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与王同惠:108天婚姻,70载情深
2015-10-26成小晟
成小晟
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的事业可谓波澜壮阔,他和发妻王同惠的传奇爱情也同样让人欷歔不己。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在江苏吴江,18岁那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但一年后,他发现医生只能治疗疾病,并不能改造当时的社会。于是,1930年,他转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教授。也就在燕大,他认识了同系不同班的女孩王同惠。
1912年出生的王同惠是河北省肥乡县人。1932年她考入燕京大学时,正是费孝通就读的最后一年。按理说,师兄和师妹,靓男美女,应该一见钟情,轰轰烈烈坠入爱河,但认识的最初,他们只是普通的同学关系,交流也一直停留在彼此热衷的学业上。
那时,费孝通刚翻译完自己的第一本英文著作,而王同惠则正在翻译一本法文著作。两人彼此欣赏,各自拿着对方的译稿和原著对照阅读。他们计划一起出合译本,并且立誓要写出有分量的著作来。就这样,惺惺相惜的他们变成了亲密合伙人。
1934年年底,费孝通和王同惠进行了一场关于人口问题的辩论。为了说服王同惠,费孝通就借助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把一本讲人口问题的书作为礼物送给她。没想到,这份礼物竟然打动了王同惠的心,各不相让的两个人开始了频繁的交往,而爱情也在他们之间悄然发芽生长。
此后,在燕大的未名湖畔,一对公认的最佳学子情侣诞生,一根红线,把一南一北的两个年轻人栓在了一起。当时的费孝通已考入清华研究院,而王同惠依旧在燕大读书,相隔两校,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相聚,反而让感情越发浓烈。费孝通休息时,就骑车去燕大找王同惠,即便下雪天,他也愿意在女生宿舍的红色门前等待。而王同惠在假日自然也跑到费孝通清华园的工作室去。不管是在水木清华闭门清谈,还是在未名湖畔“红门立雪”,那段日子,是他们最开心也最热烈的时期。
1935年夏,费孝通即将毕业,他得到了去大瑶山进行实地调查的机会。王同惠认为这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好机会,并要求一同前往。为了方便同行,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一一结婚。在隆重的毕业典礼后,25岁的费孝通和23的王同惠在燕大未名湖畔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
当时,费孝通已经考取公费留学英国的机会,但为了学术研究,新婚第四天,他们就踏上去往南宁的旅途。蜜月之旅变成了艰苦的跋涉,10月18日,他们来到大瑶山腹地的金秀六巷存。条件艰苦,路途难行,在得知妻子怀孕后,费孝通让王同惠先回北平休养,可热情高涨的她拒绝了。
1935年12月16日,他们翻山越岭到罗运乡调查。这一路,晓行夜伏,相扶相携,探索的欲望幸福激动,峭立的山峰和奔腾的激流也危险重重。走到五指山冲口时,费孝通看妻子满头大汗,就让她在一块大青石上休息,而自己则欣赏起原始森林的绮丽风光。
很快,他们便发现向导不见了,急忙追赶时又误入竹林之中。天色渐暗,摸索前行时,他们发现前方有一处似门的装置。费孝通以为到了附近的村寨,于是探身察看,没想到,那竟然是瑶族猎户为捕捉野兽而设下的陷阱。机关一动,木石齐下,费孝通给压在了下面。惊慌之中,王同惠奋不顾身把木块石头一一移开,把受伤的丈夫扶到安全地带。她安慰他说:“我们是生死夫妻,我去找人救助!”说完,她就快速消失在茫茫荒野之中……
费孝通强忍剧痛,盼望妻子早点带人回来,可那一夜,他听到的只有寒风呼啸和野兽的嘶吼。他在担心和恐惧中等待着,直到天色泛白,晨曦破晓。怕妻子出事,他只有选择慢慢爬行自救和寻找爱妻。傍晚时分,他才碰到一位瑶族妇女。在得知王同惠失踪后,村里人几乎全部出动寻找,可6天过去了,依旧没任何消息。一天夜里,一直难以入眠的费孝通竟然梦到妻子落入水中,而第二天,村民也在一处悬崖下的山洞急流处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
悲痛欲绝的费孝通原本想带着妻子的遗体回老家安葬,但船到梧州不便运转,便只好把爱妻葬在了梧州市的白鹤山上。他拖着半残之身亲笔写下碑文:“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从结婚到她离开,他们的婚姻生活仅仅过了108天。
1936年,永失爱妻的费孝通远赴英国,两年后学成归国。直到1939年,经大哥费振东介绍和温柔娴淑的孟吟女士结婚。虽然此后的岁月载浮载沉,两人同甘共苦,但在他心里,对王同惠的怀念永远不灭。为纪念前妻,费孝通给女儿取名费宗惠,昵称“小惠”。
1988年12月,王同惠罹难53周年,78岁的费孝通谒王同惠墓碑,百感交集,赋诗思人:“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圣塘山下盟,多经暴风雨。坎坷羊肠道,虎豹何所沮。九州将历遍,肺腑赤心驱。彼岸自绰约,尘世如蚁聚。石碑埋又立,荣辱任来去。白鹤展翼处,落日隈远墟。”
2005年4月24日,享年95岁的费孝通在北京逝世,按照遗愿,家人将他的部分骨灰与王同惠合葬。生死离别70载,他们身驾白鹤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水云间摘自《幸福》)(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