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铺开“社保花”
2015-10-24刘洪清陈萧军
■文・图/本刊记者 刘洪清 陈萧军
天路铺开“社保花”
■文・图/本刊记者刘洪清陈萧军
提及“天路”,最为人熟知的是青藏铁路。提及“独库公路”,熟知的人却不多,但是说起新疆天山的壮美,人尽皆知,而北起石油新城独山子,南至大漠重镇库车,全长563公里的独库公路就是贯穿莽莽天山的一条真正意义的“天路”,这也是一条用鲜血和汗水铺就的“天路”,是一条英雄之路。在上世纪70年代长达10年的公路建设中,塌方、雪崩、水毁等灾害风险伴随其间,上百名解放军因此而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这条中国最艰险最美的公路,既是骑行爱好者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勇闯天涯的必征之地,也有一批勇于探索的社保人,他们像骑行者一样,将温暖、绚丽的社保之花铺满这神奇的“天路”。
养老后顾无忧
在独库公路边的高原雪山下生活着勇敢的哈萨克族牧民,他们的牛马羊和毡房点缀着如画的草原风景。2015年5月30日,正是新疆百花盛开的季节,在新源县那拉提草原上,野菊、野郁金香、小红花、格桑花等各色野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70岁的老羊倌阿布勒头戴毡帽,牵着一只身穿彩色织绣的小羊羔,坐在一张彩色的布垫上,供游客拍照纪念收些小费。阿布勒是名五保户,每月除了能领到115元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外,还有低保补助金,加在一起每月有300多元,再加上拍照的小费收入,日子过得很滋润。
在那拉提草原的一处草甸上,有一间毡房正冒着炊烟,走进毡房,里面有3名哈萨克族妇女和4名儿童,他们正喝着奶茶吃馕饼。这间毡房是巴提等3户牧民放牧时临时的家,男人们都赶着羊群放牧去了。巴提和其他牧民都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他们期盼未来的生活更有保障、更加美好。
新源县是享誉全疆的牧业大县,总面积9970平方公里,哈萨克族占总人口数的51%。新源县社保局局长程菊英介绍,新源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2011年7月全面启动的,目前全县7万多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中领取待遇1.4万人。由于地域广阔,农牧民定居地较分散,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扩面征缴、基金安全管理、生存认证、档案影像化处理等实际经办困难日益凸显。目前,新源县正在开展“全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新源县城乡养老保险全程电子化实施方案》实施后,可实现社保与金融机构联通,参保群众可自由选择POS机、ATM机、银行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社保卡代扣等自助终端和方式进行缴费,实时到账。同时,建立网上认证系统,实现远程认证。完善业务档案影像化系统,实现业务档案与业务办理同步影像化。目前,新农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已经发放,参保人将足不出村就可以持卡缴费和领取养老金。
在新疆,有不少上世纪曾在石油、煤炭、纺织等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工作、没有企业正式职工身份的人员及其家属,就是俗称的“五七工”和“家属工”,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由于过去体制的原因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为让他们老有所养,2010年4月,自治区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遗留问题的政策,将全区30万名城镇“五七工”“家属工”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五七工”“家属工”实现了老有所养,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原新疆第一汽车服务站退休的“五七工”聂兰芝听说养老金的消息落实后,高兴极了,组织一帮“五七工”朋友专门聚在一起照了相留作纪念,还美美地撮了顿大餐。
新源县老羊倌阿布勒
天路另一端,在西藏林芝地区一处山坳里,铙跋声、铃鼓声以及浑厚而又清脆的诵经声回荡在山谷。7月的喇嘛岭寺,金顶与翠绿的松柏交相辉映,藏族阿妈围绕着山门的转经筒正在虔诚地转经,在通往大殿的左右两旁,一群僧尼正在清理杂草。
在喇嘛岭寺庙大殿前的小广场上,白玛丹增正在和附近的村民交流,他是喇嘛岭寺僧人,今年71岁,来到喇嘛岭寺已经22年了,以前在林芝地区百巴乡连别村任村主任,49岁出家到寺庙。201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后,他现在每个月能领到140元养老金。白玛丹增通过汉语翻译告诉记者:“以前僧人们养老,依靠的是寺庙的收入和信教群众的布施,现在有了养老保险,养老更有保障,这是西藏寺庙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
老年僧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得益于西藏从2012年年初开始实施的《西藏自治区寺庙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凡年满18周岁的僧尼,不受户籍限制,本着自愿的原则,可在寺庙所在地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年龄不满60岁的僧尼,在连续缴费不少于15年后,从60岁起领取养老金。
在西藏达孜县塔杰乡主西村3组,记者见到了主西村色玛岗庄园的最后一个贵族次旺格列,他今年76岁,有10个子女,解放前家里有70多亩良田,8个佣人服侍。次旺格列目前每个月领取140元养老金,他说:“曾经的奢靡生活终究不真实,如今我过得很踏实,每个月领取140元感到有些愧疚,毕竟我以前没有为国家付出,国家现在还给我们发养老金,感谢政府。”与次旺格列出身反差鲜明的班觉今年74岁,是主西村4组村民,小时候由于父亲去世早,居无定所,随母亲四处流浪。2000年以前,班觉靠挖香草为生,每年收入2000元。徒步旅游兴起后,班觉从拉萨带团徒步走桑耶寺,来回7天,每趟能挣700元,一个月可以徒步两到三趟。夜晚游客们住帐篷,班觉就席地而睡对付一夜,遇到下雨,就找块塑料布裹在身上。2012年,班觉的年岁已大,腿脚也不太灵活,徒步线路走不动了,就在家带带孙子。现在每个月有140元的养老金,老人由衷感到高兴。
