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红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015-10-28曹佐
曹佐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浅析中国红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曹佐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文章从“中国红颜色运用”一词出发,分析了运用于室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涵义以及历史,并由此阐述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和人们对于色彩选择的原则,总结了我国室内颜色运用设计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室内颜色设计动向。
传统文化;色彩;中国红;红
一、色彩的概念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诗所表现的是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这是古人对于颜色的概念,颜色是从光而散发出来的。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古时候的诗人们总爱用绝美的诗句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想,而在表达颜色时最爱借用的就是光,在不同时节,不同景观,不同地点时光所发射出的颜色的感觉。
《室内设计色彩概论》一书的作者北卡罗莱大学玛丽·C·米勒教授提出了“色彩就是光”这一概念。并使“视觉延伸”一词更好的被大众所理解。
(原文)“Color is light.If the object surface doesn't wave lenght the certain wave lenght of the light,there will be no color exists.If you doult the theorem,then please observe the color of red or blue flower in green grass under sodium lamp.As the green,red,and blue light waves are been absorbed under such light,those bright colors no longer appears but only shows dark gray hues.”
(色彩即是光,如果物体表面没有光反射的波长,就不存在色彩。如果怀疑这个定理,那就请观察一下在纳气街灯下绿色草地中红色或蓝色花朵的色彩。在此灯光下绿色、红色和蓝色的光波都被吸收,所以这些鲜亮的色彩不复存在,只显现出暗灰色调。)米勒色彩与光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为之后的色彩最初概念下了精确的定义,国外的设计家对色彩的定义更为清晰准确,在宗旨上和中国的诗人思想一致。
二、中国红的“历史”
古代的各民族由于文化上的区别地域上的距离造成了对颜色审美的不尽相同,使用习俗上也有很大区别。由于古人日用器具上有涂红色的习惯和《道藏·太平经》上的记载,有学者推断古代炼丹术士们尚赤、用丹、用火,是由于崇拜太阳和火的缘故。丹砂与黄金在我国古代炼丹术中被认为具有使人长生不死、升天成仙的奇效。
所谓“秦砖汉瓦”,汉代瓦当是汉代建筑技术上进步的代表,砖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砖瓦件的装饰。砖瓦都有雕花,并饰以彩色。从出土的大量汉代及秦代瓦当上可以看到残存的红色斑迹,都是曾经当面施色的痕迹。从汉代宫殿及砖瓦窑的遗址中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土红色砖。总体来讲,砖瓦在汉代已经开始大量施色,而且红色居多。台基、台阶则施以白色。汉代建筑用色总体上相比前朝更加丰富,秦朝的“尚黑”观念也由于同样的政治原因被遗忘,而已皇帝“尚黄”来代替。建筑中柱子还多以红色出现。
直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民族形式开始发展,传统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复古思想的出现让“中国红”又再次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回归人们的主题视野。共产主义思想深入中国,并迅速普及到全中国,“中国红”的涵义在这个时期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内涵更加丰富。“中国红”在这个时期象征了革命的精神、烈士的鲜血、未来的希望以及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由于政治方面的主导,“中国红”一词被大众所知,“中国红”的精神被人们所认可。红色中国的历史形象从这个时期开始被世界所接受,中国人的“尚红”思想成为了民族精神与国家情感的结合。
三、中国红小结
“中国红”不仅是一种色彩符号,更是一种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功能需求,而且更加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如何实现“中国红”与室内设计的完美结合,实质上也就是中国元素与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完美结合,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追求。
[1]程庸.中国元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J525
A
1005-5312(2015)11-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