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类大学美术教育的传承与流变

2015-10-28王冬冬努尔麦麦提窑阿卜杜许库尓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综合类美术学院

王冬冬努尔麦麦提窑阿卜杜许库尓

(1.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综合类大学美术教育的传承与流变

王冬冬1努尔麦麦提窑阿卜杜许库尓2

(1.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中国美术教育在建国初期,在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以专业美院的形式开启中国高端美术教育的征程,时至今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方兴未艾,全国各大综合类高校基本上都开办了美术专业或建立了美术学院,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优越和宽泛的教育平台。全球文化共荣的社会背景下,推动本土艺术教育的传承,把握发展过程中的流变成为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责任所在。

美术教育;本土化;审视;传承;流变

一、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回望中国整个艺术发展史,中国作为东方最为古老的国度,历史长河中沉淀出大量璀璨的文明。原始时期质朴天然的脸谱器皿;秦代工程浩大的皇陵兵马俑群;魏晋南北朝气势憾人的石窟造像;两宋时期画工严谨的山水画;明清时期规模闳大的宫苑建筑,皆为世人所惊叹。而今,我们以阶段来划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就不难发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的强国效应一度统治着整个社会的艺术风气,伴随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前后将近30年西方文化的介入,中国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国人艺术观念改变后,艺术作品开始作为一种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之后的中国,美术教育进入将近30年西式模式,高校美术教育把与西方模式无缝对接作为最终理想。直到今天,高校美术教育依然是西式模式,本土文化与西式文化的多年论战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催生了两者的融合与发展。而发展的概念,一方面指的是不断完善现有的事物;另一方面指的是在完善的基础上另一些事物的因素逐渐趋于合理性的调整,而调整的重点在于根本点是否清晰。对于教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为上的倾向性进行有的放矢的自我把控,将提醒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面对变化,从而逐渐适应和把握这种状态和规律,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新的突破。

二、表象与内因

当下全球教育事业百花齐放,教育界整体沉浸于全球文化共荣的大背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活跃的教育氛围下,美术教育学科也是包罗万象,面对学科的不断革新调整,要求我们必须用清晰的思路来考量以往纯粹美院式教学和综合类大学复杂知识网之间的关系,把握住符合国情的美术教育的重点和美术教育的当代性特征。

如今以东亚三国为例,美术教育伴随全球知识风暴的风起云涌现象,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课程中,大体分类上有这么几种方式。

1.绘画、设计、史论、工艺和欣赏(中国内地)。

2.表现、鉴赏和实践(中国台湾)。

3.美术知识、美术创作和美术与生活(韩国)。

4.设计、表现和欣赏(日本)。

每个国家都反映着自己国家对于艺术教育各不相同的态度,这要基于自己的国土背景和文化历程。如果漠视背景和历程问题来谈当代高校美术教育宽泛的知识架构问题,自然不能清晰的发现其问题所在。这种环境下,培养敏锐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以及研究的侧重点加以研究传承和发展,才是美术教育传承本土精神不断提升的表现。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念切实通过教育的传播方式走入时下高校学生的头脑之中,中国的美术教育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发出独立的声音。早先国家文化部提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究其根本,这其实是一个国家文化教育核心问题“由外而内”转变的体现。这个文化核心,在当下诠释的是现代化社会艺术价值观与当今世界文化产生互动,在互动中提出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高度自醒过程,而中国当下的美术教育正是需要这样的发展理念来权衡大局,以完成传承到流变的过渡。

