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香薷中对聚伞花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2015-10-2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香薷超临界挥发油

张 杨

(湖南邵阳师范,湖南 邵阳 422000)

石香薷中对聚伞花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杨

(湖南邵阳师范,湖南 邵阳 422000)

采集人工栽培的石香薷,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研究探讨挥发油中对聚伞花素的测定方法。对挥发油中的对聚伞花素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确定HPLC分析条件。对聚伞花素HPLC条件为色谱柱为YWG-SiO2(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0mL/min。对聚伞花素在0.089mg/mL~0.949 mg/mL和2.68 mg/mL~11.53 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n=10)。

石香薷;对聚伞花素;CO2超临界萃取;高效液相色谱

1 前 言

1.1石香薷性质与作用

石香薷(Moslem chinensis Maxim)别名细叶香薷、土荆芥,是唇形科石荠苧属Moslem一年生草本;株高20~40cm,全株香气甚浓;茎细,多分枝,灰绿色或紫色;叶对生,条状矩圆形或条状披针形,两面有柔毛和透明腺点;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花序,紫红色或白色;小坚果球形,褐色,有深雕纹;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喜生于山坡、旷野、路旁的干旱地[1]。

过去,国内对石香薷提取工艺的研究多限于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传统提取工艺[13,16~19]。孙凌峰等[18-19]还对石香薷有机溶剂浸膏提取做过中试工艺研究。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是近20年来才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无毒,无溶剂残留,无污染,适合于生物资源有效成分的分离,被公认为“绿色提取技术”。郑尚珍等[13]、曾虹燕等[16]、王放银等[17]对石香薷挥发油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工艺做了初步探讨。

研究表明,石香薷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及脑膜炎球菌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20-23],可作为天然的的食品防腐剂开发利用。

1.2对聚伞花素性质与作用

对聚伞花素,别名百里香素,对-伞花烃,英文名称为p-cymene, Dolcymene, Cymol ,化学名称Benzene,1-methyl-4-(1-methylethyl),分子式为C10H14O分子量为150物理性质液体,沸点177.10°,熔点-67.94℃。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可混溶,是挥发性成分。其药理作用有防、杀昆虫和杀真菌作用,其杀真菌活性比标准抗真菌抗生素制真菌素为强。动物口服时,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临床证实其祛痰作用确切,并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优点。

1.3对聚伞花素的分析方法

方颖等[24]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牛至药材中对-聚伞花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

张凤荣等[25]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对-伞花烃及其胶丸的含量。

以往对石香薷挥发油的分析研究多集中在主要成分百里香酚、香荆芥酚上,石香薷挥发油中的对聚伞花素的分析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课题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对挥发油中的对聚伞花素进行HPLC分析,确定HPLC分析条件。

2 材料与方法

2.1材料仪器与试剂

实验材料:石香薷(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外岭上采集,放入阴凉干燥处贮存)

仪器:FSJ-114植物粉碎机(牧渔业扶沟科技仪器厂)

P99液相色谱仪(北京温分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FY121-50-01型超临界CO2萃取装置(南通市飞宇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LabTech ΜV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超低温冰箱(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

FSJ-114植物标本粉碎机(牧渔业扶沟科技仪器厂)

多功能红外水分测定仪DHS-16(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AΜY220电子分析天平(SHIMADZΜ CORPORAT ON JAPAN)

202-1A型 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东星建材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试剂:甲醇(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乙腈(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对聚伞花烃(p-cymene≥99%)

2.2实验方法

2.2.1样品处理

将石香薷采回洗净去掉根系泥,阴干,用刀切成7~8cm长,并用粉碎机粉碎,过40目的筛,密封保存备用。

2.2.2水分测定

用多功能红外水份测定仪测定水分,控制水分在18%左右。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用常温干燥法或均湿法使其达到所要求的水分。

2.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流程

准确称取150g经2.2.1、2.2.2处理过的石香薷材料,装入萃取釜中在萃取压力15Mpa、温度40℃;分离Ⅰ压力8Mpa、温度55℃;分离Ⅱ压力4MPa温度30℃的条件下,萃取2小时获得石香薷的萃取物。

