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研究

2015-10-28汤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股东利益

汤玲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公司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研究

汤玲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文章分别从公司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角度出发,展开影响这两者的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公司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契合点,提出结合两者共同提升企业价值的对策。

治理文化;财务管理目标;关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于企业目标,所以也是由治理结构所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能适时的调整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运行机制就不可能合理,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随着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大势所趋,对选择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公司治理文化及其作用

公司治理文化是指股东、董事、监事、经理人员、重要员工等公司利益相关者及其代表,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关公司治理的理念、目标、哲学、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制度安排等及其治理实践。

公司治理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治理文化是在会司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公司治理的中心是确定公司目标和战略,通过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合理划分他们的权利和责任,均衡协调相关人员的利益等措施发挥作用。在公司管理的长期实践中会形成公司管理文化,既通常所说的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是公司治理文化的基础。

公司的治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构成的,它与公司治理文化的制度层相对应。而公司治理文化的制度层是观念层—公司宗旨、治理目标、理念等的具体体现,并由观念层决定。由于公司治理文化的观念层比较稳定,不容易变化,因此,特定的治理文化就决定了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文化形成与变迁的基础是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与协调,它是一个横向制衡系统。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代表通过一致同意或在必要时通过投票达成决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公司治理文化形成与变迁无法通过最高领导强行推动的方式实现,而只能在主要利益相关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致同意而逐步形成或变迁。

二、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活动,为了提高其有效性,必然要求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所谓目标。确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明确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根本目的,或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所期望达到的根本目的。这是企业财务管理这一系统工程进行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

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是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也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和企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将影响因素细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环境因素。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行为都有风险,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风险。因此,就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企业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公司治理因素。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表决,企业经理、财务经理的任免也有董事会决定,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保护所有者自身的利益。

三、公司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的联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治理文化主要的一个方面,作为重要的制度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将产生影响。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上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的目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遵循不同公司治理文化,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达到的最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靠一系列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来保证的。这些组织与制度安排,就是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应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公司治理的目标变化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也要相应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营机制。

(一)“股东至上”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

“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在西方国家运用广泛。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的低位是至上的,其他的人力等等资源的投入都不及股东在企业中投入的资产,并且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股东应享有企业的全部剩余收益。

在“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中,财务管理目标即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显然,这种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本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没有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忠诚度的经营者以及职工团队,企业的生存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所以物质资本也不能不让出部分“蛋糕”来给人力资本,不仅包括利润也包括权力。与债权人和职工相比,由于股东承担的义务、风险最大,从而享受的权利、报酬也应最大,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实际上,现代企业不只是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不能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不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债权人、企业职工等。

(二)“共同治理”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

“共同治理”模式由“股东至上”的模式演变而来,派生出两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者最大化。

随着人力资本地位的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必然要转变。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摒弃了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缺点;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扩大了考虑应该面对问题的范围,同时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此种财务管理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广泛。

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投资者受益,而是让其所支持者都受益。该理论的倡导者认为:投资者只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个,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在公司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如果没有他们的加入,公司将无法运行。这种理论认为公司的利益应当公平分配,因为每位支持者都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符合契约主体机会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在还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完善,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应该考虑财务活动本身的特点,又要结合各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客观实际,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吴雪琼.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商业会计,2006(09).

[2]晋自力.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7(02).

[3]黄艳丽,卜朝阳,温璐文.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3).

[4]张学军,张劲松.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08).

[5]伍衡峰.论国有企业治理文化及其对治理结构的影响[J].经济论坛, 2010(07).

[6]赵桂艳.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J].财会探析,2007 (05).

[7]于茗.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11).

F276.6

A

1005-5312(2015)17-0272-02

猜你喜欢

相关者股东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