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间庙宇重建现状

2015-10-28史鹏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庙宇彩绘信仰

史鹏飞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浅析民间庙宇重建现状

史鹏飞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民间庙宇作为民间信仰的一个载体,在历史流转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变幻,其作用和承载的历史任务也因为这种变幻而不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复兴,其职责和任务又发生重新转换,担负起寄托民众信仰的本初责任。而庙宇重建活动在当下表现为纷乱无规则的态势,文章根据自身的两件跟庙宇有关的经历,就民间庙宇重建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属文以记之。

庙宇重建;信仰

在我生活的村子里,有一座寿泉寺,据《洛阳文物志》记载:“洛阳西北25公里有史家楼村,明嘉靖二十一年,僧普惠在此建寿泉寺。”而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座小学,从5岁到这里上学,10岁转学离开这里,它除了留给我一些童年的回忆外,便觉得它不会再给我更深刻的认识了。可近年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新建的小学已经代替了它以前的任务,寿泉寺被废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寿泉寺在村民的呼吁声中又恢复了其最初的功能,它重新以一座寺庙的身份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它带给我的另一层深刻的认识,抑或说是一种情感,是因为作为重新以寺庙身份回归到民众间的寿泉寺中,笔者绘制的一张菩萨像成了现在寺里唯一的一尊被供奉神像。可除了请一尊神像到寺里,往昔破旧的寿泉寺院落,并没有重新规划建设,其规模甚至因为在它南面方位新建的小学而变得更小,更谈不上让相关部门去花费更多的精力发掘它的前世。现在的寿泉寺院中,院东的两间房屋及院北的一排房屋是仅存的建筑,这些建筑曾经作为教室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据父辈们回忆,当时他们就曾经在这里接受基础教育,而根据村里的老人讲,寿泉寺在文革时期,被摧毁的程度最大,直到现在几乎被废置。随着近几年关于重建寿泉寺的呼声高涨,相关人员将此事作为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项目,除了请菩萨进寺以外,并没用具体地将寿泉寺建筑等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改造,似乎觉得这样一种方式,就可以造就一座寺庙,颇有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意味。

我的另一件跟庙宇有关的经历发生在2012年的夏天。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得到了一个绘制庙里梁上彩绘的任务,地点在巩义市新中镇茶店村。在这里,一座卢医庙在村里的支持下,得到重修,主体建筑业已竣工,只等梁上彩绘完成,卢医庙就可以重新向村民开放。负责联系我们的是一个生意人,在跟他接触沟通以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希望根据具体的建筑形制,给出合适的彩绘方案。茶店村位于豫中浮戏山脚下,山上庙宇星罗棋布,比较著名的有玉仙圣母庙,玉皇大帝殿、雪花庙、龙王庙、三官庙等等,道教氛围极其浓厚。受其影响,周围村庄里的庙宇也不绝于目,卢医庙在茶店村中是一座有历史沿承的庙宇。卢医,即战国时著名医学家扁鹊,其时他周游列国,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在百姓中间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百姓们也尊称他为神医。按《礼记·祭法》:“夫圣人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撼大患则祀之”。扁鹊以医术而济世之万民,勤劳不辍,百姓自然感恩戴德,建庙祀之。历经沧桑变幻,尤其是经历了文革以后,卢医庙原来的主体建筑已不可寻,所以人们只能根据当地一些老人的回忆重新建设卢医庙。根据建设卢医庙的张姓工匠所讲,新建的卢医庙中,除了其大殿在建筑面积上符合原有的标准,建筑构建全然不是原有的,钢筋混凝土的运用能够在整体面貌上保证其遵守建筑旧制,然而一些具体细节已经完全不同于其原来的模样。张工匠有着多年庙宇建设经验的,据其透漏,他是从师学艺,逐渐练就了极其娴熟的建筑本领,由于常年在外修建此类建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到周围一些形制比较完整的寺庙里走一遍,就能记住建筑的一些特征,并消化吸收,具体操作。技艺归技艺,建筑是一件严谨的艺术品,需要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划方案,没有具体的规划方案,修建过程中必然出现问题。就以卢医庙的山门为例,原来建好的山门因为后期悬挂匾额时,不能满足匾额的尺寸,而被打毁后重新加高,而在加高的过程中,完全是凭着张工的经验决定山门的新尺寸。从张工那里,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建筑方面的其他特点,具体来说,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弊端,比如房梁表面的不平整等等,按照他们的要求,要在彩绘的过程中间,通过图案来掩盖这些不足,因此,我们的施工过程也并不是完全是顺利的。至于彩绘内容,他们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完全交由我们决定,而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光鲜亮丽,符合新建筑的标准。由于彩绘方案完全由我们制定,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首先,新建的卢医庙采用的是混凝土结构,这与传统寺庙的木结构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新的建筑材料的使用,给梁上彩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传统梁上彩绘是画在木头上的,这对工匠的绘画技能要求极高,在绘制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颜色的黏附性问题,就要对颜料和胶矾的比例有熟练的搭配技巧。另外,在木材上使用颜料,其彩绘的程序也会因为材料的属性而变得复杂一些,要防止在上色过程中出现的会渗透的问题,就要先做好木材的隔离性保护措施。再者,古建筑彩绘的功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庙宇,更为重要的一层意义是防止木建筑结构件的腐朽。因此,其工艺必须是复杂而严谨的。而对于新型建筑材料来讲,这些问题并不存在,在光滑的涂料上面,我们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彩绘图案,选择合适的颜料,就能够顺利的完成绘画任务。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丙烯颜料,首先,丙烯颜料的色彩饱满、鲜润,调色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发污的现象,而且具有速干的特性,着色层干了以后会迅速失去可溶性,形成一层坚韧的具有防水性能的薄膜,另外丙烯颜料抗氧化能力超强,可以长久保持其原有色彩,不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野外而变色。至于彩绘题材,对于现阶段大部分重建的庙宇而言,采用的都还是有着很久历史的和玺彩绘。这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古建筑中的高档彩画,它的应用会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以及建筑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以及苏画和玺。根据建筑的不同等级,这些彩绘的应用原本也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只是在历史流转的过程中,这种意识被不断淡化,直到今天,几乎成为一种可以随便应用的彩画。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间,由于没有严格彩画规格,出现了混搭的风格,但只要是看上去亮丽光彩,就达到了他们的要求。

