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对比研究
2015-10-27刘文钊
中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对比研究
文/刘文钊
摘要:中国传统“百善孝为先”的思想似乎根深蒂固,几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与家庭的伦理道德观。美国家庭伦理中的自由与理性也是中国家庭中所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中美两国的在世界中的关系的缓和和两国的重要地位,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的对比分析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将从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讨论中美家庭伦理道德的不同以及怎样把二者关系能更好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希望引起读者的启发与共鸣。
关键词:中美家庭;伦理道德;对比;理性;自由
作者简介:刘文钊(1993年-),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言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94-01
中国家庭伦理重视人伦道德,中国与道德相关的文献巨著大多都与政治道德有关。古代儒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鲜明的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修身、自我修养的提高是要为整个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等级分封制度等也强调血缘氏族关系和对长辈孝顺的独特又重要的地位。
美国的道德则最早产生与宗教,在美国历史短短的发展过程中伦理道德与政治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德依附于政治并为其服务。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较小。美国是由不同种族构成的“大熔炉”,是由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共同创造的,其个体的发展主要依靠于个人的努力,强调个性自由平等发展,这于与中国的下级服从上级的明确的等级制度有区别。
中美两国都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对于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性,中国强调的诚实、守信、勤奋、忠孝、仁义,强调个人发展与对社会贡献的重要关系。美国强调的怜悯、独立、自信、明确个人是非与道德判断的能力等,也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以下是二者在家庭伦理道德方面几点细微的差异。
一、“情意至上”与“理性主义”
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家长会用感性的方式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育方式以人伦为基础,中国人传统的血亲本位的关系也指导着家庭关系的发展。但是中国家庭也会注重考虑理性思考的作用,比如“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从这也可看出中国的家庭也不完全忽视理性。但其更注重家庭的和睦气氛即“和为贵”,家庭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
美国的家庭道德偏重个人本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相对独立于群体,每个成员间有独立的空间。家庭除了要让个体享受其应得到的权利之外,个体反之也要在家庭中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美国的家庭父母不会太多干涉孩子,也不会进行太多的谆谆善诱,双方都是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解决家庭问题。美国家庭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平等,没有明显的地位尊卑高低的区别,不同辈分家庭成员之间都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
二、“仁爱“与“公正”
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以传统的仁爱为“核心”,仁者爱人,中国的家庭成员处理关系的动机比较高尚,它强调付出不一定要索取回报,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一定是对等的。甚至尽义务是为了让其他成员更好的享受权利,这一感性的“仁爱”观在中国家庭道德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美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则是以公正为前提,公正是处理家庭问题的出发点,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即在履行家庭义务的同时也理应享受家庭给予的各种权利。有时强调付出就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如孩子替父母劳动都是可以索要报酬的,这在中国看似不合常理的做法在美国是很正常的。
三、“服从”与“自由”
中国的家长很多都善于说教,而孩子的听话和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也使得父母的劝诱大部分是成功的。孩子独立做决定的机会比较少,父母的家长地位也比较突出,他们选择依赖父母,知道如果听父母的话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些好处如果靠自己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很多年的拼搏才能换来的,同时能从父母那里获得间接经验也是中国子女选择依靠而不是独立于父母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家庭,孩子有很多自己选择与自己做决定的机会,父母不会过多的干涉,他们起的是一个引导性作用,中国的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美国家庭伦理中得到很好的呈现,美国家长会告诉孩子怎么钓鱼让他们自己去钓,中国家长倾向于把掉好的鱼直接给孩子,孩子只管享受着鱼的美味就行了。同时美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与快速的发展的经济使得很多父母的经验已经落后于当今的时代,子女们不需要父母的过时的经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己能够能独立完成在社会中的各项任务,这也使美国孩子在家庭中过早的拥有了很多权利,在家庭中的独立自主的成熟地位也为他们走上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和充分的准备,很多在社会中需要独立解决的复杂问题美国家庭的孩子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就已经有所了解甚至经历过了。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社会倡导的自由与家庭赋予的独立也具有相关性。
四、对现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启示
从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伦理道德理念来看,二者各有各自的优点。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中的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等,是值得借鉴的。但有时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甚至有些成年之后也靠父母提供的资金生活,变成了“啃老族”。反观美国的家庭观念中,平等是比较独特又突出的。有时父母甚至要倾听孩子的观点,合理的话要向孩子靠拢,形成了一个比较开明自由理性的氛围。我认为可以把二者的长处相结合,将感性与理性、仁爱与公正、服从与自由相结合,争取形成一个中庸的、合情合理的家庭伦理道德模式,这样才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同时,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帮助父母完成了任务,父母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好坏和孩子的需求有选择性的给予孩子资金上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家庭关系的和谐平等,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帮助他人的习惯,对于走上社会和与人相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郭法奇.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比较教育研究.1998(05)
唐艳.中国家庭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教资料.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