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表层和深层意义
2015-10-26李汉超
李汉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蓄了新时期以来创作实力和锐气的甘肃诗歌,爆发出的逼人气势和蓬勃生机,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的前沿重镇,被誉为“诗歌大省”。甘肃诗人凭借雄厚的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诗歌创作的前列,不仅诗歌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而且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继“甘肃小说八骏”之后,“甘肃诗歌八骏”又新鲜出炉,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等8位诗人脱颖而出,成为甘肃诗歌的领跑者。第广龙是一名诗歌勇士,他要为自己的诗歌寻找可能的坐标;他的歌唱是从生命里发出来的真实声音,不需要任何伴奏,哪怕有时接近于喊或吼,他也会以清唱的姿态出现。他的诗歌《一个咳嗽的人》,在真实而朴素的描述之中,给读者带来丰富的人生况味——
一间房子里,这个人在咳嗽
一声接着一声,在咳嗽
咳嗽,咳嗽,咳嗽
有短暂的停歇,在压抑,在克制
随后,咳嗽得更剧烈了
房间里的其他人
也开始咳嗽,开始是一个两个
渐渐的,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
在一声一声的咳嗽声中
这个人的咳嗽声音最大
他的跟前,有一个话筒
第广龙,笔名龙声、虫声,1963年8月1日生于甘肃平凉。1991年,参加诗刊社第9届青春诗会;1994年,《诗刊》《地火》联合在京召开第广龙诗歌研讨会;2008年,《手稿》《小品文选刊》在西安举办第广龙诗歌朗诵会。已结集出版诗集六部和散文集八部,其中《第广龙石油诗精选》获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走在吹风的路上》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祖国的高处》获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学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副秘书长,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现居西安。
全诗12行,分为四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全是口语,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表达十分朴素,全是描述,似乎没有什么技巧。诗歌围绕“咳嗽”展开,一个人的咳嗽引发了众多人的咳嗽,咳嗽充满在字里行间;读完之后,那些咳嗽声还不绝于耳,仍响彻在耳边。
百度百科告知我们,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从咳嗽的表层来看,这里的“房间”是个会场,讲话的人咳嗽引起了与会者的咳嗽。第一、二小节,描述一个人的咳嗽,尽管他试图有所“压抑”,有所“克制”,但仍“咳嗽得更剧烈了”。第三小节,描述众人的咳嗽,“开始是一个两个/渐渐的,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第四小节,描述在众多的咳嗽声中,“这个人的咳嗽声音最大”。如果简要梳理一下语意,那就是:一个人在咳嗽——众多的人在咳嗽——这个人的咳嗽声最大。它展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有场景,真实而简单,生动而有趣,一般读者读完之后尽可一笑了之。
从咳嗽的深层来看,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个人的咳嗽为什么会引发众多人的咳嗽?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究竟是谁?全诗从行文来看,前面一直在铺陈蓄势,直到最后一句“他的跟前,有一个话筒”,才将诗的主旨全盘托出,才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是全诗最意味深长的一句,它承载着诗的全部内涵,所有诗行的蓄势待发,就是为了这一行的一箭穿心。此人非常人,他用话筒讲话,暗示他是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咳嗽,也许是因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也许是因肺炎或老慢支所致,也许是因长时间讲话而劳累所致……很多領导都是如此,这并不令人奇怪;奇怪的是,“更多的人”有意无意地“加入进来”,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就连不咳嗽的人,也不由咳嗽了起来”。“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人的咳嗽不算什么,但众多人的集体咳嗽就非同寻常了:他们有少数可能是生理性的咳嗽,但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习惯性应和,成为了一种社会病。“一花引来万花开”,足见领导的感染力或影响力不同一般。如果领导是“健康”或是“正确”的,那他的力量对事业是有利的;如果领导是“不健康”或是“有毛病”的,那他的力量对大家是有害的。这位领导的“咳嗽”影响着群体的“健康”,无疑是有害的。
这里还有另外一种理解:领导的“咳嗽”是一种隐喻,暗示领导的讲话含有某种流行性病毒;众人的“咳嗽”是一种不满和起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抗议。
这首诗看似无技巧,其实还是有一些讲究的。第一小节,“咳嗽”的反复运用,增强了咳嗽这一行为或词语的分量。第三小节,现场所有的人都咳嗽起来,这是夸张手法,强化了领导的感染力。“咳嗽”的隐喻,“话筒”的暗示,增加了诗歌的蕴涵和张力。
第广龙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人,他的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笔下所描摹的场景既有生活的广度,又能从针尖似的细微处找到深度。著名诗人李瑛高度评价了他的诗歌:“第广龙的诗很有灵气,很富于表现力。读他的诗,能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其实,第广龙有着自己的诗歌抱负,他要建立自己的诗歌理想秩序,即使遭遇现实的打击和摧毁,他也依旧像是带着梦想上路的孩子,一门心思朝前走。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