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儿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
2015-10-26陈丹尚云晓赵莹相云
陈丹,尚云晓,赵莹,相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微课程在儿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
陈丹,尚云晓,赵莹,相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目的探讨微课程在儿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儿科课间实习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理论复习部分实验组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教学方式,在随后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同时对学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微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微课程教学方式满意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对常规教学满意的人数(P<0.05)。结论在儿科课间实习理论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微课程的教学方式更易接受,在临床实践中对实习内容的掌握效果较好。
微课程;儿科;课间实习
微课程,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它的核心是微视频,其他还包括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等[1]。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内容复杂,一直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一门课程。在课间实习中,由于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法做到对疾病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如何将复杂晦涩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易懂、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很多儿科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在课间实习理论复习部分引入微课程教学法,把疾病中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在随后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了解微课程在儿科课间实习中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儿科课间实习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根据课间实习的要求进行理论复习及临床实践,两组实习病例相同。
1.2方法
1.2.1病例选择结合教学大纲选择典型、常见、多发病种,实验室、影像等辅助检查全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做出诊断。
1.2.2教学方式理论复习部分实验组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教学方式,两组理论教学时间均为20分钟。
1.2.3临床实践考核理论复习结束后,两组学生到患者床边进行临床实践,考核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得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每项评分25分,总计100分。
1.2.4学生满意度调查调查两组学生对理论复习模式的满意度,包括对教学模式是否满意、对临床实践是否满意。
1.2.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9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成绩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临床实践考核中,实验组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得出诊断及提出治疗方案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分为(79.0±2.2)分,实验组总分为(91.2±2.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x±s,分)
(2)课间实习结束后,对理论复习模式的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的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理论复习模式的满意度比较(人)
3 讨论
微课的产生可追溯到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2]。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并以其为主线统领教学设计。教学使用的多媒体素材集视频、图像、声音、PPT于一体,全面呈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且画面设计优美,内容安排得当,节奏把控准确,交互性强。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3]。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一场“微”革命正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悄然进入我们的教学系统。微课通过短视频记录的方式展示和表述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重点或难点。基于微课的信息化、数字化、大众化的特点,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课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微课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微课程已经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企业培训等多个方面,但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应用较少,在儿科教学中更是很少应用。本研究着重探讨微课程在儿科课间实习理论复习中的应用,了解微课教学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使其把握重点内容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在课间实习过程中对疾病能够有充分且深刻的认识,达到课间实习的目的。课间实习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复习时间有限,但有效的理论复习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微课程的特点决定其非常适合短时间的理论学习。首先,微课程的时间较短,便于“碎片化”学习。其次,微课程教学内容少而精,知识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课间实习中对某一疾病的学习。再次,微课程可集视频、动画、图片等于一体,总容量只有几十兆,便于学生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学习和下载至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上实现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此,对于时间紧张的课间实习,可预先让学生做好预习[4]。
学生课下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观看微课程视频,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对进入临床后认识及诊断疾病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微课程有利于开展交互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
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儿科课间实习的理论复习中引入微课程,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考核中的成绩,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学生对微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更高。因此,在儿科教学中引入微课程,可以解决儿科实习带教中的问题,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1]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2]LeRoy A,McGrew A.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Chem Educ,1993,70(7):543.
[3]蒲文静,蔺多鑫.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微课教学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299-301.
[4]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11-15.
G526.5
B
1671-1246(2015)22-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