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文讲评五十例》看于漪作文讲评的特点
2015-10-26陆桂林
陆桂林
摘要:于漪是我国当代公认的教育名家,她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以其《作文讲评五十例》为中心,对其作文讲评特点进行了探析。她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兴趣、启发、鼓励的教学原则,从讲前的辅导、讲评目的的设定,到习作的分析、讲评材料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教学方式灵活,课堂灵动高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体现了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于漪;作文讲评;要点;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11103
于漪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是我国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名家。她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在实践中不断探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开辟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从备课、授课、写作、阅读到课堂内外,创造了一套教学经验,为全国各地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借鉴。近半个世纪以来,她“一心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把语言教育和思维锻炼、情感熏陶、人格培育化为一体,实践和理论两手都硬朗,一步一步,趟出了一条承前启后、沟通中外的宏富之路,站立在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前沿”。她还不断致力于语文教育改革,被戴前伦誉为“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
于漪著述宏富,成绩斐然,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各方面都留下了等身的著作。仅作文教学方面就有《作文讲评五十例》、《教你写作文——中学生作文指引》、《妙笔生辉——于老师教记叙文》、《中学作文教学导论》等专著。本文以其《作文讲评五十例》为中心,透视其习作讲评经验,从讲评的要点、原则、方法等方面作一探讨。
1讲评的要点
1.1作前指导要求
作文是学生学习中富有创造性的一种精神活动,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注意到,对于老师的作前指导,学生的需求是强烈而宽泛的。于漪老师也十分重视这一点,每一篇习作都要精心设计和筹划写前指导,指出写作的要求,开启学生的思维。如《夏天的夜空》习作,旨在让学生的思想长上飞翔的翅膀,她设身处地地构画出一幅夏夜美景图:晴朗的夜空,打着扇子,室外乘凉,数星星,讲故事,猜谜语,乐不可支。然后启发学生,“当你仰视晴朗的天空时,你会看到怎样美丽的景象?当你看到天空中闪烁的群星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从而开启了学生们知识储备和思想想象的闸门,月亮中的嫦娥、吴刚、桂树、白兔,北斗星、北极星,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宇宙飞船、宇宙人、外星人等海阔天空的想象便从学生脑中浮现出来。接着,她提出了行文、格式方面的要求。这样的作前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开拓了思路,启发了想象,使学生找到了想象的触发点。又如《观画》习作,写作前她出示了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抓住“像沟壑一样的皱纹”、“黝黑的皮肤”、“苦命痣”、“干裂的嘴唇”、“像树皮一样干裂的嘴唇”等,展现了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勤劳、质朴、凝重。从而激发了学生观画的兴趣,并通过引领鉴赏使学生懂得写文章中“泼墨”与“惜金”的关系,为学会运用繁笔和简笔表达情意、培养审美能力作了很好的指引。
1.2讲评目的设定
每一篇作文训练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目的的设定直接关系到讲评课教学效果。于漪老师的习作讲评都是经过仔细研究、认真分析,从而确定出一两个较为突出、较为普遍性的目的。概括来说,大体包含两方面: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二是具体写作技术层面的目的。如《杨浦中学导游》习作,她设定了两个讲评目的:(1)培养观察的兴趣,激发对校园的热爱;(2)理解说明建筑物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解说的重要性,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群的方法。又如《可爱的小生灵》习作,讲评目的:(1)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关心细小生物,热爱大自然;(2)学习描形、绘状、摹声的方法,把记物的文章写生动。可见,作文的训练和讲评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段落、主题、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站在育人的高度来评文育人。
1.3讲评材料选择
讲评材料的选择在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恰当的材料往往具有正面示范和反面警醒作用。于漪老师选择讲评材料,不仅仅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更主要的是立足现实、分析学情,选择那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材料。如《一件工艺品》习作,在写作前她选择了魏学洢的《核舟记》,通过名篇引导学生体会了这种奇巧灵怪、惟妙惟肖的工艺,营造了艺术美的氛围,介绍了写说明文的方法;写作后的讲评选择了学生的五篇习作,针对部分学生观察不仔细、行文粗陋甚至介绍有误的问题,她选择了《海上玉雕》、《荷花鹭鸶》两篇文章,都是写同一工艺品,但各有优劣,通过比较很容易说明问题;而《扁豆瓶》、《中国彩蛋》是多角度观察、有立体感、层次性的范文,《人物纹竹雕笔筒》观察细致入微,笔触细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样,通过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把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都揭示出来了,达到了讲评的效果和目的。
1.4讲评要点梳理
讲评要点的梳理,是在阅改完所有学生习作后的一个分析、概括、总结。习作肯定是千姿百态,不尽相同,课堂上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作文挨个分析一遍。所以,梳理讲评要点也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于漪老师往往能基于全体学生,归纳出普遍性和个体性问题,梳理出讲评的重点、难点。如“姿态变化源于熟”习作讲评,首先结合学生的练笔肯定了在观察、叙事、写景、记人姿态变化方面取得的成绩。然后选取《游泳》、《窗》、《台风》三篇习作,通过阅读、讨论、比较,体会了记叙文运笔之变化,同时指出各自存在的缺点。从而理解了叙事的尺寸、斤两、剪裁和精神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体会、把握,懂得了文章姿态变化源于熟的道理。
2讲评的原则
2.1趣味性原则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认为课堂能吸引学生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因此,她的作文教学和习作讲评都十分重视趣味性原则。习作讲评的设计、思路、语言,都力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
