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2015-10-27孙文辉
孙文辉
〔摘要〕张家界小型阳戏《回家》采用回顾式的戏剧结构,利用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展现了人性的美,观众也获得了情的感染。
〔关键词〕戏剧结构回顾式结构情感冲突
这是一个由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小戏。
马文仲是河南省长垣县苗占乡的一位残疾青年。198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高中,可是三个月之后,他的双腿站不起来了,他被诊断患有“遗传性肌肉营养不良症”,医生断定他活不过20岁,他只得中途退学,在家中办起专收差生和落榜生的希望小学。一天,张家界市桑植县马合口乡的白族姑娘谷庆玉,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马文仲的“征友启事”,两人相识了。经过一年多的通信,谷庆玉十分理解了马文仲和他的事业。1988年春节,谷庆玉瞒着自己的父母北上中原,去看看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与马文仲接触之后,谷庆玉决定留下来,帮助马文仲办学。不久,谷庆玉嫁给了马文仲,在黄河滩上创造了乡村教育的奇迹。然而,她始终得不到父母的原谅。
十六年与父母骨肉分离,十六年割舍不掉的牵挂,成为她心中的隐痛。2004年,她终于回家了……
一部小戏怎样表现一个跨越一十六年的故事?这就考验戏曲艺术创作者的功力。
舞台剧由于受时空的制约,要求艺术家以一种最经济而又能很快抓住观众的戏剧结构来讲述故事。戏剧结构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一部剧本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也是戏剧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张家界阳戏艺术剧团的艺术家们做到了:他们把十六年的故事浓缩到了“回家”的这一瞬间。通过谷庆玉与父母的相见、冲突、探问、相知、理解,终于化解了矛盾。
众所周知,这种戏剧结构的方式,被戏剧理论称之为“回顾式结构”或“锁闭式结构”。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出场人物较少,剧情展开的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基本符合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的戏剧“三一律”原则。这种剧情从临近高潮的地方开始,将往事用回叙的手法融入剧情之中,正是小戏艺术形式创作的需要。
正因为采用这种“从临近高潮的地方开始”,阳戏《回家》所表现的内容展示出了一种浓浓的亲情:
未见父母之前,谷庆玉唱道:“春风送我回家园,转眼间不觉已有十六年。十六年爹爹身体是否还康健?十六年体弱的妈妈又有几许白发添……”那欲见亲人的迫切之心溢于言表。
这是十六年的思念啊!庆玉娘有点怨恨地唱道:“女儿你一走不回头,夜夜思儿泪常流。你爹他从此寡言又少语,家里的日子变成了忧和愁。”这种来自心底的爱和怨,让戏剧冲突慢慢展开。
接着,谷庆玉向父母讲述了她“一心奔向黄河滩”的原由,十六年前发生的故事,开始向观众交待。父母的疑虑表现出了观众的疑虑,小戏的悬念也由此而产生、由此而解答。
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戏曲更需要迂回曲折之“曲”。阳戏《回家》并没有因为谷庆玉的解释将矛盾一下子化解。小戏通过不同性格的人物刻画,把庆玉爹与庆玉娘作了戏剧动作上的区分:庆玉娘以慈爱的母性为前提,首先化解了内心的矛盾;而让庆玉爹从“固执”的性格出发,担当了继续冲突的“角色”。庆玉爹唱道:“自从你狠心离家门,分离的痛苦时时揪我心。四乡邻风言风雨乱评论,羞得我闷在家里不敢见人。”继而他讲述了一件往事:“那一天上山砍柴大祸临身,一虚脚几个翻身摔下山崖差点了残生,你爹我全身多处骨折伤险些丧命。你不想爹娘不回家,到底是人不是人!”
这件事女儿不是不知道,但她也有她的难处:“……文仲他长期营养差经常头发晕,心力交瘁最终晕倒在讲台昏迷人不醒。送到医院去抢救,劳累成疾病不轻。我一人备课上课又代课,还要照顾孩子照顾文仲照顾老人不能分心……”
戏剧就在这“情”字周遭环绕,观众也陷入“两难之境”。
———矛盾怎么化解?作者还是抓住了一个“情”字。
首先,庆玉忆起爹妈的教导:“娘!你曾经对我说,人要往前看,每走一步都不要后悔;要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爹,你说过,你喜欢鱼塘边的这片林子,你要看着这片林子慢慢成长。一想到你的话,我就觉得,黄河边上的那些孩子们更需要我,所以我就留在了那里,我也想看到那些孩子们慢慢成材……”然后,她向父母一跪,乞求他们原谅!
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回家》的编导,利用这一点,再火上浇油:让母亲递上可爱的外孙的照片,让亲情去开导父亲———
庆玉爹看到了亲外孙的照片,唱道:“老婆子话语点醒我,庆玉她大爱之心实不错。亲外孙也来开我这把锁……(热泪盈眶)罢罢罢,心结解开幸福多。”
小戏就在这精致的结构和真挚的情感中曲曲折折地展开,观众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获得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