医保是救命之星斯朗扎巴是林芝地区民族艺术团的一名演员,2011年9月被确诊为尿毒症,每个月近万元的治疗费让斯朗扎巴喘不过气来。2014年6月13日,斯朗扎巴终于等来了合适的肾源体,在北京309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西藏林芝市医保中心主任李国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斯朗扎巴医疗总费用50万元,医保统筹基金报销24万元,补充商业医疗保险赔付最高限额22万元,斯朗扎巴个人承担4万多元。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斯朗扎巴特殊门诊费用3万多元,统筹报销2万多元,个人自付仅8804元。在斯朗扎巴看来,医保确实是他的救命之星,将他从死神的手里拽了回来,他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在林芝市八一大街商业城工作的次仁拉姆也对医保心怀感激,此时她的妹妹嘎松曲珍远在成都华西医院做透析治疗。次仁拉姆向记者介绍,妹妹嘎松曲珍在林芝市农业银行工作,被成都华西医院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了给嘎松曲珍治病,全家人四处借钱,早已家徒四壁。嘎松曲珍的病情不断恶化,现已转变为尿毒症。从2013年12月入院治疗到2014年10月总医疗费用共近30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16万多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赔付6万多元,参保人员最终个人承担近6万元。“如果没有医保,我们这个普通的家庭现在的生活状况会是什么样,我真的不敢想象……我也非常感谢林芝市医保中心,每次去报销药费时,都能及时快速办结,让我们后期的治疗费用压力也有所缓解。”次仁拉姆说。
2015年6月,喇嘛岭寺一个叫德吉的尼姑住院了。德吉今年50岁,20年前出家。谈到上次生病住院,德吉说:“那天我刚好回老家探望家人,吃的食物可能是过期霉变,导致食物中毒,紧急住进林芝市人民医院抢救,诊断为胆囊炎食物中毒。住了7天医院,花了5000元,个人承担不到1000元,比起2010年那场病的花费,少很多了。”2010年德吉也是急性病住院,5000多元的医疗费用对于毫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德吉压力不小,最后靠亲戚周济,喇嘛岭寺活佛帮忙解决了一部分,加上自己省吃俭用,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将看病费用还清。
据了解,西藏僧尼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为每年280元,僧尼个人缴费60元,其余由各级政府财政补贴。根据规定,僧尼患病住院的医药费报销比例在65%~85%;患了大病,还可在大额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范围内报销住院费用。
2014年1月19日,林芝地区喇嘛岭寺僧人贡确白玛赤烈却吉多吉致信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汇报了自治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以来,寺庙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在信中说,寺管会为全体僧众办理了医疗、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大家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寺庙实现了水、电、路等“六通”,全寺僧众十分感恩党的政策。收到信后,陈全国亲自回信,鼓励他们以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为榜样,继承弘扬“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的优良传统,为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积极贡献。
家门口办社保
“各社区:本周四上午到红庙社区参加社会保险业务培训,请汇总好工作中的问题,届时有社保分局干部进行解答。参加人员:每个社区的社会保险工作人员。收到回复。”这是新疆乌鲁木齐石油新村街道办事处社保QQ群上发布的一条消息。5月27日,在石油新村街道下辖的红庙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从外地来疆打工的汪晓敏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给自己的孩子办理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手续。
石油新村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范莉莉介绍,辖区有1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总共有67名工作人员,其中社保专管员13名。目前,社保有13项业务通过信息网络已经下沉到社区末端。
乌鲁木齐市社保局经办服务大厅
“10个来社区办事的,有8个办理社保。”协管员武鑫就是这13名社保专管员其中的一个,她2009年毕业于新疆财经学院,曾经在企业做过销售,后来结婚生子,在家带孩子,2014年7月,经公益性岗位聘用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具体负责新增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接续社会保险,办理失业证,参保信息变更,申领社保补贴,社保扩面参保登记等业务。同时,还上门入户包138户重点户居民家庭信息采集、登记等维稳工作。
包户工作需“入户扫码”。从外地进入乌鲁木齐临时居住的流动户属于重点工作户,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必上门见面,扫一次张贴在家门口的二维码,第一时间掌握重点工作户最新动态。
