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2015-10-25宗寒
文/宗寒
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文/宗寒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主体,“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话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人民日报》2015年7月20日)
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国有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增长,质量提高,结构改善。到2014年年底,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480636.4亿元,比1980年增长132倍,实现利润24765亿元,比1980年增长41倍。资产总额达到1021187亿元,增长272倍。通过改革调整,结构改善,质量提高,分布趋于合理。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成为国有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起了名副其实的主体、支柱、控制作用。2008年以来西方发生经济危机,漫延世界,影响我国,我国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是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有强大的国有经济作支撑,迅速决断,采取重大措施,扩大投资,扩大内需。我国金融体系比较健全,具有宏观调控能力。我国4大国有银行拥有的资产量和营业额都高于美国银行集团、英国汇丰、法国巴黎银行或瑞士瑞银集团,且资产质量比它们高。当西方各大银行一个又一个破产崩溃,被弄得手忙脚乱的时候,我国4大国有银行巍然不动,能拿出巨额资金,支持扩大投资,应对抵御风险。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与这些年来国有经济利润上升,上交财政大幅度增长有直接关系。巩固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掌握和控制带全局性关键性的东西,才能掌握全局,指挥全局,发展全局,否则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但是,也要看到,国有经济发展还不够快,规模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国有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8万亿元,但在国民经济中仅占26.6%,集体经济只有2%,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占30.5%和27.2%。国有经济比重低,在许多关键部门不能发挥主导控制作用,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质量和结构,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注意的一件大事。
国有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各种所有制经济都不可缺少。但必须看到,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性质。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在宏观调控下由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首先是与公有制相结合。公有制决定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公有制为主体,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劳动者手中,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前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的性质,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占主体地位关系的性质。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主要源泉。失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性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去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不存在了。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标志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的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这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要求和国有经济应有地位和作用的表现。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解决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全社会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打破了恩格斯所说的迄今为止人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椐一个共同的计划”来发展“创造的历史”,第一次有条件能够根据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了,国有企业才能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行使自己的职能和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作用。它至关重要,不可忽视,也不可模梭两可,可要可不要;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没有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优势,我们才能以更快的步伐发展, 最终超越资本主义。
国有经济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包括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强大的国有经济,才能有强大的国防和国家安全;只有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才能有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这是公有制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在今后长时期发展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公有制决定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首先是与公有制相结合。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起主体、支柱、控制作用。公有制企业之间、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生产、交换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才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才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促进社会生产力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应有作用。公有制越强大,国有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作用发挥得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越大,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发展得越健康,越好。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关键产业、关键产品,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发展。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生产的产品是商品,生产经营一刻也离不开市场。公有制企业主要是通过市场,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主体支柱作用。国有企业的控制、支配、主导作用,既表现在投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生产方式和生产内容上,也表现在市场交换中,最终要通过市场支柱和导向完成。所谓“国企不是真正的企业”,“国企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说法,完全无视事实,是站不住脚的。
对国民经济起宏观调控作用是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指导作用的重要表现。社会总供求平衡是社会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不平衡可以由市场进行调节,全局平衡它则无能为力, 全局平衡惟有国家来行使,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是国有经济。国家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和计划规划,制定全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通过货币信贷关系和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建设,调节经济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单纯市场无法完成的,惟有掌握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这样的条件。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重视发展国有经济,才能巩固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经济基础与社会精神文明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小私有制只能产生小私有、小生产观念及极其狭隘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资本主义所有制产生唯利是图的观念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才能产生大公无私、分工合作、高度组织纪律性以及共产主义思想情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民民主专政上层建筑。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其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产关系的基础,也为它们的丰富、提高、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上层建筑激励人们的斗志,提高人们的思想,丰富人们的知识、智力和技能,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根本上排斥剥削和不劳而获,也就从根本上排斥资产阶级腐朽意识形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才能占主体。反之,资产阶级腐朽观念和各种腐败落后行为必定蔓延增长。
