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拣着多少细节多少爱
2015-10-27计冬梅张明阁
◎计冬梅 张明阁
《拣麦穗》拣着多少细节多少爱
◎计冬梅 张明阁
张洁,从小在农村长大,于是在她回忆孩童时代的一幕一幕时,便自然会以整个的华北农村作为背景,并将自己在日常琐事中所体验到的真善美融入其中,浇筑成当代文学史广袤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星辰,《拣麦穗》就堪称此类作品的典范。下面,笔者便跟随张洁女士敏感与质朴的脉动,与大家一起洞察温婉、细腻的笔触中汩汩流淌着的人性之美,人性之爱,追寻我们在经济大潮中披荆斩棘所遗落的把把麦穗,反思我们面对滚滚红尘或抗争,或皈依的人生抉择。
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我”——大雁,一个是卖灶糖的老汉,他们在文中的对话只有一次,却充满张力,给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以一股暖流。
“娃娃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呀!”
“你为啥要嫁给我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咧!”
……
“娃呀,你太小哩。”
“我等你长大。”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读老汉的语言,我们的眼前能浮现出自己的爷爷那慈祥的面容,深情的目光,还有那不时地朝鞋底上磕着的旱烟锅子。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我们却能够感受到其中浸润着的浓浓的忘年深情,老者对“我”小孙女般的安慰,对“我”的天真和淳朴所给予的同情和怜爱是多么值得赞颂啊。这组对话,充分展示了人物内心深处所蕴含的朴素情感,是对健康美好人性的礼赞。在这纯美的忘年深情的映衬下,二姨那群姑娘、婆姨们不怀好意地戏谑显得多么市侩、俗气,让我们由衷地鄙夷,而更加珍惜“我”与老汉之间的人性之美,之爱 .
一个是懵懂的小女孩,因为童言无忌,获得了卖灶糖老汉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一个是漂泊的老人,在风霜与孤独中品味到了一个小女孩所给予的温情,她会为老汉的生死而着急,也会为不知老汉家在何处而犯愁。一老一少,谁说两个陌生的个体间没有依恋,没有珍惜?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不断吟诵的主题。《拣麦穗》这篇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神情的动作描写,描摹了农村女子对爱的天真向往,满怀憧憬,还有那面对现实的无奈与顺从。看淡客观的叙述中,我们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深深地体会到了农村女子的悲哀,一个普通的草根儿阶层,面对爱情,所有的向往只能是一种想象,“白富美”才有资格去赢得爱情!
从那个年代农村里走过的人们都会记得,月残星疏的清晨,挎着荆条篮子,顺着田埂一路走去拣麦穗的情景。一方面为了补贴不太充裕的食物,另一方面对于怀春的少女来讲,那是他们对于美妙爱情的无比憧憬。她们的心里,自己的男人应当是英俊的,潇洒的,干净的,迷人的,微笑着的,体贴入微的。为了赢得这个白马王子的心,自己怎么能不纳几双鞋垫儿来寄托自己的相思呢?估计还有手绢、烟荷包之类的吧!她们没有其它的挣钱渠道,唯有拣麦穗,卖掉,买下花布、彩线,不停地剪啊,缝啊,绣啊……这些多半是没有多大实用的价值的,但好歹是自己年轻时代美妙幻想的一个见证,一个寄托吧。
“等到真正坐上花轿的时候,她们终还是发出了一声“唉”,没有哪个小伙子就是自己绣荷包时所想的样子,即使有,人家也不一定就看得上自己啊!虽说也没有什么怨言,但终不是个滋味。”即使如此,我们对爱情的向往本身是没有错的。在张洁女士细腻、温婉的细节刻画中,我们体会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感悟到了对爱情的思索,还有那声哀叹。
在《拣麦穗》这篇文章里,我们随着张洁女士清新勾勒的笔触,似乎穿越了时空,又走回到那魂牵梦萦的故乡记忆里。
月残星疏的清晨,润湿崎岖的田埂,沾着露水的青草,夜雾腾起的黄昏……每每读到这亲切的文字,我们似乎听到了二大娘“二妮——”的呼喊,看到了狗剩爹扛着䦆头,抽着旱烟走到田边,那现在消失许久的袅袅炊烟,还有那山头永远割不完的柴火,捡不完的地耳……张洁小的时候跟着大人拣麦穗,其实农家的孩子又怎么能一个“拣麦穗”就涵盖所有的童年劳作?花椒摘完后要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核桃打完要捡他们粗心大意残留下来的,甚至是黄豆、玉米、谷子,我们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走向田间地头去寻找失落的果实,在大家看来是补贴家用,岂不知也给了孩童们多少新奇的发现,美丽的故事!至于说苦,一天腿脚不闲,饭食莫谈精致,能吃个肚皮圆已经阿弥陀佛了。但说我们的童年时代就没有快乐就大错特错了。放牲口的时候把它们拴到一棵树上,我们到处打酸枣,吃核桃,就连给老母鸡捉蚂蚱都有着别样的情趣。一到晚上,更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堂,大人们坐着闲聊,我们会捉萤火虫,玩捉迷藏,有月亮的晚上还要过家家、扔沙包、弹碗儿……怎么,远比窝在家里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有意思多了吧!一篇《拣麦穗》让我们回忆多少童年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多少浓浓的乡情啊!
总之,一篇《拣麦穗》,蕴含着多少真情的诉说,积淀着多少无奈的苦楚,但终究我们还是要像文中那些温温顺顺嫁出去的姑娘一样,即使梦想戛然而止,我们普通的生活也还要日复一日地过下去,因为在平淡,甚至是痛苦的生活里品位至真之性,本身就是一种无畏的勇气,执著的韧性。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