借助上门入户的维稳工作,红庙社区将社保宣传工作也送进千家万户。还不定期召开楼栋长会议、房东会议以及有奖问答等宣传活动,宣传社保知识。在维稳入户走访居民的工作中,居民也反映社保服务下沉到社区特别好。
如今,居民到社区参保已是常态,居民只要带着身份证、户口簿、登记照片和银行卡就能在社区办理大部分社保业务。社区将居民申报的业务上报街道,汇总报社保分局审批后,一般3个工作日后,社区电话通知居民领取审批单即可。
石油新村街道劳动保障所专管员鲍媛媛是12个社区社保业务承上启下的“把关人”,她告诉记者,石油新村街道办事处对所辖社区均有严格的社保绩效考核制度,涉及业务是否有错漏,档案是否完整,是否让老百姓多跑趟。考核结果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收入、年底评优以及转编加分(公益性岗位招用事业编干部考试),均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智慧社保”贴心服务
开放式柜台、有专门的引导人员、叫号服务、社保自助服务终端机、LED显示屏、休息等待区……在社保自助服务终端机上,参保人员凭借二代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可以自助查询、打印社会保险信息,以后还可直接缴费。在人脸通的人像识别仪前,参保人员可进行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这些是乌鲁木齐市社保经办窗口打造电子社保、便捷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原先柜面办理到今天的网上经办;从老百姓上社保局办事到今天足不出街道社区就能办事;从按月支票缴费到通过银行三方协议直接划扣缴费,从以前的手工业务档案归档到今天影像档案归档、查询。办公形式也从以前的单位岗、个人岗、特殊业务岗到今天大综合业务岗;从以前的社保信息柜面查询到今天的网上查询、手机查询、电视查询。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副局长芮磊介绍:“通过经办管理服务模式大转变,使我市社保经办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标准、服务方式更加多元,信息支持更加全面。”
乌鲁木齐市社保局将打造“电子社保”作为强化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新途径,按照“基金银行走、业务网上办”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零距离服务和数字化网上经办”的电子社保工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市2.82万家参保单位和35万灵活就业人员通过银社直联批量扣缴,月缴费金额达8.2亿元,达到“工作效率和基金安全”双提升效果。同时,为使参保群众更直接感受到电子社保所带来的自主与便捷,该市已经成功开启社会保险网站、自助查询缴费机、天山云电视查询、手机APP、微信等多种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向参保群众提供社保缴费、社保待遇发放、个人账户记录查询服务,并不断探索试行自助信息机办理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业务,最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社保自助服务。
2013年的一天,新疆人社厅电话咨询中心(简称新疆12333)的维吾尔族姑娘卡米拉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是从国家人社部打过来的。原来,一名少数民族人员上访到人社部,但是双方却因为语言不通,沟通一筹莫展。情急之下,人社部负责接待的同志拨打了新疆12333。了解到情况后,卡米拉迅速地为其解决了问题,化解了上访者心中的疑惑和不满,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卡米拉正是新疆12333的一名年轻的民族语言咨询员,既能说维吾尔语,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据了解,新疆12333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提供维汉双语咨询服务,在近20名电话咨询接线员中,目前有4名维吾尔族和回族接线员上岗。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姑娘们情同手足,如同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信息化是社保事业发展的关键。新疆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朱文杰表示,这个理念对于地域广袤的西部来说,尤为重要。新疆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貌似在信息化方面难有作为。但恰恰是在新疆这个西部地区,走出了“一个号(新疆12333)、一张卡(社会保障卡)、一张网(社保网上平台)、一个端(微信、手机APP、自助服务终端)和一个窗(经办窗口平台)”的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之路。
新疆12333接线员依帕尔古・开赛尔
新疆坚持统一、集中、整合、优化、拓展的发展思路,打造电子社保。一是坚持金保工程全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建成了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干、以银行及各类定点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基础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了社保基金全程电子化管理,社保缴费银行划拨、待遇网上支付、医疗定点单位刷卡结算、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家门口”进行。二是全力推动“业务—财务—档案一体化”建设,实现社保业务、财务、档案的整体贯通,建立起了社保关系记录、社保基金流动和社保档案三者之间可追溯、可验证的操作基础,确保对参保群众“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不断提升新疆社会保险跨区域、跨层级、跨制度服务能力。