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5-10-28谢晓艳柳庆阳
谢晓艳,柳庆阳
(1.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中国武术是我国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和活化石,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形态跻身于国学家族,并成为国学教育的一种品牌。武术运动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武术在三峡大学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和把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等院校武术运动发展构建一个规范化、正式化、良性化发展的范本,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文化建设。
一、结果与分析
由于域外运动项目的冲击和抑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和参与这些新项目,较少关注中国本土的传统运动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的挑战和形势下进行武术教学改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为推进我国武术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而努力。
1.三峡大学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武术专项以必修和选修课程形式开设,必修主要针对体育学院学生,选修主要向校内公体课学生开放,武术专项班的学生主要参与武术运动训练及教学。作为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的专项课程,历来根据每届招生人数实际情况,规定选满18人左右即开设该门专项课;选修主要向全校公体学生开放。我校共有六名武术专业教师,其中四名武术老师(含一名高水平武术教师),两名散打老师。课程课时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三峡大学武术课时次数
2.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分析
笔者将三峡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情况绘制成表格,详情见表2。表2数据表明学生参与跆拳道、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比例较大,而武术、足球等项目的学生参与比例较小。一个项目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喜爱与否,所以三峡大学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为学校武术专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多个武术内容的扩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表2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n=70)
3.三峡大学武术教学在应对新时代环境影响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
新形势下进行武术教学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从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进行的武术教学课程改革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关注度较少,但大部分人仍期待着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如表3、表4所示。
表3 学生对武术教学课程改革的关注度(n=70)
表4 学生是否愿意进行武术教学课程改革(n=70)
从表3的数据,我们发现体育学院的学生对于武术教学课程改革的关注度并不高,说明他们对于校内武术教学课程改革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教学改革这个知识概念认识不够到位。如果学生都不清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他们如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对武术项目进行选择和参与运动训练,由此引发对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表4中的数据却可以发现体育学院有74%的学生认为可以进行武术教学改革,还有20%的学生认为武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4.三峡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利与弊
三峡大学自2014年开始将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单纯的套路学习扩充为散打、舞龙舞狮和传统武术套路及器械。这一改革措施的实行,其有利的方面如下:第一,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多样化,避免了项目的单一和训练的枯燥;第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掌握技能的全面性;第三,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第四,内容的扩充要求了更多的课时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和效率。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这一教学改革的实施也存在不足:第一,武术课程的改革将对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和不适应的情况,比如课时的安排,教师的分配等;第二,项目的增多对于武术专项老师的技能要求相对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相应增加;第三,在有限的课时安排内,学生是否能全面扎实地掌握各项技能;第四,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及教学设施条件,是否有能力支持内容的扩充。
5.三峡大学传统武术教学与改革的武术教学对比分析
(1)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特点。学校武术教材的主体内容以传统武术套路为主,教学过程虽然注重教与学并重,但教学过程单调枯燥,耗时较长较集中,学生主要在于对武术套路的机械记忆,显示出传统性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学形式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主体学习积极性不高,突出了规格化和公式化的倾向。
(2)改革下的武术教学的特点。深化武术教学改革,首先是更新了教学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密围绕武术课程改革目标构建武术课程内容体系;然后,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养成坚持习武的习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武术技能,同时通过自身训练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真正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高且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只有不断深化武术教学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构建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武术课程教学质量。
6.针对三峡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给予的建议分析
在此次三峡大学武术教学的开展现状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有75%的学生对于学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提出了宝贵的个人意见,其中69%的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武术课程内容开设太少,课时不足;二是教学内容不要仅局限于套路的学习,还需要学习一些实战运用及防身技术;三是需要开设武术理论课。另外还有28%的学生提出要完善器材及场地设施。
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的分配、课时的划分等,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定体系、实现途径和形式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编排。有了教学改革的系统化,可以大大地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最终形成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学校推广,甚至成为全国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成功先例。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本研究,三峡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是利大于弊。这次改革对于提高我校体育学院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在武术课程教学方面会有前所未有的改变和突破。此次改革需要真正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发扬中华武术,培养一批技术和理论兼备的优秀武术专业人才。在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中开设特色武术课程,从学生个人差别的角度去满足个人需要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可自由选择的武术项目课程,进一步将教师、学生、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活动、传统文化等真正融入到课程开发的视野,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提供更多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努力为武术专项的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2.建议
第一,加强三峡大学武术课程体制建设。体育学院亟需将武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并监督武术课程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武术教学制度及模式。另外,在校内普及中国武术理论知识及武术精神,增强在校学生对中国武术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感。其次,改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再次,改革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自我定位。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武术竞赛及表演,开设特色武术项目,加大宣传力度。课外体育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热情,每年定期举办武术竞赛及表演,定期在春季或秋季校内田径运动会中加大武术表演的力度和参与的群众性,提高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意识和积极性;另外,可利用武术社团、俱乐部开展特色武术项目,以及开设武术健身操等形式的比赛,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参与机会,来了解武术运动,并最终成为武术运动的爱好者、学习者和传播者。
第三,保证足够的武术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后,内容的扩充会大大吸引更多的热爱武术的学生参与进来,对于不同项目的训练要有足够的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如散手比赛场地、太极推手场地、长兵短兵场地、舞龙舞狮场地等,配置相应武术项目的兵器和护具,并对武术场所实行有效的管理。
第四,注重武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武术专项学生是当下武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者,将来会是武术教育事业主要的传播者与教授者,所以加强在校武术专项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与时俱进。现代信息科技发达,信息更新快、范围广,学校可以建立校园武术官网,开展武术信息交流平台,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及时发布我国武术教学动态,汇集全国高校武术信息动态,与外界开展联谊与教学知识、技能的互动,坚持与时俱进。
[1]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3-64.
[2] 胡 凯,杨 汉,蔡楚元,等.应对域外搏击项目对中国武术的冲击——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400-1401.
[3] 蒋丽芳.体育教学中优化武术课程内容的构想[J].教学与管理,2013(5).
[4] 李光全,张元河.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