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家乡
2015-10-27杨再新
◎杨再新
妻子的家乡
◎杨再新
妻子的家乡在美丽的清水江畔,位于天柱县城东南面,距县城27公里,有“黔东重镇,清江明珠”的美誉。这是妻子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她在这里度过了懵懂的童年和青春岁月。
我和妻子相识于1995年,是很传统的“经人介绍”模式,经过相处,一年后组便成了家庭。成家后,我曾于1996夏天、1999年秋天、2005年冬天去妻子的家乡探望过岳父、岳母,自此便再也没有去过。因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加之经济条件并不是很乐观,亦或许这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借口”,直到2013年的五月五“端阳节”,我重新踏上妻子家乡的土地——远口。
远口是清水江下游的水陆交通枢纽,与湖南省会同县广坪、炮团及本县地湖、竹林、坌处、社学、白市接壤;东出两湖,南下两广,连接县内多个乡镇,现已发展成为以商业贸易、饮食娱乐、交通运输为特色的商贸重镇。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以“清江鱼”和“发豆腐”远近驰名。其以“吴氏总祠”为代表的四北侗文化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为远口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过去,妻子曾多次向我提起这两个地方,那是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象却与记忆中的大相径庭。妻子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可以江南名句“水乡三月千篷影,垄上斜飞燕紫烟;听惯渔农同晚唱,一江落日染胭丹”来形容;小可与烟雨之诗“一泓春水映山坡,十里茶园十里歌;纤指轻弹江月令,柳长春夜细吟哦”相媲美。被妻弟接回岳父家的当晚,岳父亲自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土鸡为我们接风洗尘。以后一连几天,我实在经不起这里诗画般境地的诱惑,索性拿起相机东拍西照、游山玩水。
妻子的老家——远洞,距远口新镇4公里,素有“才子村”的雅号。来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妻子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觉,而我也心潮澎湃,却竟似乎又隐隐约约含有几分苦涩。妻子娓娓道来童年的往事,谈起幼年伙伴、中学同学、青春姐妹;谈起上山放牛羊、打猪草、采茶子、下地干活;进城赶集、清水江沙滩拾贝、看人大浪淘金、听摆渡人古老的调子、欣赏黄昏垂钓人影憧憧、月下数繁星点点……听着听着,好像眼前真的就浮现出了那些有趣的场景。
妻子家门前是一池波光粼粼的湖水,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曾是一道流水弯弯的小河和几百亩肥沃的良田。后来听妻弟介绍,这是因贵州省重点建设项目“白市镇42万千瓦电力工程”的开发。随着下游的梯级水电的实施,沿江两岸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锦屏两县的白市、远口等8个乡镇成为淹没区或施工区……从此,这条静静流淌数千年的河流改变了容颜,拂去岁月的尘埃,向世人展现其绝世风采。望着群山叠翠、湖光烟云的景色,我思绪飞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迷蒙神境人仙醉,千里碧波山色翠;天水相连岸杨柳,不胜美景画中来。”
第二天,我去探望妻子的五叔,五叔家在湖对面的半山腰,原来的小路早已被淹没了,出入全靠一叶小舟,当我荡漾着小舟朝对面划去,眼前的景色又把我引入另一种境界:蓝蓝的天空飘来几朵白云,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澈见底的水中,一群群活泼快乐的小鱼像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儿童自由的嬉戏玩耍,它们穿过水草,在河底捉迷藏。小舟划过水面,受惊的鱼儿们四散奔逃,船桨激起碧绿的江水好像把一匹绸缎撕裂,不一会儿又完好如初,如一面镜子。上了岸,五叔居然认不出我了,他目光满是疑惑,冷不丁说了一句:“大胖子,你是?”一下子问得我不知所措,幸好妻子在旁解释他才恍然大悟,握着我的手表示亲切。说句实话,这几年我的身体变化确实很大,八年前我才有125斤,如今的我居然长到210斤,可能是嘴馋的原因吧,唉!真是物极必反、造化弄人。中午吃饭时,妻子的堂弟提着一大块腊肉和从湖里刚捞上来的鱼虾笑呵呵前来凑热闹,妻子儿时的几个玩伴,也争先恐后来看我们。屋里屋外,炕上炕下也坐满了人,欢声笑语绵绵入耳,这其乐融融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第三天,我去野新湾探望妻子六叔一家。野新湾是远洞村的一个小地名,由于地势较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不过,这里植被茂盛,尚有绿荫似盖、古树参天、万木争荣之景象,步入其间,空气中流淌着原始森林特有的气息和清新。夕阳下,飘渺无端乳白色的云雾,在青山翠柏的树木和如火的丹岩若隐若现,缀满水珠的嫩叶晶莹鲜亮得令人如痴如醉。多情的五月花铺满崎岖蜿蜒的野新湾羊肠小道,盛着灿若云霞般的笑脸,其间也夹杂着种类繁多未知名的野花。山间,有玲珑水声,抬眼望去,一道溪流顺势而下,清彻透明宛如秋水,落花与流水缠绵地舞动,坦然地演绎着绿色生态终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插曲。让人感到了远离世俗红尘的繁扰,完全置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当我和他们聊起了家常时,才知道这里农村生活之所以富庶,主要是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有关,使勤劳致富的农民朋友得到了实惠。六叔笑不拢嘴,连说:好着呢,好着呢。我知道,近年他家不仅新盖三间房,还买了农用车和摩托,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他家,我吃上了香喷喷的糯米饭和原生态的清江鱼。晚上,又拿出儿子结婚时做的新被褥给我们铺盖,这浓浓的亲情,令我终身难忘。在六叔家,我受到同等规格的热情款待,临行前还给我带上两桶茶油和几斤发豆腐,这在城里可是罕见的物什,可见六叔一家的热情。
此次去妻子家乡过端阳节,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天时间,但是那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淳朴的民风、民族文化、乡土特产、支柱产业及新镇提出“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大发展战略,都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细细回味,感触甚多。其实,妻子家乡的变化何尝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何尝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离开的那天,天空下起了小雨,回眼望,妻子的家乡渐渐消失在烟雨迷蒙之中,那么美,那么美……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杨再新,1971年出生于贵州三穗,1987年10月入伍,对越防御作战期间,分别在云南麻栗坡“老山报”多次发表散文、诗歌作品,退伍后,在贵州三穗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从事文化宣传工作24年,2011年调入雪洞镇人民政府,曾任镇文化站长、外宣工作负责人,现镇党政办工作员。贵州三穗写作学会会员。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风雨桥》《黔东南日报》《三穗报》《贵州青年时代》《威宁诗刊》《太阳诗刊》《贵州文学》《参花》《三穗文艺》《中国诗歌大观》等刊物杂志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