四是建立自治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将全区100多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40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连接为服务全区650多万参保群众的有机整体,参保群众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异地门诊、慢性病、住院以及药店购药“一卡通”即时结算。同时,还实现了新疆与陕西省西安市、海南省的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朱文杰表示,目前,新疆正在秉持“创新、融合、体验、感知”的理念和思路,加快推进“智慧社保”建设步伐,在全区推广实施社会保险网上经办、自助服务、移动互联服务、电视电话服务等新型公共信息服务方式,参保群众可以通过电话、电脑、智能手机、自助终端等随时随地享受社保网上办事服务。同时,在社保监督管理、风险防控上实现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持宏观决策和社保制度的完善,为信息化引领社保发展助力。
五险合一“巧管家”
在新疆昌吉州社保局经办大厅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回族自治州分公司劳资人员朱蓓正在窗口办理社保增员补费业务。她告诉记者,社保办事非常快捷,大部分业务实现了立等可取。
昌吉州通过建立健全社保办事大厅、热线咨询、网络服务“三大平台”,为全州各族参保群众提供了便利快捷的社保服务。参保群众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网络查询个人社保账户信息。2014年,昌吉州2266家参保单位实行了网上业务经办,提高了社保经办效率。同时,昌吉州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梳理出53项业务实施标准化管理,编制了“社会保险业务服务指南”,再造服务流程,使业务办理更趋规范便捷。
昌吉州社保局吴建琴认为,社保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体制与机制,她对昌吉州社保的组织机构沿革做了介绍。昌吉州社会保险事业起步于1986年3月,当时社会保险机构的名称为“劳动保险公司”,其后经历了“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统筹办”)“社会保险管理局”的演变,级别由副县级单位升格为县(处)级单位,失业保险归并到社保局后,实现了“五险合一”统一管理。现建立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5大类11项社会保险,其中区级统筹1项,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州级统筹6项,分别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大病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县级统筹4项,分别是:公务员医疗补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斯朗扎巴看来,医保是他的救命之星。
与昌吉州社保局一样,乌鲁木齐社保局的级别也是“五险合一”的正处级单位。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局长张旻介绍,自社保局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经办着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现设置15个内设机构和8个派出机构,干部职工312人,主要承担着全市234万人社会保险费征缴,22万退休人员养老金和近2.3万失业人员失业金的发放以及参保人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的支付工作,服务人次比为1∶7000。张旻说:“市里只要有新的社保业务,都是安排社保局直接经办。新农合在2015年实现并轨,2016年将正式运行。”
“五险合一”的经办管理体制有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统一、集中、高效、可持续发展。新疆人社厅副厅长、社保局局长韩成认为,全区社会保险业务、财务、档案全流域经办业务全部由各级社会保险管理局统一管理。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先后开展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所有业务全部交由社会保险管理局统一管理,也没有因新开展业务而增加机构。
身为参保人员的“管家”,如何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是社保经办工作核心内容。芮磊秉持“基金管理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工作思路。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社会保险关系管理和征缴业务,同时,还负责与人社部门的协调,以及基层社区平台的社保业务指导工作。社保待遇的发放统一集中到市级经办,使得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集中强化风险管理,降低重大风险发生的几率。五险合一,风险集中管理以后,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市局为此专门设立了医疗监督科、内控科(各险种数据分析监测)、稽查科(涉法涉诉)等3个科室。比如,对医疗行为的监督专门成立监控中心,从现场监控变为远程监控。对药房和收费窗口实时监控,重点防范小型医疗机构的虚假骗保问题,大型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问题。