她的主要方法有:(1)新而生趣。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以别开生面的新异内容介入。如《一件工艺品》习作,为了培养观察精细物品的能力,她事先为学生准备了50张工艺品的彩色明信片,是各种玉雕、竹雕、漆器、瓷器,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学生倍觉新鲜,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观赏优美工艺品的兴趣;(2)疑而生趣。在习作讲评中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释疑,不断调动他们的智力思维,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从而激发兴趣。如《故乡游》习作指导,在朗读《我回到了北京》和《故乡游》两篇习作之后,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写得最好的段落是哪些?”“语言用得最得当、最感人的是哪些?”“最明显的败笔是什么?”通过设疑一步步剖析了在写景、叙事、抒情方面的优缺点;(3)比而生趣。有比较才会有发现,于漪习作讲评经常选取优劣不同的作文,让学生讨论、比较、发现。还常常设计主题相同而侧重点不同的作文比较练习,如以“夜”为主题的两次练习,前一次基于现实的夏天晴朗的夜空,让学生自由驰骋想象;第二次则是看图作文,就眼前图画上的实景,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进而展开联想、想象。
2.2鼓励性原则
作文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复杂的精神劳动,虽然他们不是作家,但每一次习作投入的心力和遇到的困难并不能低估。不恰当的讲评方式很可能会损害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于漪老师非常懂得去鼓励学生,因为她清晰地记得自己修国文课时写得一篇《老妪李氏》,受到方教授表扬时的喜出望外、受宠若惊的心情。当然,她的鼓励往往是切中要点,而非笼统的套话。如“《榜样》的两篇习作,史进一篇描写得具体生动些。开头未见其[HJ51x]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先用象声词写脚步声,再写‘王叔叔登楼,人物出场设计的好。对‘王叔叔这位送奶员的肖像描写,笔墨用得不多,但形象清晰,尤其是‘看起来像个风度翩翩的学者,这句整体描写能加强读者的视觉形象”。有的教师在作文评改中经常使用一些大而未当的评语,如“主题突出”、“语言流畅”或“主题不突出”、“语言欠流畅”等等,学生也是摸不着头脑。所以,于漪老师的鼓励往往是言必有据、实实在在的。当然,鼓励并不是一味地只说优点,对于缺点她会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认真地指出。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2.3启发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于漪老师讲评作文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而是循循善诱地启发,润物细无声。如《一颗闪光的心灵》习作讲评,旨在让学生了解“文无‘意不立”。但于漪老师一开始并不是讲理论,而是从学生熟知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进行启发,抓住故事结尾“石像倒下,碎成千块万块”,提问“石像怎么会倒下来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倒下来?”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她总结道:“不管石像因何原因倒下,都说明了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爱好虚荣的毛病是要不得的。……其实,写任何文章,包括我们的写作训练,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在文中的态度要鲜明。”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怎样立“意”。为了加深理解,她又以《伊索寓言》中的三则故事进行启发。
3讲评的方式
3.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结合
长期以来,作文讲评课都被认为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从于漪老师的习作讲评案例来看,讲授式和讨论式实现了巧妙结合,课堂灵动高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她会精心选用一些文章和习作,先让学生品读,并充分讨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引导,从而更高效地实现预设的讲评目的。如《一件小事》习作讲评,她首先简练地概括了学生习作的总体情况,指出构思、组材、立意、叙事等方面取得的进步,鼓励了习作热情。然后拿出精选的三篇习作,让学生阅读,并就“记叙了什么事?反映录入怎样的思想意义?叙事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开展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总结。紧接着又提出“这些习作有没有不足之处?可不可以用另外的方法来表达?”学生再一次展开热烈讨论。然后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就一篇习作中的材料构思两种结构情节的方案,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在关键处进行必要的总结讲授,其它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学习。
3.2具体分析和理论总结结合
[JP2]写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章法,而规律和章法又寓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作文的练习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掌握一定的技巧、理论,并指导作者的再创作。于漪老师习作讲评既有细致入微的现象分析,又有高度概括的理论总结。如《运动会一角》习作讲评,抓住跳高比赛时的“冲”、“蹬”、“抬”、“越”、“落”等一连串动作,描绘了飞越跳高竿的图景,表现了第一跳的轻松连贯;在增加了高度后的第二跳时,又抓住“看了看竹竿”、“想冲出去”、“又犹豫地停下来”、“一咬牙……奔去”、“腾空而起”、“越过了高竿”一组摇动的镜头,表现了第二跳的心理变化和跳高姿态。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分析后,进而总结“写作源于生活”、“要善于猎取生活中的形象”、“形象扑捉要具体细致”等等。
3.3普遍性现象和个体性问题结合
大体来说,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因心理结构、智力水平相近而写作水平相当,同一期的习作中所面临的或出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性普遍性;同时,每个学生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发展层次等又有不同,表现在作文中会有一些个体性问题。于漪老师的习作讲评,往往是二者兼顾。如《一件小事》习作讲评,她发现学生有一个共通性问题,就是认为上了中学“记一件事没水平,要记就得二三事、多件事”。为此,她引用歌德的话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很多事说得清楚了。”在习作中她也注意到,个别同学借鉴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如董峰同学引用了“威压”一词,她对这种博采群芳、汲取营养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讲评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及其作文都没
为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受到表扬、肯定,还是受到批评、讽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于漪的习作讲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她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兴趣、启发、鼓励的教学原则,从讲前的辅导、讲评目的的设定,到习作的分析、讲评材料的选择等,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教学方式灵活,课堂灵动高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她的教学经验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去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于漪.岁月如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9222.
[2] 于漪.作文讲评五十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46318.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