总之,我们不应从一般意义上看国有企业,也不应就国有企业论国有企业,而应该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上看国有企业,从是否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
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只剩下不过10来万家,中央企业只有百十来家。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拥有的资产量较多,但与需要比还差得远。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关系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之大计。
第一,提高认识,看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和根本意义。必须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数量和质量占优势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必须占优势地位。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达到什么程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组织形式就应达到什么程度,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主体生产过程已实现社会化,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使用社会化,要求生产关系按照生产力的这种社会性质对待它,承认它的本性,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属性,而由共同创造和共同使用的劳动者来共同占有它。全国劳动者共同占有是社会主义国有制,局部劳动者共同占有就是集体所有制。这是公有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
公有制为主体,本质上是公有制生产关系在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中为主体。它表明剥削制度在整个社会已不起主宰作用,表明人与人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充分发挥。
公有制为主体,也是公有制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为主体,公有制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居优势地位,在决定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全局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掌握和创造先进生产力的条件;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力,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有经济并不覆盖一切,也不是占的比重越高越好,但它必须掌握和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生产资料,在有关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居支配地位。掌握经济命脉,把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和支配性作用的最重要生产力掌握到自己手中,才能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保证整个社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经济命脉主要表现在制约和决定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经济命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国家安全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有国防军事工业、货币印刷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主要银行和金融业、新闻出版视听事业、信息通讯枢纽、海关、税务、主要进出口贸易业等。自然垄断行业包括国土资源和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业、主要电力工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重要交通运输业、飞机制造业等。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重要原材料工业、重要加工工业、重要消费品生产工业等。高新技术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包括各行业中正在发展的和必须发展的高新技术重要骨干生产企业,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高新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基地和研究部门等。
这里需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那种所谓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所有制的歧视”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我国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规定是对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关系的科学概括,是广大人民经过多少年奋斗得来的最重要成果。不否定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 也没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是为它的发展提供条件。把私有经济发展看作“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否定建立公有制是广大群众最重要的“自己解放自己”,是片面的。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说成是“包含了社会所有的意义在里面”也是不对的。私有经济的活动客观上为社会作贡献,但私有制的生产资料是私有的,也不是社会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的生产资料仍归私人所有。
第二,增加投资,提高质量,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能力。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由国家投资,新建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采取措施,支持现有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兼并收购,提高它们的实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更大发展空间。鼓励中小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为大型骨干企业。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而不能被削弱。哪个关键部门和重要领域有空白,国有经济必须填补占领;哪个关键部门和重要领域被削弱,国有经济必须增强。一句话,国有经济必须始终保持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要以实力说话。实力不仅仅表现为资本的多少,更重要的表现为是否拥有、掌握最先进技术,和能否创造更多先进技术。所以要大力增强国有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用先进技术武装国有企业,使之成为我国甚至世界的创新带头者和开拓先锋。这决定着它作用发挥的程度,也是它发展壮大的标志。在这方面,我们要采取一些更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之迅速出现成效。
国有经济要在进一步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发挥主导支柱作用。我们的国家大,一个省比世界上有些国家的面积还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各地、各行业会有所差别;各地、各行业发展国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和各地的需要出发,但决不是退得越多越好,办得越少越好。“放弃保值增值”,进一步“出卖”“退出”是不适当的。如果随意“退出”,各地、各部门和各行业都把国有企业“收缩”到微不足道的程度,怎么会有主导支柱作用呢?
第三,加强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体制为办好国有企业创造条件,但不能代替企业管理。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办好国有企业的制度保证。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不少企业的领导班子不健全、观念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制度不健全,乱花钱;消耗高,污染严重;有的还存在贪污腐败现象。要深化改革,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干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管理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能光追求形式,关键在于要有社会主义的内容。管理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要有自己的创造,要继承和发展我们积累起来的一切优秀的东西。加强企业管理,关键是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发挥主体支柱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主体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