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2015-10-28杨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

杨霞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杨霞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众所周知,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延续和发展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日益多元化的文化结构,文化思想与艺术的更新、层出不穷的新观念,让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这个时刻,新媒体的出现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能量。那么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就成了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

新媒体;传统文化;传播

很多人都知道,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历史的延续,更体现着我们的价值观。同时人们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语言文字乃至心志都在代表着各民族文化。新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就使得它在推动文化的传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层级扁平化、互动性强,这是它较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抓住机遇、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以此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是人们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追求。因此,探讨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就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很宽泛,定义为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限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就是新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就是两者之间紧密的结合。新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来讲得。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就赋予了新媒体新的责任。它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及传承

有人说,传统文化是国人价值观的体现,它是历史的延续,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思想、道德、审美、思维方式、语言文字等等之中无不渗透着它的精髓。对于这种说法我十分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代表了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历经时代的考验,它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光辉业绩,代表了先哲们无穷的智慧,留下了宝贵的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上的文化瑰宝。

传统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纵横发展的,它总是不断传播和吸收时代精神得以壮大,因此它并不是一种静态的过去式的存在,而是不断吐故纳新的一种动态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指引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它成就了一代代的伟人,伟人又得以拥有一段段的丰功伟绩。时代的今天,它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平凡又不失伟大的先进楷模,它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面对它,我们必须吸收融合,推陈出新,要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要用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需要我们挖掘整理和学会科学扬弃,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

三、融合矛盾,博采众长

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教育及交流的功能,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传统文化带来机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不利的影响。或者说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创新。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双向流动。新媒体大胆的在当下文化传播环境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格局,这就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使文化传播渠道更为广泛。这的确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既然我们说它是一把双刃剑,那么,不利之处又在何处?从产生根源上看,传统文化反映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升华和提高,新媒体的诞生源于信息技术,反映的是一些虚拟的现实。从发展脉络上看,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向导,新媒体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处理不当,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这就会使得新旧两种形式的文化在互动和发展中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如此,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二者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这就使得它们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需要融合矛盾,博采众长,利用其共通之处,得新媒体与传统文化之道,在优势互补的优良合作下为传统文化开辟新的传播路径和范式,实现传播的优化组合,极大地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及效果。

[1]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播, 2012(01).

[2]龚菡,莫文广.新媒体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06).

[3]邹廷生.宏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9(06).

G206

A

1005-5312(2015)17-0281-0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