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专业课堂的情绪问题及应对探讨
2015-10-27席向锋
席向锋
〔摘要〕舞蹈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创造活动,也是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情绪问题是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学与快乐学习也成为高校舞蹈教育关注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加大情绪问题研究力度,以提高舞蹈专业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情绪问题应对
高校舞蹈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是一项需要言传身教的艺术性学科,也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它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在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舞蹈技能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展以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为主的心理教育。不过,结合教学实际来看,我国部份高校在舞蹈专业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大都以知识技能教育为主,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致使情绪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学生智力、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是个体在情绪智力影响下的一种外在的情感表现。情绪智力是个体知觉和情绪表达、思维、理解和控制能力的总和,个体兴趣、信心与不良的心理障碍,都可以给个体情绪带来直接影响。就目前来说,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情绪问题有:
1、教师经验不足,学生缺乏信心。高校舞蹈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舞蹈教师除非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胜任专业课堂教学重任。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离不开教师对舞蹈教学规律、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如今,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许多教师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面对数量不断增多的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理把握和课堂掌控方面的不足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对那些刚步入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他们在教学中还要面对知识储备不足、知识输出方法困难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致使一些学生出现心理、情绪问题。学生情绪问题疏导同样是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盲区,一旦学生“学不会”或“学得不好”,许多教师还会采用斥责、体罚的方式来逼迫学生,这就难免会给学生心理和师生关系带来影响,使得学生在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信心不足、过分紧张。
2、激励方法不合理,学生热情不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都以教师教、学生学的集体授课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无论是舞蹈教学还是要求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练习,都会按照相应的参考标准来进行,与既定参考标准相符的就被视为正确的,不符合的则会被认为是无用、无效的。通常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标准是非常单一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多,无论是教师传授的技巧还是布置的作业,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消化和完成并不断朝教师的标准靠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既定教学标准作用下,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就显得太过单一了,如许多舞蹈教师在教学方面只知道采用规范系统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在学生学习方面也只会根据既定标准做出评价,却忽略对学生心理情况、情绪问题的全面评价,也不善于用积极的语言激励和情景暗示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学生舞蹈学习热情不高,对课堂专业教学不感兴趣。
3、师生缺少沟通,学生思想困惑加重。师生沟通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师自身原因影响,师生在沟通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少良好的沟通机制,许多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大,在教学中都会采用规模化复制方法进行教学,也没有切割出相应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和经验交流。许多教师除了专业舞蹈教学外,缺少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关注,也不知道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特点开展有利于师生交流的实践活动,也难以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学习辅导与情感交流。受此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个性、需求和兴趣缺乏了解,师生交流机会也越来越少,学生心理问题、思想困惑会逐渐加重,在消极心理支配下,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二、导致高校舞蹈教学情绪问题的原因
1、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技能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框架构成,都是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舞蹈授课采取的则是班级集中授课模式,但是,无论是舞蹈课程设置还是教师舞蹈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在班级混合上班或在男女分班授课模式下,舞蹈教学内容始终以舞蹈技巧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是以技能教学和动作训练为主题,根本不关心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和舞蹈理论教育。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习惯通过“身授+讲授”来教学,其中,身授的内容主要是动作展示、动作分解练习和串联、动作表演和规范,讲授的重点是动作的力度、力效和动作路线等;学生则是在教师要求下进行学习和演练,学生根本就没有质疑的权利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2、固定教学模式影响。专业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是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在这一教学组成中,专业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学生的评价依据就是期末考试,学生情绪智力根本不属于期末考试的范畴。换而言之,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根本无人关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会依照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外,根本不会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非能力因素,学生要想获得正面的肯定、建立自信、催生自我效能,就显得非常困难,这对学生情绪智力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3、教师情绪智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与其知识储备、教学经验一样,在教学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由于情绪问题具有隐蔽性,情绪智力短期发展效果不明显,因此,许多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不会在短期内没有任何明显效果的情绪智力培养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情绪问题时,教师也只会将其当做个案,不会就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情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虽说许多高校舞蹈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时也接触过心理学知识教育,但是他们所接触的心理学知识大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并没有接触专业的情绪智力内容。
三、高校舞蹈专业课堂的情绪问题应对策略
1、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舞蹈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影响学生主体形象和行为塑造的关键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学生主体意识支配舞蹈教学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自主欲望和思想问题,并思考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如在舞蹈动作和技巧示范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学习、素材运用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其中的规律,进而提炼、加工相关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解放思想、放松思维、解放身体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寻找自身存在感。对于那些心理消极、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既要把握舞蹈教学的艺术性,还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淡化教师权威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更加直接的刺激,深入挖掘学生的自我效能,以改变学生那种无所适从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不仅是个体对情绪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还是一种情绪心理加工和处理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关联,个体情绪智力高低受个体个性、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情绪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自我发展和主动构建是情绪智力培养的主要途径。要想有效解决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情绪问题,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情绪智力,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并在实践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交流沟通,掌握更多的情绪判断和识别技巧,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情绪表达能力;在与学生、同事打交道时,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情感移植和情绪体验,理解困扰彼此的情绪问题,并学会化解、转移困扰自己的不良情绪,提高自己情绪理解和控制能力。其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发现自身及学生存在的情绪问题,并试着通过情绪置换、环境置换改变不良的情绪指向,如教师在遇到教学难题时,可以先将问题放一放,避免情绪恶化,然后通过情境创设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然后再寻找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样,在学生遇到情绪问题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表达,并帮助学生寻找发泄情绪的途径,这对学生、教师和舞蹈课堂教学来说,都是有益的。
3、强化情绪智力的激励作用。在舞蹈教学中,利用阶段性的成就来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失为一个应对情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鉴于此,高校及高校舞蹈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开始,逐步完善舞蹈教学激励体系,这就要求高校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成绩来甄别学生优劣的评价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涵盖发展性功能和激励功能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高校舞蹈教师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日常课堂评价、激励方法的内驱力激发作用,通过师生位置轮换、情感置换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再采取勉励式激励、竞赛式激励、身教激励、互融式激励和自信心激励,鼓励学生克服懒惰,不断向前。在学生遇到情绪问题时,或借助标杆效应或巧用暗示,让学生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日常表现、学习状态、抗压能力都纳入学生奖学金及其他奖项评选中去,提高学生对自我情绪智力养成的关注度。
4、拓宽师生交流渠道
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广泛搜集学生意见和建议,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化解学生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高校要积极拓宽师生沟通渠道,构建专业师生交流平台和师生生活事务中心实体平台,开通学生服务热线,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感悟,加深师生了解。高校舞蹈教师则要将课堂提问、面对面的交流、书信沟通、师生座谈会、走访等传统沟通方式,与手机、短信、微信、QQ聊天等现代沟通方式结合起来,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学生学习、情感需求,发现自身在舞蹈专业教学和学生沟通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进行改正,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时间,主动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改变过去那种严厉的师长形象,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用真诚和信任拉近师生关系,增加学生对教师和舞蹈课程的好感。这些,都有利于化解学生情绪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情绪问题及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创新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将情绪激励方法和智力因素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手段中去,以完善与智力相关的教学手段,实现舞蹈专业课堂教学目的。(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宋晔,高校舞蹈专业课堂的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汤旭梅,试论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径与目标[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麻彦坤,情绪智力研究的两种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