韩成表示,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新疆将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社保重大改革举措,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规范业务经办管理流程,强化基金预算管理,打造“统一社保”,建成体制顺畅、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经办高效、管理精细、服务便捷的适应新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同时,开展研究制定符合自治区实际的“五险合一”业务经办标准,打造“便捷社保”,形成服务行为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岗位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
援建“筋强骨壮”
“你们的心灵比雪域高原上的花朵还要美丽,你们的服务比戈壁滩上的火焰山还要热情……”10多年前,一封来自新疆伊宁的感谢信寄往山东东营医保中心,信里面还夹着几片洁白的雪莲花花瓣。这个“雪莲花”的故事,反映的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对社保的衷心感激之情。为了响应党中央援藏援疆的号召,促进西藏、新疆地区社保事业发展,人社系统更是强化了政策、智力、资金、项目支持等多种形式的援藏援疆举措。
2013年7月20日,福建省人社厅干部谢颖背上行囊,来到西藏林芝市人社局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任林芝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虽然进藏前谢颖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也通过了严格的身体检查,但是进藏后却发现长期在藏工作与短期进藏有着天壤之别,由高原缺氧、严寒引起的疾病接二连三地向谢颖袭来。在藏期间,除春节休假回福州外,谢颖几次生病住院都没有离开过西藏。两年来,在谢颖的不懈努力下,林芝市完成了社保、就业以及医保服务大厅的改造工作;建立了退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退管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了信息、档案、业务经办等管理规章制度。在福建省人社厅与林芝人社局签订对口支援协议的基础上,谢颖又促成福建和林芝社保系统签订3年共建协议,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
援藏期间,谢颖走遍了林芝市的所有县区,深入6个偏远农村向20多名驻村干部和24户特困农牧民家庭发放慰问金、慰问物资等3万多元;与墨脱县文朗村一户农牧民家庭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为米林县麦村村民协调解决12.8万元资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4台,解决了村民洗澡难问题……
两年来,在福建省人社厅、福建省社保局的关心支持下,谢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筹集到位各类援藏资金97万元以及电脑设备20台,为各项援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减轻了受援单位的负担。林芝地区奔腾不息的尼洋河畔,留下了谢颖进村入寨走访调研的足迹;白雪皑皑的米拉山垭口,记录下了谢颖追寻高原精神的坚强身影。
在援藏援疆工作中,不仅有援藏干部的身影,还有志愿者的身影。黄旺华是福建三明人,毕业于福建省农林大学法学专业。2014年7月,通过报考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来到西藏林芝市医保中心做志愿服务。一开始完全不懂社保是干什么的,经过这一年历练,黄旺华对社保、医保各方面的政策门儿清。黄旺华说:“基层是大有作为的舞台,能够到基层了解西藏发展的实际,在志愿服务西部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锻炼自己,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他决定留在林芝发展,坚信林芝的明天更美好。
据统计,12年来,已经有370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西藏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其中1035人在结束服务期后留藏就业创业。
2013年7月31日,人社部社保中心干部刘健雄也踏上了援藏的征程,任西藏自治区医保局副局长。医保稽核是医保工作的重头戏。2014年5月,刘健雄带领检查组对民营定点医院进行了突击检查,针对病历样本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定,对不合理、超诊断范围、过度医疗的费用逐一逐项进行扣除。通过与内地相关省市医疗保险部门协调,2014年还核查西藏自治区疑似虚假票据490张,其中查实虚假票据49张,挽回基金损失142万元。
在西藏工作期间,刘健雄参与了西藏医保局与财政厅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额医疗保险进行的测算,降低了支付标准,提高了报销水平。同时,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系统成功升级,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推动财务管理电算化,与有关服务商洽谈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标准。而在仅有的两次出差到北京的机会中,刘健雄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加强与部里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对西藏的政策和资金援助,尤其是对西藏干部职工工资政策、人社干部培训、藏药纳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等项目的支持。在刘健雄的争取下,2014年10月,人社部人事司专门为西藏举办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西藏区、地(市)、县负责社会保险及经办人员共计61人参加了培训。
刘健雄说:“我就像一棵生长在雪域高原的小草,忠诚履行着固守一寸土地的责任,为雪域高原、为西藏医保经办奉献着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