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2例临床研究

2015-10-25陈彬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乙型化瘀肝炎

陈彬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2例临床研究

陈彬
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为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Bil、ALT、AST、Alb等肝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的比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促肝细胞生长素;拉米夫定;扶正化瘀胶囊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所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肝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1]。因此,在治疗时应以保肝和抗纤维化为主,以防止肝脏失代偿及肝硬化[2]。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来治疗,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满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中相关标准;②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史超过6月;③HBsAg和HBV-DNA阳性;④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⑤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患者或(和)HIV感染者、重型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中毒性或药物性肝损害、遗传-代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者。

1.3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5~74岁,平均(53.4±12.5)岁;病程1~6年,平均(3.7±2.2)年;其中干部16例,企业员工20例,其他16例。治疗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37~76岁,平均(54.1±12.6)岁;病程1.2~7年,平均(3.8±2.3)年;其中干部14例,企业员工23例,其他1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在复方甘草酸苷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K1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00mg,每天1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口服,每次3粒,每天3次。

2组均治疗3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等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指标、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依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拟定。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肝功能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为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患者TBil、ALT、AST、Alb等肝功能指标和PTA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表2 2组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2组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对照组 治疗组项目 n TBil(μmol/L)ALT(μ/L)AST(μ/L)Alb(g/L)PTA(%)52 52 52 52 52治疗前134.6±22.8 442.2±30.1 356.2±23.4 32.4±3.4 53.6±11.4治疗后62.3±12.4①88.4±25.6①86.7±22.3①36.8±2.9①73.4±10.9①治疗前135.2±21.9 452.6±29.5 357.8±22.5 33.5±3.5 52.4±10.9治疗后37.6±11.3①②62.7±18.4①②60.1±18.9①②42.3±3.3①②85.7±10.5①②

4.4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见表3。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的比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例(%)

5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该病也是所有类型肝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称,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抗病毒、保护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帮助机体进行代谢、转化、解毒等功能,当发生病变时肝功能作用就会减弱,而且西药大多对肝肾具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使本来有病变的肝脏疾病进一步加重。

笔者临床中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来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扶正化瘀胶囊由丹参、松花粉、五味子等组成。实验研究表明,该药能降低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水平,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等作用[5]。谢洪华等[6]观察发现,扶正化瘀胶囊能显著抑制HBVDNA复制,促使ALT水平转归正常,在减轻肝组织炎症坏死和逆转肝纤维化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陈小明等[7]应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TBil、ALT、AST、Alb及PTA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出现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较对照组少。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脏具有保护功能,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曾文权,徐方芳.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1,37(11):1332-1333.

[2]Fasano M,Lampertico P,Marzano A,et al.HBV DNA suppression and HBsAg clearance in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on lamivudine therapy for over 5 years[J].Journal of Hepatology,2012,56(6):1254-1258.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1):8-18.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5,8(6):326.

[5]王华,杨柳明,黄玲,等.强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 PDGF-BB、TGF-β1、TIMP-1、MMP-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0):1337-1340.

[6]谢洪华,吴炜,金焕斌.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1):60-62.

[7]陈小明,毛德文,龙富立,等.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20(2):22-24.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12.6+2

A

0256-7415(2015)08-0060-02

10.13457/j.cnki.jncm.2015.08.027

2015-03-13

陈彬(1982-),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传染性肝病。

猜你喜欢

乙型化瘀肝炎
《世界肝炎日》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CT与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