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沟二区精细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2015-10-27杨啟桂赵天福李成美杨国强
杨啟桂,赵天福,李成美,杨国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
大路沟二区精细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杨啟桂,赵天福,李成美,杨国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长6油层属于储层丰度低,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层内非均质性强的特低渗透岩性油藏,该区原始地层压力低,饱和压力较高,地饱压差小,加之边底水不发育,自然能量贫乏。针对开发过程中自然递减大,注水见效困难、裂缝发育、水驱动用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分注水单元开发、注水量调整、周期注水等精细注采调整技术,通过应用制定的技术政策,油田注水逐步见效,自然递减减缓,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注采调整;周期注水;化学调剖
目前大路沟二区主力区共有采油井617口,目前开井578口,日产油水平573.1 t,单井产能0.99 t/d,综合含水52.5%,处于中含水开发阶段。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49%,地质储量采出程度5.41%,注水井253口,目前开井211口,日注水平3 908 m3,单井日注18.5 m3。通过近几年的温和注水,地层压力逐年下降,目前全区地层压力为11.62 MPa,压力保持水平为101%,其中24口可对比井压力11.01→11.08 MPa,整体保持稳定,但平面压力分布不均。
1 开发中存在问题
1.1地层压力分布不均,局部高压区发育
大路沟二区坚持温和注水的技术,2009年以来地层压力略有下降,但地层压力分布不均,局部高压区发育,造成微裂缝开启,油井含水上升快;且低压区油井见效程度低,剩余油未有效动用。
1.2裂缝高渗带发育,损失产能大
大路沟二区非均质性较强,裂缝高渗带发育,历年见水及水淹油井72口,损失产能100 t。
1.3油藏储层物性差,平面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低
大路沟二区油层物性差,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度、渗透率低的特点,并且平面上物性差异大,物性较差的区域产能相应的也低。
由于投产初期高含水井和后期水淹井较多,造成油井单井产量低。其中产量小于1 t的井共333口,占开井数的57.6%,平均单井产能仅0.45 t,这些井的存在极大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
图1
1.4部分注水井吸水状况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
大路沟二区目前注水井开井211口,水驱动用程度74.6%,吸水均匀188口,占89.1%,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吸水不均井23口(上部不吸水14口,下部不吸水9口),占10.9%。吸水均匀井表现为五种特征:箱状吸水140口、下部吸水多29口、上部吸水多15口、上部和下部吸水都差5口、中间吸水差2口。
2 精细注采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强化地层认识,加大分析力度,根据不同区域储层物性及动态变化,不断进行注水量及注水方式的调整,寻找最优化的开发技术对策。
2.1深入探索分区域开发技术政策,均衡平面能量分布
根据储层物性、开发特征等的不同,将大路沟二区划分为七个注采单元,并对每个注水单元探索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结合每个注水单元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见表1)。
表1
精细单井注水量调整:2014年依据压力分布情况,采取“整体温和,局部调整”的注水调整思路,精细注水量调整,均衡平面压力分布。针对压力保持水平高,注采比偏大,井组含水上升及调配遇阻,存在含水上升隐患分注井组实施控制注水,共计下调配注51井次,共下调水量149 m3。调整井组注采比由注采比:4.97下降到4.30(见表2)。
表2 大路沟二区注水调整实施情况统计表(控制)
实施效果一:与调整前相比,控制注水对应38口主向油井日产液、日产油、含水稳定,对应113口侧向油井液量有所下降,含水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16口遇阻分注井控制注水后对应油井整体生产稳定,主向油井液量略有下降,含水上升速度减缓(见表3)。
表3 大路沟二区2014年1-10月份注水调整效果统计表
实施效果二:与2013年10月份相比,控制注水区自然递减由7.9%下降到7.7%,含水上升率由2.9%下降到0.8%,与注水调整前相比,对应井组生产情况基本稳定。
2014年加强注水5井次,共计上调注水10 m3,注采比由2.81上升到3.12,与调整前相比,对应10口主向油井日产液略有上升、含水稳定,20口侧向油井液量下降趋势得到控制,含水稳定,调整效果较好(见表4)。
表4 大路沟二区2014年注水调整效果统计表(加强)
2.2实施区域周期注水,控制井组含水上升