2.2.4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

取萃取出来的石香薷挥发油样品约0.1mg,用甲醇溶解后,再用甲醇定容至100mL,用0.45μm滤膜过滤,备用。

2.2.5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取适量标准样品于已称重的一次性样品管中,称重后,加入甲醇1mL,此时,样品重量为0.024g,标样的浓度为24mg/mL。在此浓度下逐步稀释分别配制标准溶液浓度为2.4mg/mL 、0.24mg/mL、0.12mg/mL、0.48mg/mL、0.72mg/mL、0.96mg/mL、1.2mg/mL、4.8mg/mL、7.2mg/mL、9.6mg/mL、12mg/mL的标准溶液备用。

2.2.6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标准溶液适量于LabTech ΜV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不同波长下其吸光度,根据吸收曲线得其最大吸收波长。

2.2.7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分别取20μL配好的标准溶液、待测样品溶液于色谱仪上进样,根据标准样品中对聚伞花素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溶液中对聚伞花素峰的位置,根据色谱峰的峰形确定确定分离效果。以单因素的实验方法,分别改变流动相,流速进行测定。比较得到的色谱图,确定色谱分析条件。

2.2.8加标回收实验

在确定的色谱分析条件下,取试样样品溶液分别加入相同浓度体积不同的标准样品,然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得到高效液相色谱图以及相应的峰面积,计算回收率。

2.2.9精密度实验

分别吸取同一浓度的标准样品,于确定的色谱分析条件下重复进样10次,每次进样5μL,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得其峰面积,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

3 结果和分析

3.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0.24mg/mL标准溶液适量于LabTech ΜV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不同波长下其吸光度,根据吸收曲线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18nm。

3.2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对聚伞花素的性质、实验室条件和文献资料色谱柱为YWG-SiO2(250mm×4.6mm,5μm)。

3.3流动相的确定

在流速为1.0mL/min的条件下,改变流动相,根据2.2.7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相应的色谱图。不管是标准溶液还是试样溶液以甲醇为流动相,色谱峰的峰形最好,也就是其分离的效果好,而且乙腈的市面价格贵又有毒性,所以选用甲醇为流动相。

3.4流速的确定

吸取20μL对聚伞花烃标准溶液,以甲醇为流动相,在流速分别为0.5mL/min 、1.0mL/min、1.5mL/min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3.5加标回收实验

取待测样品溶液400μL(记为Vx),分别加入12.0mg/mL的标准样品溶液0μL、10μL、15μL、20μL(记为Vs),用甲醇定容至1mL。然后进行于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出其峰面积,计算回收率。得到的峰面积值和计算出的回收率见表1。

表1. 加标回收率实验

3.6精密度实验

分别吸取浓度为0.05mg/ml标准样品,于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重复进样10次,每次5μL,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得其峰面积数据见表2。

表2. 各标准样品的峰面积

4 结 论

(1)对聚伞花素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18nm的检测波长下,有最大的吸收峰。

(2)测定石香薷中的对聚伞花素最佳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0mL/min,色谱柱为YWG-SiO2,5μm,250×46nm(250mm×4.6mm,5μm)。

(3)对聚伞花素在0.089mg/mL~0.949 mg/mL和2.68 mg/mL~11.53 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4%,RSD为2.1%(n=10)。

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用作石香薷中对聚伞花素含量的分析测定。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65-69.

[2]国家中医学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林文群,刘小芬.药用香料植物—石香薷[J].植物杂志,2002,15(2):26.

[4]张良温,石岳嵩,张杨声.华荠苧挥发油主要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0,21(3):42-43.

[5]孙凌峰.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4(4):33-38.

[6]朱甘培.海州石香薷与石香薷栽培品江香薷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比较[J].药学学报,1992,27(4):287-293.

[7]郑尚珍,孙丽萍,沈序维,等.石香薷中两个新黄酮甙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5):753-755.

[8]郑尚珍,孙丽萍,沈序维.石香薷中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J].植物学报,1996,38(2):156-160.

[9]李伟,谈献和,邹惠仙,等.石香薷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2):784.

(责任编校:何俊华)

O69

A

1673-2219(2015)05-0054-04

2014-12-05

张杨(1975-)女,湖南邵阳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人体营养。

猜你喜欢

香薷超临界挥发油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超临界锅炉安装过程中焊接工艺评定探讨
350MW超临界CFB锅炉BT、MFT保护回路设计及回路优化
黄连香薷饮中4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香薷挥发油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三白草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三白草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