此一事件是引发我对古建筑关注的一个主要因素。笔者从中得到锻炼的同时,对民间庙宇建设的现状,既感到欣慰也略有遗憾。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昔日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封建迷信”,被重新定位。这是一个不能避免的趋势,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让这种从民间滋生的信仰观念早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符号。人们选择以此种方式来表达个人的生存法则,它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因为在中国,历来的政治,以不扰民为一大信条,以简政、刑清为理想。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统治者亦是引导者,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统治思想为百姓提供精神层面的指引,民间信仰活动作为中国最基层的一种礼俗,也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教化活动。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百姓的生产生活活动,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民间信仰活动的再次兴起,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传统礼制的内涵和发展规律。

然而,在复兴民间信仰的过程中间,新建一座庙或者是在旧庙的基础上修复被破坏的精神衣钵,都应该尊重庙宇的历史发展脉络,笔者所经历的两件跟庙宇有关的事件,都是在依附旧有庙宇的基础上,重新赋予其新的含义而满足民众的信仰心理,从而为开展信仰活动营造一种合理的氛围。寿泉寺依旧保存着其历史建筑,虽然其功能在一定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今天既然要重新恢复它的身份,就应该从寺庙的完整体系出发,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寺院重新修整,从而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化功能。而卢医庙的重新建设,既没有对历史遗存进行考证,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民间庙宇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新建的混凝土结构的庙宇,视觉上给人以光鲜亮丽的感受,但是在情感上还是会带给民众些许隔膜,毕竟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更符合民众的审美标准,也更能够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张工作为庙宇修建的主导者,以其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深厚的建筑经验,继续发挥着民间工匠在的庙宇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但是这种经验式的指导思想,并不能确保建筑的严谨性和规划的合理性。这一点对于建筑的历史沿承,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民间庙宇的重建,因为地域的差别而展现出不同的建筑风貌。建庙的指导思想随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着敷衍和应付的问题。这个过程中,高的经济投入并不能完全说明对民间庙宇的重视,更深层次发掘民间文化内涵,重建民众信仰体系,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李远国,刘仲宇,许尚枢.道教与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B929

A

1005-5312(2015)02-0138-02

猜你喜欢

庙宇彩绘信仰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彩绘“未来之星”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