周期注水机理:周期性地改变注水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渗吸作用,增大注水波及体积,改善剖面吸水状况,提高采收率。2014年共实施24个井组(中部6个井组,东北部18个井组)。
实施效果:周期注水区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逐步下降,由2009年的108.3%下降到104.1%,高压区地层压力得到控制;两项递减及含水上升率逐年下降,自然递减由13.9%下降到4.0%,含水上升率由9.3%下降到0.9%,开发效果变好。
2.3实施区域周期注水,控制井组含水上升
针对裂缝或高渗带水淹,井组油井含水上升,水驱变差,产量下降井组开展区域化学调剖,控制含水上升,恢复水淹井产能。2014年实施6口;注水压力由9.3 MPa上升到9.6 MPa,水驱指数由1.6 m3/t下降到1.5 m3/t,存水率由0.51上升到0.72。
实施效果:对应油井39口,见效井20口,见效后单井日产油由1.5 t上升到1.8 t,综合含水由57.0%下降到44.3%,累积增油495.2 t,累积降水1 408 m3,措施效果较好。恢复水淹井油井8口,调剖前后单井产能由0.2 t上升到0.6 t,目前单井日增油0.4 t,日增油3.4 t,累计增油223 t(见表5)。
2.4实施分层注水,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目前,大路沟二区共有分注井125口,主要分布在油藏北部、东南部、中部。大路沟二区自2012年全面实施分层注水,全区分注率由2011年的18.7%上升到58.1%。分注层位有:长611/长612(北部)、长612/长62(东南部)、长612(中部层内),水驱动用程度:75.8%。
实施效果:分注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逐年上升,且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从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开发效果较全区要好(见图2)。
图2
表5 大路沟二区2014年化学调剖恢复水淹井生产情况对比表
2011-2014年分注区自然递减稳定且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近三年分注区平均单井产量均高于全区水平,分注效果较好。分注区含水上升率稳定,且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综合含水上升趋势较全区缓慢,低于全区水平。
大路沟二区125口分注井对应361口油井中见效134口,见效特征为日产液、日产油上升,含水下降或稳定,见效后日增油0.3 t,截止目前累计增油2.23× 104t。
分注区2014年测压30口,与2013年相比,地层压力由11.53 MPa→11.56 MPa,压力保持水平由100.3%→100.5%,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基本稳定,但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可对比井18口,压力由10.59 MPa→10.58 MPa,压力保持水平由92.1%→92.0%。
3 精细注采调整应用效果
通过以上细分注采单元、精细注水量调整,改变注水方式,实施化学调剖、分层注水,改善剖面等手段,大路沟二区整体开发形势逐步变好。
3.1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趋于合理
近几年通过实施温和注水政策,大路沟二区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逐步趋于合理,2014年测压井62口,地层压力11.60 MPa,地层压力保持水平101.0%,28口可对比井压力保持水平由95.0%→95.2%,地层压力保持稳定。
3.2水驱状况稳中转好
通过近几年的温和注水、分层注水及持续剖面改善工作,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逐年提高,水驱特征曲线平缓,油藏整体水驱状况稳中转好。
3.3两项递减稳定,油田开发形势良好
2009-2014年大路沟二区以温和注水和周期注水为核心,精细分层注水和区域化学调剖,强化注水井剖面治理,油藏两项递减和含水上升率稳定,开发形势趋稳转好。
3.4全区含水趋于稳定
2007年-2010年,边部物性差、高压区、裂缝线上的油井含水上升;2010年-2014年,油藏含水上升势头得到控制,总体稳定。随着采出程度增加,大路沟二区综合含水保持稳定,含水上升率与综合含水关系曲线表明,综合含水超过50%以后含水上升率逐步下降。
[1]胥中义,乔良,等.刘峁塬长8油藏精细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C].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2.
[2]喻意,付亮,等.大路沟二区长6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方案探讨[J].石油化工应用,2014,33(7):49-52.
[3]汤仁文,熊志明,等.吴410区长6油藏注采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C].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4.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6.012
TE348
B
1673-5285(2015)06-0043-04
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