吴宝臣只能演唱8段伊玛堪,其传承令人堪忧。

二、通过与昆曲比较,分析“伊玛堪说唱”没落缘由

相较昆曲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良性健康发展,伊玛堪说唱的发展仍举步维艰。

(一)昆曲依然保持生机的原因

1.历史沉淀:产生于14世纪的昆曲,曲词唱腔典雅、表演细腻,融合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都是其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

2.革新进取:昆曲的发展并不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及时跟进潮流,培养新鲜的演员,对剧本进行合理地改造,为昆曲事业灌输新鲜的血液,青春版的《牡丹亭》和《长生殿》在国内外演出都座无虚席,证明了其“青春化”尝试的成功。

3.政府扶持:现已建有精品文化资源库“中国昆曲”,通过数字化文本、图像、音频等方式,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水平。同时,国家重点设立扶持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制定十年发展计划,为昆曲发展赢得良好的环境。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昆曲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

(二)“伊玛堪说唱”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1.民族语言的丧失:赫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据2000年黄任远、于晓飞的调查,会讲赫哲语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50岁以下的赫哲人几乎不会讲赫哲语,民族语言正处于自然消亡的状态。伊玛堪说唱建立在赫哲语基础之上,如果民族语言消失,其传承将无从谈起。

2.缺少传承人:伊玛堪多采用家族传承方式,一百年前,几乎每个人都会唱伊玛堪。四十年前,有吴连贵、葛德胜、吴进才、尤树林和尤金良等数十位伊玛堪歌手。2003年5月,最后一位能完整说唱伊玛堪的歌手—尤金良去世,伊玛堪濒临消亡。现今,5位“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均只能演唱部分片段。

3.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冲击:千百年来,伊玛堪作为赫哲民族共同的精神产品,能为人们提供某些典型而又传统的社会思想与行为模式,从而成为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起当时人们的热烈欢迎,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听众,符合民族文化心理,起到了教化和娱乐的作用。②伴随着改革开放,赫哲族人从单纯的渔猎生活向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方向转变,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花几个小时来听一位老人演唱伊玛堪。

4.研究和保护亟待加强:对“伊玛堪说唱”的采录、整理和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但进展缓慢,目前虽保留一批伊玛堪录音,但还未制成CD光盘,不便永久保存。相关部门还未出台具体的保护规划,只有部分市区,例如佳木斯市、同江市等,举办说唱传习活动,但辐射范围小,影响力弱,很难达到挽救伊玛堪的目的。

基于以上四点,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伊玛堪将成为赫哲绝唱。

三、寻求“伊玛堪说唱”的发展新生

伊玛堪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方性,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歌手集体创作的结晶,在语言、结构、情节、描述、演唱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民族的活态史诗,世代相传,一旦消失,将是民族乃至人类最大的遗憾。③因此本文借鉴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昆曲、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伊玛堪说唱”的5年保护计划:

1.传承人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日本政府每年给予其传承人—“人间国宝”200万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的特别扶持资金,韩国政府每月给予其传承人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的生活补助,而中国政府于2011年才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补助提升至每年1万元,很难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而很多年轻人会另谋出路。但目前全国范围内伊玛堪传承人仅有5位,他们对于伊玛堪的传承承担着更加重大的责任,应予以适当额外的补贴,吸引更多有兴趣的人学习。

2.文物保护方面:1979年成立的伊玛堪抢救小组曾深入赫哲族村屯,采录并保存了吴连贵、葛德胜、尤树林等歌手的演唱片段,这些宝贵的录音急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并做好后续的补录工作。同时,借鉴“中国昆曲”文化资源库,“湘西文化遗产信息库”等经验,在5年内适时建立“中国伊玛堪”文化资源库,扩大社会知名度。

3.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方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宁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成功颁布实施,加快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地处东北疆的黑龙江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至今还未颁布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因此,建议尽快起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4.产业发展方面:当地旅游业并未与“赫哲渔猎文化”很好结合,因而长远发展受限。可应适当借鉴意大利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借助“乌日贡”大会的影响力,形成赫哲族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

除以上五个方面,还可与公益组织合作,采用发行国家彩票等方式为伊玛堪的保护筹集资金。我们希望各方积极合作,早日形成伊玛堪的中国保护模式,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四、结语

遗产是先人的伟大创造,今人的文化若能传之后世,也是后人的遗产。我们生活在遗产的传承和创造之中,如果我们今生今世的作为、行为和种种人生的努力不加入到人类历史传承的长河之中,我们就可能悲叹:逝者如斯夫!假如这个传承链在某个环节中断,假如我们的创造力枯竭或单一,那必定是整个人类大难临头之时。④所以,“伊玛堪说唱”的保护刻不容缓。本文从“伊玛堪说唱”申请《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讲起,分析其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借鉴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功的经验,提出“伊玛堪说唱”的5年保护规划,并呼吁尽快形成伊玛堪中国保护模式,造福后人。

注释:

①原载《乌钦少郎与岱夫》序言.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②黄任远.赫哲绝唱中国伊玛堪[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76.

③同②第78页.

④黄任远.赫哲绝唱中国伊玛堪(总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J607

A

1005-5312(2015)11-0150-02

猜你喜欢

伊玛赫哲族昆曲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赫哲族
扫地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