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时代
2015-10-27王姝力
◎王姝力
探索微时代
◎王姝力
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引领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快捷方便的网络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广播媒体发起了巨大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广播应当与新媒体进行适当的融合,使其更适合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由此,“广播类APP”与“微电台”这两种广播电台的新形式随之而生,在其基础上广播的革新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但要从方式上开拓创新,也要从内容上刷新历史,将信息资源整合。本论文通过对微时代下广播革新发展的困境进行剖析,找寻突破点,在其基础上提出广播革新发展的建议,对广播业永葆顽强的生命力和彰显其自身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时代;新媒体;微电台;广播类APP
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1.流动传播
伴随社会的发展,3G等网络以及相应技术融入到了手机中,传播信息的速度频繁加快,网络受众更倾向于在闲暇的时间内使用手机上网,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亦或工作时的休息时间。伴随手机上网顺势而来,使人们传播和分享信息的时间更具有随意性,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电脑再也不是唯一的上网方式。
2.迷你传播
在微时代未到来之前,人们最初的网络生活更多的是依赖于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但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大小平均也要在13英寸以上,台式电脑又大又重的机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对而言,手机的大小更能获得人们的青睐,一部手机基本相当于一只手的大小,轻便快捷。在“微时代”下,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体积均会缩小,方便快捷的终端定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与之而来的,屏幕等信息显示框的面积也将变得越来越小。例如,身材不同的人,要穿与之匹配的衣服,小孩子如果穿成人的衣服,既不美观也不合身,因此需要量身定制。同理,在媒介载体变小的状况下,信息也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又长又无趣。同时也是浪费时间,所以,传统的传播内容也注定会变的迷你化。
3.瞬时性传播
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微时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效的信息流动传播,将瞬时性转变成传播活动的第一大特点。即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其传播内容更具震撼力和影响力,但微博依然是瞬时性传播的代表选手,短短控制在140字之内,但却可以简短而又内容丰富。在微时代下,不仅要有创新的思想和核心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夺人眼球才有关注度,自然,速度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仅仅一条微博便可以瞬时间让全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了解到第一手消息,而并不需要隔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新闻联播才能获取到与之相关的讯息。
4.扁平化传播
在新时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传播者与受众的位置发生着重叠,使二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传播的活动日趋“中心化”,偶尔出现“无限中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在Web2.0技术平台上中,信息传播转换的每个点上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接收或传送的中心,因此传播活动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而是将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双向结构完美的呈现。微时代下,传播扁平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每一个有移动终端的个体或个人都是一个传播点,相对之前来说,人们进行传播分享日趋高效、便捷、平民化。微时代下,人人都在分享信息中实现决策性参与,每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载体,将传播的长尾效果显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广播如果想要完成自身的革命性创新从而达到重生,必需要牢牢的把握微时代的本身特征,将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广播进行高浓度的结合。
微时代中的传播,是以微信,微博,微APP和微网站为营销手段。在微时代下,微博的出现可以算得上是极具有代表性的传播媒介。在这种传播媒介中,人们只需要通过140字以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这样言简意赅的形式代表了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也由此看出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三个特点,更方便快捷、更具冲击力,更具震撼力。
[1]郭庆光.大众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凤翔,房莉.名著的影视改编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刘明峥.微博改变传播——浅析微博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1(8).
[5]郭懿坚.台湾广播现状及亚洲电台APP介绍[J].中国广播2012(2)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