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5-10-28党启科任文斌高培峰魏冬东
党启科 任文斌 高培峰 魏冬东
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党启科任文斌高培峰魏冬东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建设规模、服务领域及服务水平均有明显提升。
1 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100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5个,入社社员3 489人。拥有各类农机具3 711台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50台(36.75~73.5 kW以下557台,73.5 kW及以上93台),配套农具1 953台(套),联合收获机械549台(稻麦收割机465台、玉米收割机84台)。资产总额1.27亿元。合作社年度总收入1732.6万元,农机化服务收入1 486.6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 157.3万元,修理服务收入77万元,其他收入101.6万元。2014年财政扶持资金341.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2.0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79.5万元。创建全国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6个。陈仓区利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为全国示范社;凤翔县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陈仓区三合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岐山县联盟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扶风政泰青贮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凤翔县金地秸秆专业合作社、凤翔县恒丰昌农业耕播专业合作社、千阳县吉瑞农机专业合作社、金台区蟠龙镇富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等为市级示范社。
1.1组建模式多样,数量不断增加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方式形形色色、模式多样。从合作社理事长身份看,农机大户47人,农村能人35人,村组干部14人,经纪人及下岗职工4人,明显地表现出农机大户和农村能人带动的趋势。合作社组建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农机大户联合型。100个农机合作社中,农机大户联合发展组建的有47个,占47%,近乎一半。这是社会变革、农村发展的结果。农村的农机大户都是长期从事农田机械作业或农机经营的,他们对本行业很熟悉、业务精通,面对“谁来种地”的形势,很自然地顺势转型为合作社。二是农村能人带动型。农村能人一般拥有一定知识基础和一技之长,拥有丰富的社会经历,经济基础较好,眼光敏锐,带动力强。100个农机合作社中,农村能人带动型35个,占35%,占到1/3。三是村组干部组织型。村组干部在农村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权力和能力,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便利的土地、信贷、场地租用等优势,加之头脑灵活、懂得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中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100个合作社中村组干部带动发展的达14个,占14%。
宝鸡市合作社从发展速度看,2009年以前发展10个,2010年14个,2011年11个,2012年18个,2013年22个,2014年20个,基本上是3年为限、均衡发展。截至2014年底已发展到95个,目前共达100个。
1.2服务各具特色,领域不断扩大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的经营主体,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生力量。目前宝鸡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形式,主要分为农田作业型、饲草加工型、供应维修型和推广服务型等。全市现有1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农田作业型82个(含单一秸秆利用26个)、饲草加工型14个、供应维修型9个和推广服务型3个,其中8个为兼业型。从服务模式上看,合作社服务模式主要分为“订单式”“保姆式”等托管服务或“套餐式”一条龙作业服务。“订单式”作业是目前农机合作社服务的主要托管方式,分为单项和菜单式订单服务;“保姆式”服务是合作社与外出务工者、劳力短缺户等通过签订农田耕种收有偿托管责任协议,对农作物进行耕种收农机作业服务。“套餐式”一条龙作业方式是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签订协议承包农民农田,对农田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农田作业、统一标准服务等内容的耕、种、收、供、运、修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全面作业服务。全市2014年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1.61万hm2,其中订单作业1.06万hm2,占66%。
据统计,2014年合作社经营土地3 100 hm2,其中:自有1 620 hm2(含流转380 hm2),承包553 hm2,托管927 hm2。作业服务面积1.61万hm2,其中:跨区作业面积0.55万hm2,订单作业面积1.06万hm2。从业人员4 041人,服务农户78 368户。目前,宝鸡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经营、农田作业、科技推广、饲草加工、饲草销售、农机修理、配件供应、跨区作业、技术咨询等多个方面。特别是陈仓区利民秸秆专业合作社等,集农田作业、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秸秆捡拾为一体,发展成为当地一个综合性的龙头农机合作社。去年,4家同类合作社“社社联合”,成立了“宝鸡市便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联合社”,强强联手、提升能力、突破发展,在机制创新上开了先河,为做大做强夯实了基础。
1.3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全市先后有2个合作社实施了能力提升项目,4个合作社实施了库棚建设项目,18个新建设合作社实施了“以奖代补”,共获得陕西省农机局扶持资金200余万元。去年、今年“三夏”,宝鸡市农机局争取财政资金40多万元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秸秆捡拾机械;2013年金台区五七农机合作社得到区财政等扶持资金32万多元。为推进全市合作社快速发展、强化规范管理,去年9月,市农机局召开了农机合作社建设培训推进会,开展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和企社共建活动。市农机局搭建“平台”,农机营销企业、农机合作社联合“唱戏”,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形成了国家扶持引导、农机企业参与建设、合作社积极发展的“三位一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探出了路子、创出了经验,推动了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持续、健康发展。凤翔县恒丰昌农业耕播等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并且各得到1万元奖励资金。2014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财政扶持资金341.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2.0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79.5万元,大大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4引领作用不断呈现
一是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加快了农机化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2013年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1.15万hm2,年服务总收入达到1 009万元;2014年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1.61万hm2,提高了40%,“三夏”期间,农机合作社完成小麦机收1.25万hm2,收入1 200多万元,高出上年作业总收入20%。二是农机合作社成为新型农机推广应用的主力军。近年来全市推广的各类大中型、高效能新特优农机装备,大部分为农机合作社购置,如高效植保飞机、蔬菜移栽机、地膜捡拾机等,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三是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机合作社实施集团化、规模化、高效化作业,大力推进了土地连片和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转变。利民、联盟、五七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典型。
