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的视觉里万物如谜

2015-10-27

星星·散文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原乡首诗诗意

罗 铖

青春的视觉里万物如谜

罗 铖

青春最妙的就是心怀诗意,并将这诗意寄托在不朽的生命之树上,而郑绍东笔下“从来没有年轮的银杏”就是直立在天地之间的那棵树,它寄寓着诗人对生命的探寻,也正是这种求索探寻的精神,使这首诗显得既敏感,又丰富。“阳光”是耀眼的理想,“骇浪”是澎湃的心潮,所有恣意的风雨都将搁浅于葱翠,所有鸟儿的仰慕都只因为“远行的渴望”,郑绍东用交错繁复的意象,将我们的视线也拉成了“惊叹号”,是的,“寻溯岁月的脉络”就是在寻溯生命本身。他用复沓的手法,反复强调银杏是“没有年轮”的,他如此抽象一棵树,是要将生命的轨迹抽象成宿命吗?实际上,人不可更改生命的流程,唯有那一圈圈清晰的生命的痕迹,才能印证我们的存在。当然,所有思想的悸动都是因为青春的激情,和勇气!

俞朱超将青春比拟成绚烂的花园,那里“淙淙的流水伴着幸福的鸳鸯/蝴蝶为四叶草伴舞/蜜蜂为胡姬花歌唱”。美好而灿烂的春光映照着内心的明媚与清亮。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停留,生命始终向前,往事终究随风,所有经历过的都将是最亲切的怀念,这首诗承袭了古典诗词里伤春惜时的思想,与郑绍东的繁复多姿相比,更显出几分自然与清澈,就是那淡淡的忧伤都像汩汩而出的泉水,读来总有几分清凉。我想,青春本来如此,有迷茫挣扎,也有义无反顾;有几滴泪痕,也有笑颜如花。这都不可忽视,都不可辜负。

杨延琦放眼于山川大地,其胸怀就像那条俊俏的河流,源自巍巍太行,要奔向遥远的大海,万千的景象尽收眼底,万种的情怀都充满生命的力量。这首诗极具象征意义,“大海”象征着理想的境地,“大山”象征着前行的阻碍,“美丽的风光”象征着生活的经历,整首诗洋溢着生命的厚重与瓷实。最巧妙的是,作者将一切最终落笔于“清漳”,这就是她生命的桃花源。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原乡,有此原乡的人,无论怎样的追求生命的远方,都不会迷失方向。像杨延琦一样,孙敏的诗歌也是及物的,诗人借“石头废墟”来阐释一个哲理命题:“何人曾永生/何事当永恒。”这个命题里有冷静的思索,有喧腾的激情,更有涅槃重生的信念。像“蒙昧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眼睛/光明也从不在最亮处”这样的诗句直接撞击着我的心门,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首诗有热情的“壮烈”与呼啸的“灼热”。

李栋敏将我们引入奇妙的异域,这让我想起了边塞诗里的意境:飞扬的黄沙,悠远的驼铃,起舞的篝火,神秘的姑娘……生命就是一次诗意的行走,读完这首诗,我深信不疑。青春的视觉里总是万物如谜,心灵在万物里获得自由,便如“异域之花,在夜空里轻轻绽放”,这时候,一切声响都是迷人的,像洪火炎笔下的树林里的“鸟鸣和兽啼”。我喜欢这首诗里涌动着的,原始的气息。它照见了我们用斑斓的衣裳隐藏起来的“本我”,这顷刻之间的幻想,关于生命的返祖,更关于精神的觉醒。

只有干净的心灵才能如此清澈地洞见生命的原初,所幸,诗歌像不灭的神灯,指引着我们在混沌之中如何保持着心灵的纯净。

猜你喜欢

原乡首诗诗意
诗意地栖居
原乡
《上课没人抢》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我想写首诗给你
冬日浪漫
被耽搁的诗意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空山》新论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