三、反思与展望

西式教育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教育的方式是否同样适合中国的社会背景,这便需要从长计议。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当代中国更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在对待文化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批判的过程中,应该有主题意识和高度自觉的态度。各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决定了其文化的生命本质只能由各个民族去创造,如果抛开文化的这个载体和根基,作品表达上也很难把握住创作体裁的精神所在。当然,倘若仅仅看到文化类型的具体特征,只注重理解民族文化的特定历史,无视整个人类文化所蕴含的普遍性意义,忽略世界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的话,我们的观念也将由固执的文化相对主义走向绝对的自我的境地。这提醒我们,中国的美术教育应该在抛弃中有所选择,在选择中果断的抛弃,应该在兼容并蓄中寻求新的突破。而回头反思不是固步自封,是对于所走之路整体性特征的把握,发展的进程需要我们对既往做出总结,这样才会对发展本体提供更多雄辩的依据,而这正是务实的教育发展基础的体现。

中国美术教育在中央发布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文件的影响下教育平台逐年扩展,首当其冲的便是国家重点综合类大学。1995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主管教育时,给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的一封公开信中指出: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1997年,北京大学成立艺术学院;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也于同年开办艺术专业;2001年,吉林大学、兰州大学成立艺术学院;2002年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成立艺术学院;2003年,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艺术学院。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视觉艺术学院。至目前为止,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均都成立了艺术学院或开办了艺术专业。自此,中国的美术教育在全国重点高校成熟的学术环境带动下,教育成果在发展中逐渐显现。我们发现,虽然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在成立之初,发展上有其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但是质疑声中,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却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综合类大学有其完备的学科配置,虽然学生并不能所有学科都精学精专,但是大环境的感染可以积累更多相对丰富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知识视野拓展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其次,综合类大学的美术专业多以与其相关的专业互相拼合的方式出现,虽然整体艺术氛围较专业美院来说相对薄弱,但是学科交叉的思维碰撞,却对日后艺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性准备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向。因此,几年来各类创新学术成果奖的桂冠不断被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博得,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2014年6月统计的数字来看,今年的艺术类毕业生数量即将突破80万的大关。而这批毕业生当中竟有70%的学生将于综合类大学毕业。而今,传统的八大美院招生数额有限,综合类大学其实是应试考生非常难得的选择,综合类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承担起中国本土美术教育的重任,各院校的毕业生不但专业素养在逐年提升,知识涉猎的广泛性也令其学术维度更为多变,而这正是美术教育的当代性流变的特征所在。10年风雨,综合类大学的美术教育渐入正轨,而我们发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在新的培养模式中更有利于其潜力的发挥,丰富的教学背景培养出了中国美术教学更为多变的形式,艺术的最终结果也越来越符合时下大众对于艺术公共性的追求。

四、结语

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佛洛伦萨设计学院(Accademia delDisegno)在1563年成立之前,主要是由“行会”在承担着美术专业教育的职责。然而,绘画、雕刻、建筑被划分到与其工作毫无相关的“行会”之中,如绘画被很可笑的划分到药剂师行会等,并因此使其发展受到各种限制,但像莱奥纳尔多(Leonardo da Vinci)这样的大师还是从韦罗基奥(Verrocchio)的作坊里成长了起来。比起早期美术教育的荒唐背景,时下得美术教育不但培养机制完善,而且各高校的美术创作环境均十分优越,这些条件无疑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提供了各种史无前例的便捷性。当青花长袍设计伴随奥运走进世人心里,当草船借箭雕塑在国际掀起视觉风暴,当中国生态装置走上国际舞台,当中国当代女雕塑家向京走进BBC,中国美院的王澍教授顺利拿下普利兹克建筑奖社会对于艺术创作创造奇迹的诉求也在日益增强,艺术已经不单纯承担美的传达责任,也在承担一个民族的国际话语权,诸多的挑战仍需要我们不遗余力。当教育本体真正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青年一代真正能够全力以赴勇于去开拓的时候,那便是收获的时候。

绎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渊编号院20142-01冤遥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概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谢雱.当前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策略[J].中国美术教育,2003(06).

[4]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5]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倪凤祥.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再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 (04).

[7]奚纯,沈晓东.多元观念冲突中的艺术教育学生考评机制的变革[J].艺术教育,2007(11).

G642

A

1005-5312(2015)17-0211-02

猜你喜欢

综合类美术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学院掠影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