实践证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2 农机合作社发展瓶颈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宝鸡市建设起步较早、稳步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中还明显地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2.1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缓慢
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0个,按照陕西省三厅一局“优势主导产业提升行动方案”提出的“每个乡镇扶持建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差距甚远。合作社发展数量少,区域间差距较大,县区之间、川原山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发展水平还不高,总体发展缓慢。
2.2发展规模小,服务实力弱
宝鸡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由农机大户、农村能人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及精壮的后勤保障人员;合作社大多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从事农田作业中的耕地、旋地、机收等服务或秸秆利用作业为主,农闲时车辆、机具闲置,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合作社发展效益不佳,服务实力不强,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后劲不足,规模上不去。从社员数量看,大部分合作社仅有5~9名社员,社员10人以下的有46个,占46%;社员20人及以下的57个,占57%。从主要机具数量看,每社平均拥有大中拖不到10台,收割机不到6台,机具数量少;从资产额度看,社均固定资产为127.2万元,投入的机械资产不足60万元,资产规模小。现有合作社规模与现代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单一、单打独斗、发展不力、严重萎缩;有的合作社理事长缺乏闯劲、怨天尤人,合作社经营难以为继;有的理事长随意更换,合作社经营场所缺失、无章可循、发展困难。
2.3管理不规范
尽管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机构,但多数合作社未能按照章程的要求规范合作社的运营,合作社运营中普遍缺乏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组建时,社长或少数农民以资金形式入股,大部分农民以物化形式入社,包括农机具、土地、房屋等。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合作社的日常管理由社长一个人说了算,理事会成为摆设,更没有利益分配机制,作业季节仍以“农机大户+社员”方式运作,社员基本只做配套服务,只顾眼前利益,长远利益考虑少。此类问题在部分成立时间早、发展时间长、会员规模大的合作社表现尤为突出。会员少、规模小的合作社,大多管理不规范,成立时热情高,成立后退了“烧”,在运营中凝聚力不强,不开会、不商量,制度成了摆设,久而久之,人心涣散,几乎散伙。
2.4发展资金短缺,政策扶持不到位
资金短缺是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机具购置投入资金较多、回收期长,而大多数合作社又是季节性作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从事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玉米秸秆饲草加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收取秸秆、雇用人员都要现钱,而销售又在半年以后,垫资压资,资金短缺问题就显得更为明显。国家、省级相关部门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但在信贷、合作社场地建设用地、土地流转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导致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支持,发展滞后、缓慢。
3 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机经营服务的主体,已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农村“谁来种地”的主要担当;因此,农机专业合作社既要加速发展,又要规范发展,更要规模发展。
3.1高起点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
拉动社会融资,争取国家投资、地方财政配套,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其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扶持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扩大筹资规模,建设起点在500~1 000万元资本的精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型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
3.2提升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
积极推动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作业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租赁公司等。学习先进,总结经验,继续开展“企社共建”、“社社联合”、示范社创建、百强社提升等活动,利用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和社区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社社联合、强强联合,推动跨区域合作和同行业联合发展,打造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联合社,不断提升和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和发展实力。
3.3“技术入股”充实农机合作社
积极推进农机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机合作社开展“企社共建”“院社共建”,实现合作共赢。采用知识技术入股的方式,吸引自主创业的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和学农爱农、立志为农的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意的大中专学生、专业技术人才等扎根农村、投身农机化,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壮大和充实农机合作社智慧型人才队伍,使合作社成为有心人、年轻人励志创业的平台。同时,创造向合作社增派大学生志愿者、理事长助理等机会,吸引大学生村官、科研人员和农机推广人员到合作社任职和创业,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向高层次、立体化发展。
4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4.1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根本性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运行体制和机制,才能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序运转、做大做强;因此,必须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合作社内部建设上,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财务核算、账务管理、作业记录、盈余分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等农机化作业过程中,必须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持续进行有益的探索,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
4.2规模化作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的土地耕种成了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既要促进劳动力转移,又要稳定粮食生产;那么农机合作社就应运而生,它通过订单作业、代耕代种,逐步推进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把农民种不了或种不好的土地接管过来,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以获得规模效益。
4.3系列化服务
开展规模化作业,农机合作社要在原来农田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从耕、种、收等环节向全程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环节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生产资料销售、机械维修和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开展系列化服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活力,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4.4集约化经营
农机合作社要优化农机资源配置,购置大型复式、高效全能、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高新农业机械,集成应用信息、工程、生物、环境等科技,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发展。
作者信息:宝鸡市农机局,721000,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