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学习
2015-10-28邓晓彬
邓晓彬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论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学习
邓晓彬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艺术是文化的升华和另一种表现形式,高校艺术类学生应该是文化的领跑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比普通类学生文化成绩要低一百多分,形成了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的格局。文化素养偏低不仅影响学生专业的学习,还影响他们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大部分学生重专业、轻文化,提高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务之急。
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专业学习
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迈上小康,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需求逐渐加大,业余生活逐渐丰富。古今中外,贵族阶层一般都有很多高雅的爱好,例如中国古代的琴棋书画,国外的绅士追求艺术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人人文素质的体现,并不是一个人读了大学或学了艺术就自然具备的。高校艺术类学生就应该是文化的领跑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高考体制决定了艺术类学生比普通类学生文化要低一百多分,形成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他们凭借艺术特长考入大学,这并不等于实现了做“艺术家”的梦想。从事艺术学习和工作,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必须的专业技巧外,还需要扎实的文化根底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很多偏重艺术特长忽视文化素养的学生,因文化素养等“软肋”影响发展的后劲,难成艺术人才。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艺术精髓,提高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务之急。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特性
高校艺术类学生崇尚远大理想,缺乏理性思考;注重专业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忍受不了寂寞;认同纪律约束的必要性,但主观要求与行为放纵相矛盾,经常表现出不自觉地与纪律约束相对抗;自我意识突出,思想上依靠集体与言行上推崇个体相矛盾;文化基础薄弱,思考问题缺乏深度;思想活跃,敢说敢为,富有创造性,但过于理想化,易脱离现实;情感丰富,好恶分明,但遇事不冷静,情绪化行为突出;崇尚真知,追求个性,但在是非问题面前缺乏辨别力,易盲目模仿;社会活动能力强,参与活动机会多,但又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易感”人群,随意性和散漫现象时常在学习生活中发生。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的这些特殊现象和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和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有关。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现状
(一)文化成绩偏低
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这是个与世不争的事实。艺术类学生高考进入大学,文化成绩一般只占本校其他学生高考分数60%,就是读同一所大学艺术类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通类学生平均要低一百多分。很多艺术类学生在大学文化课学习中普遍吃力,英语、数学等基础科目可以用更是痛苦来形容。在大学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上轻文化重专业的思想十分严重,很多艺术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出现文化课补考和重修等现象。很多艺术类学生大学本科毕业英语只要求过三级,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过级,拿不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我们现实的社会已经没有明确的社会等级之分,但的确按照另外一些标准来划分人的档次。如:职位高低、经济实力、还有就是文化素养。一个很有钱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也只能算一个粗人,或人们常说的“暴发户”。一个在艺术的基本技能上造诣很深的人,如果缺乏文化素养那他最多只能算个艺人,不能算作艺术家。
(二)综合素质偏低
我们很多人的常规思维,一说到综合素质就是让学生学一门技术,比如画画、体育、器乐、声乐、舞蹈等等,会点这些技术就是综合素质很高,其实对于一般同学学点技术,会点什么只能算有某方面的特长或技能,不能证明他的综合素质高低。学艺术很多学生只专注自己专业忽略了自身发展和提高,待人接物、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个人素质很多方面比较欠缺。按照国内传统的高等教育方式,艺术(舞蹈)类毕业生一般只知道一些技能是怎么回事,或者只知道什么动作,对于理论体系和史论及相关联的知识几乎不知道,人们常常把这样的人说成是“有知识,没文化”。
(三)文学修养偏低
艺术其实和文学结合很紧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也是一门艺术。现在艺术类大学生文学修养普遍偏低,不说通过文学修养来提高自己艺术修养,就连书写一些简单的文字都极不规范。有一个艺术类学生给我写过一个请假条,30多个字就错了好几个,而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在艺术类学生中比较普遍。文学修养偏低对艺术学习有很大困难,比如很难理解其艺术更深层含义,创作或表演的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仅停留在动作或基本技能方面,很难通过作品反映出更深远的含义和东西。
(四)自我约束较差
艺术类专业学生,给高校传统而又比较严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艺术类学生难管”成了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共同话题。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式,面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给我们管理造成很大困难。艺术类学生思想素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由于艺术院校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特殊性、社会交往的局限性及以往教育引导的片面性,致使许多学生客观地存在着重现实、求实惠等不良倾向,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等问题,他们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深入思考;有些同学认为“两课”教学可有可无,或直接认为是浪费时间;一部分同学承认曾触犯过校纪校规,并受到过校内的有关处分等等。受“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人沉湎于画室、琴房、练功房,对校内外、国内外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明显偏低,一部分人在道德认同和道德实践上存在较大反差,他们的道德水准、纪律素养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专业学习的缘故,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这种生活环境社会化的现状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少数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常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而现阶段学校还难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提升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一)提升文化成绩
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合理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要对他们增设文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等课程,同时还要组织各类人文讲座,丰富其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积累素材。加强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修养,拓宽其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高个人整体素质。按“艺术高中生”的培养模式来培养,艺术高中生模式就是既重视学生文化成绩又重视专业提高,有利于避免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割裂的倾向,既可普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也有利于艺术专业人才培养。
(二)提升文学修养
对艺术类学生制定提升文学修养的方案,鼓励他们走进教育大师、艺术大师的智慧和心灵世界,认真地、虔诚地、不浮躁地阅读几本世界名著和教育名著,触摸和倾听圣贤的心声,与大师进行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这是多么美妙、浪漫的体验!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积淀的人,艺术方面的发展更有潜力。
(三)提升内在思想素质
对艺术类学生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唤醒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以及改变心智模式,端正态度,笃学善行,自觉地为理想而努力奋斗;通过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促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做道德人、行道德事,弘扬正气;通过严抓学风,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勤奋、严格”的习惯。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引导和开启,其作用是通过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为人处事的理念为主体,使人蚕丝自律行为,从而约束和引导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倡导型要求。从而严格管理是通过具体制度来制约主体——人的日常言行,使之合乎行为规范,是一种禁止性要求,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严格制约的日常行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通过二者相交互而发挥作用,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材。
(四)转变教育方式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它用具体的手段表达抽象的思维,再现感性的真实生活,它是最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因此它造就了艺术类学生不同于其它诸如数学、物理等专业的思维方式,他们更注重感性、直观的效果。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思想、行为教育时,必须更注重“以情动人”、“情感化人”。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他们,只有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行为习惯、他们的特点来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让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更好的健康的发展。
(五)修订培养方案,提升教师水平
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修订艺术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综合理论和人文及社会学课程,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人文综合素质。让学校从人才培养定位上就开始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老师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全体教师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都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四、结语
文化素养对于高校艺术类学生专业学习有很大影响,只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专业学习。对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和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漫长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措施。让学生自觉学习,努力提高,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预期的目的。
[1]谢永顺.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种专轻文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 (01).
[2]曲辉.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问题刍议[J].黑龙江教育,2010(01).
[3]陈显捷.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 2007(08).
G642.3
A
1005-5312(2015)05-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