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临水照花人

2015-10-26刘汉广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临水金锁记枷锁

刘汉广

初中二年级的暑假,做完作业,无事乱翻书,偶然中读到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劈头一句:“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如此华丽,如此苍凉!我被这样的文字“打晕”,一头跌进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就像跌进深渊里。两年来,因为喜欢张爱玲,我几乎收藏了她所有的著作,一本一本地读,反反复复,明明知道阅读张爱玲,如同上瘾,徒乱我心,耽误了作业功课,但依然痴迷张爱玲——这位民国女子,这位落寞的“临水照花人”。她的谦畏,她的精致,她的直爽,她的冷艳,宛若陌上花开细雨纷纷之中一位孤独的赏花人,看上去有几许冷漠。对人生,她仿佛只是置身事外漠不关心,却又将俗事凡尘描写得丝丝入扣。

独特的生活经历给了她独特的文学气质,在小说中她最爱使用的一个词就是“苍凉”。张爱玲小时候,家里有吸鸦片的父亲、凶狠的继母,曾经因为想到外地读书而遭到毒打,被关闭在阁楼上,长达半年,几乎病死,因此她书中总有寒冷的月亮作为意象,那穿过阁楼窗栏的月光,肃杀郁结凄冷迷狂。她冷眼看着这个银钱如水一般流进又流出的官宦家庭,终于知道这一切繁华都与她无关,“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黄金是人生的枷锁,让人在其中迷失堕落,于是她写下了小说《金锁记》——傅雷眼中“文坛最美的收获”。在大富大贵之家,她更清晰地见证了人性——原本清澈甘淳的人性,是怎样为金钱扭曲、变质。因此,在她眼中,在她笔下的这个世界,浸透悲哀。笔下的那位怨女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杀尽”了她周围的亲人,连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放过,最后自己也被“囚禁”在黄金做成的枷锁里,没有任何希望地苟活着。这样,无论是年轻人想象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还是老人回忆中的月亮,终究都抹上了一层血腥的颜色。

也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经历,她总将真心掩了一半。《倾城之恋》中的流苏与柳原,自私地博弈,“死生契阔,与子相悦”,只是一句安慰人的话罢?然而张爱玲又是如此虔诚地祝福这些害怕受伤的人,在她笔下,香港这座城,在战争中轰然倒下,只为了成全流苏——一个平凡女子。战争竟然成就了一段倾国倾城的传奇,小说这样来安排流苏的结局,又何尝不是看似冷漠的张爱玲,在忧郁细腻的情感中饱含对生活的希望与对幸福的追求?张爱玲明明知道,“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但她依然追求不已,跋涉一生。《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和沈世钧,十几年后重逢,只说了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多少人生的酸甜苦辣,多少相思的肝肠寸断,最后却只是这平凡的八个字——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如此残酷,却又如此多情!

我曾经到过香港,专门避开人头攒动的中环、铜锣湾,在残阳落照的大海边,在拔地参天的榕树下,极力感受当年张爱玲流落香港时的心情,希望这个“临水照花人”从历史的深处,分花拂柳地迎面走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当然是个注定要落空的“希望”了。有人问我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张爱玲到底值得不值得?我的答案是张爱玲在《半生缘》中所说的那句名言:“你问我爱你值得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她惊动三世十方的美丽与孤独,已如桐花万里路,盛放在所有人的心里。

学校: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导师:佚 名

点评:才女张爱玲的命运就像其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也有她自己的影子。在她的笔下,阴暗而冷漠的气氛中,隐藏着一颗敏感而透明的心。显然,小作者是一个“张迷”,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概括出张的文风和气质,并且透过一本本小说,细心体悟着人物背后作者苍凉的气息,实属难得。这位落寞的“临水照花人”在作者这里得到了安慰与理解,让人心头一暖的同时,也佩服作者读书之丝丝入扣。(张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水金锁记枷锁
佳人临水立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命运的枷锁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枷锁 ——阿伦德(荷兰)▲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