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0-28梁现泽
梁现泽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康复针灸科,辽宁 鞍山 114007)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梁现泽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康复针灸科,辽宁 鞍山 114007)
目的 针对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外加针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降低幅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脑卒中;针灸;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也成脑血管意外,主要临床表现为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是四季易发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逐年上升,特别是致残率,已高达83%以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在37~78岁,平均年龄为(54.6±10.8)岁;病程1~4周,平均病程(18.6±3.6)d,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以及脑卒中性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2]: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颅脑CT检查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GCS评分≥8分;并伴有部分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侧上、下肌力4级以下;剔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不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精神病、痴呆病史、四肢瘫痪、有新梗死或出血的患者及其他无法随访配合记录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外加针灸治疗。
基础治疗:按照《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3]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抗凝、抗感染、控制血压、纠正血糖、控制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
康复训练:结合Bobath[4]和运动再学习疗法[5]进行训练,保护肢体关节功能;缓解肌肉痉挛,要求从远端小关节开始,对肢体的每个关节部位进行揉搓、牵拉及挤压运动,手指蜷曲或足内翻的患者可使用矫形器与丁字鞋辅助。弛缓性瘫痪患者以被动活动与被动-主动练习为主,训练过程中经常变换患者体位,2小时/次,适量进行起坐、翻身侧卧、迈步行走等,每日1次,每次40~50 min。
针灸治疗:根据患者关节障碍程度及肌肉痉挛程度,通过针灸学经络辩证取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取脑部病灶对侧或肢体两侧的肩髃、肩内陵、肩外陵、曲池、手三里及合谷穴等。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取脑部病灶对侧或肢体两侧的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太溪穴及太冲穴等。每次行针取卧位,平补平泻手法,常规消毒穴位、直刺或斜刺,按照先上肢后下肢、先阳经后阴经的顺序针刺,留针40 min,1次/天,共60 d。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60d后)进行疗效评价,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降低幅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发生意外或并发症患者脱落情况: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复发抢救无效死亡1例,脑出血复发死亡1例,观察组无失访患者。
3 讨 论
王晓燕[6]等研究表示,脑中风的最佳恢复期在3个月以内,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和肢体障碍功能恢复速度都会显著降低,且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有良好疗效,药物不可替代。徐军峰等[7]研究者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脑中风390例的研究中表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优于恢复期,恢复期的治疗效果优于后遗症期,病程越短,疗效越高,故一旦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比较
针灸具有易化作用,脑部病灶两侧穴区可改变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纠正抑制性泛化,使可逆性神经细胞复活或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并可改善缺血性半暗带的局部神经元的低氧超极化状态,从而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损伤恢复。除此之外,还具有缓解痉挛、促使主动肌群的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肌张力增高,后期兴奋拮抗肌,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8]。
本次实验证实,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王东顺,李孟瑞.针灸加康复训练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137-138.
[2] 王立恒.针灸结合康复训练队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3,11(6):554-555.
[3]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0-38.
[4] 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7.
[5] 肖振,张丽艳,逢辉.运动在学学习法在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2002,24(10):590-591.
[6] 王晓燕,李静茁.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2):725-727.
[7] 许军峰,石学敏,卞金玲,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不同病程中风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33.
[8] 郭泽新,汪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J].中国针灸,2002,22(4):268- 270.
R743.3
B
1671-8194(2015)33-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