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歌在2—3岁幼儿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2015-10-24陈肖

教育界·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过桥小熊儿歌

陈肖

【摘 要】歌唱活动对于2—3岁低龄幼儿来说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为了使幼儿顺利、轻松地掌握歌唱的能力,本文尝试通过精选儿歌内容、聆听儿歌旋律、联系儿歌语调等三个维度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歌唱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2—3岁幼儿    歌唱教学     儿歌

一、精选内容,激发幼儿说唱兴趣

什么样的歌曲适合2—3岁幼儿歌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那么,我们依据什么来选择呢?

1.内容浅显、篇幅短小的儿歌

在儿歌的选择上,我们找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为幼儿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事理的儿歌,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

“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会联想到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结构单一,便于低龄幼儿掌握韵律节奏。

2.明快活泼,易于唱诵的儿歌

2-3岁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对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儿歌很容易就能够为低龄幼儿所接受。如皮作玖的儿歌《小鸟学我操操》:

“风吹 杨柳   飘飘,小鸟   学我   操操,

我把  腰儿     弯弯,它把      尾巴 翘翘。”

全歌押“iao”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回环美与活泼生动,切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

3.唱词动感,易于创编的儿歌

边唱边跳是2—3岁幼儿的特点,平时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得到启发,同时给幼儿做示范动作,教会他们表达方法。因此,如果儿歌很具体,并易于用动作表现,孩子由于已有生活经验,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比如儿歌《小镜子》:

小镜子,圆又 圆,看宝宝,露笑脸。

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

在为《小镜子》编动作时,念到“圆又圆”,幼儿就用双手在头顶画一个圆,念到“露笑脸”就用两根食指指着自己的小脸蛋微微笑,念到“闭上眼,做个梦”就合起手掌靠在耳朵边,闭上眼睛,念到“变月亮,挂天上”重复第一句的动作。幼儿对自己想出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学习的热情也特别高。

二、聆听韵律,唤醒幼儿节奏意识

虽然3岁儿童的歌唱已经初步显现了节奏意识,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即使到了3岁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歌曲节奏也十分有限。对于有些3岁儿童来说,即使是简单的节奏,他们也不能够唱得准确。因此,我们还需要寻找方法让其更好地感知节奏:

1.遵循训练规律,从易到难

儿歌一般都是富有韵律、节奏朗朗上口的。但是某些儿歌节奏比较疏散,不容易为低年龄段的幼儿所掌握。因此,在儿歌的选择上我们就需要多留一个心眼。有研究表明,歌曲的节奏能够与儿童自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脉搏的节奏等相适应,或与儿童的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等节奏相协调,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因此,一般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比较容易为2—3岁儿童所接受。

在2—3岁的第一阶段,我所选择的一般都是节奏固定,格式工整的儿歌,比如:

小肥猪 ,胖嘟嘟。吃饱饭, 睡呼呼。

这首儿歌以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组成,而且朗读起来节奏感非常强,这样的儿歌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等幼儿完全掌握了以后,就可以学一些深度稍微增加一些的儿歌。

2.利用肢体拍打,表现强弱

2—3岁的幼儿对学说儿歌有较浓的兴趣,而且最喜欢敲敲打打。因此,利用一定的动作来帮助幼儿学习儿歌的节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而且也稳固了他们对儿歌中所学节奏的掌握。

我们在设计动作时,不仅要使幼儿操作起来方便,还不能影响其美感,使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具有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比如,在练习具有三拍子节奏的儿歌时,我便设计了“头 肩 肩∣╳ — —∣”这样的拍打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提醒幼儿在拍打的时候要有“强 弱 弱”的感觉。

在不一样的肢体动作中,歌曲的强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让幼儿在无意之中去接触或者掌握新的东西,远胜于强调的效果。

3.通过组合动作,解决难点

在循序渐进的儿歌学习中,幼儿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因为习惯了二分音符,对于全音符的时值就很难把握了;过多地接触2/1拍、4/2拍的节奏,那么对于3/4的节奏就会因陌生而不容易掌握,因此我利用有动作组合的儿歌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比如,对于全音符的掌握,我結合儿歌创编了大步走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熟悉,如:“嗵——嗵——嗵——嗵——”,一步两拍,走四下变换造型,然后再往回走,如此轮回,幼儿感觉就像在做“木头人”游戏,特别有兴趣。

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让儿歌更容易记忆,并且在组合游戏中,孩子们学得更开心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三、练习语调,启发幼儿歌唱音调

有些儿歌里面会出现一些情节。比如儿歌《小熊过桥》里面就有小熊“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的描写,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体会小熊过桥时的紧张心情。读“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时,声调要高,声音要强,读得要快一些,让幼儿体会小熊害怕不敢过桥的心情。读“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时,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幼儿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声音的强弱就会进行区分,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儿歌来渗透歌曲中音调的变化,让幼儿有意识去做,去感受。

猜你喜欢

过桥小熊儿歌
过桥
可爱的小熊
黑夜过桥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