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濉溪县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分析

2015-10-23张朝飞陈若礼张存岭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濉溪县减产小麦

张朝飞+陈若礼+张存岭等

摘 要:该文主要分析了濉溪县2014-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主要为:播种-出苗期涝渍严重,越冬-返青期偏旱,孕穗期低温,灌浆期局地倒伏,叶锈病、赤霉病较上年偏重发生,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回落。

关键词:小麦;减产;原因分析;濉溪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40-02

濉溪县地处黄淮平原南缘,是安徽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2万hm2,自2005年以来,该县小麦连续8a增产,2010年突破7 000kg/hm2。然而,受气候等原因的影响,该县2012年赤霉病重发,2013年因干旱晚播和穗部冻害[1],单产连续2a下滑,2014年创历史新高[2],产量突破7 500kg/hm2,2015年又回落至7 290kg/hm2。为此,笔者利用濉溪县气象局的观测资料和高产攻关定点田块、农业科研试验站的数据,分析了2014-2015生产周期小麦减产的原因,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1 穗粒重降低,产量回落

2015年黄淮生产试验濉溪承试点12个参试种平均产量9 212.6kg/hm2,比上年减产3.6%,有效穗增加3.8%,穗粒数减少3.9粒(11.3%),千粒重降低2.2g(4.3%),穗粒重降低0.26g(15.2%);对照周麦18产量

8 628.4kg/hm2,比上年减产6.3%,有效穗减少1.1%,穗粒数减少3.3粒(9.8%),千粒重降低3.6g(4.3%),穗粒重降低0.27g(16.1%)。濉溪县高产攻关6块定点田块平均产量8 287.1kg/hm2,比上年减产5.3%,有效穗增加6.2%,穗粒数减少1.4粒(4.2%),千粒重降低4.4g(8.8%),穗粒重降低0.21g(12.7%)。全县12万hm2小麦产量7 290kg/hm2,比上年减产3.4%(表1)。

表1 濉溪县2014-2015年小麦产量

[数据

来源\&收获年份\&产量

(kg/hm2)\&基本苗

(万/hm2)\&最高茎蘖

(万/hm2)\&有效穗

(万/hm2)\&穗粒数\&千粒重(g)\&黄淮生产试验

濉溪点\&2014\&9559.8\&242.6\&1988.4\&630.4\&34.2\&50.2\&2015\&9212.6\&241.8\&1591.9\&654.1\&30.3\&48.1\&濉溪高产攻关定点

田块\&2014\&8754.0\&319.9\&2098.5\&695.0\&32.8\&49.8\&2015\&8287.1\&320.2\&1422.0\&701.1\&31.4\&45.4\&]

2 气候多变,灾害频发

据国内有关研究资料,冬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对光温水的要求分别为:日照时数1 300~1 600h,>0℃积温1 700~2 400℃·d,降水量400mm左右。濉溪县1981-2010年30a平均,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日照时数1 371.7h,

>0℃积温2 225.5℃·d,降水量249.7mm,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有不足[3-4]。

2.1 降水分布不均,旱涝交替 2014年10月中旬至2015年6月上旬,降水318.5mm,比历年平均多46.0mm(图1)。2014年10月19~22日,连续4d降水96.2mm,其中隋堤以南超过100mm,造成大面积积水,形成涝渍。此前,小麦播种刚结束,导致种子受渍,出苗率降低,缺苗断垅严重,隋堤以南不少田块补种。2014年12月上旬至2015年3月上旬持续降水偏少,降水量仅13.4mm,比历年平均少50.5mm,并且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连续4旬无有效降水,到小麦返青期,大部分麦田出现旱象。

<\\Pc10\工作盘 (E)\姜秀红\杂志\安徽农学通报杂志\2015-19农学通报内文\8601-1.eps>

图1 濉溪县2014-2015小麦生长期降水量

2.2 气温整体偏高,穗部冻害轻度发生 2014年10月中旬至2015年6月上旬,平均气温10.7℃,比历年平均高0.6℃(图2)。12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6、1.7℃,比历年平均低3.0、1.3℃。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0.5、14.0℃,比历年平均低3.1、1.5℃。4月8日最低气温降至-0.2℃。4月9日和4月13~14日最低气温也低于越冬作物生长起始温度(3℃)。一些抗冻性弱的品种2%左右分蘖穗受冻,导致结实小穗减少[5]。

<\\Pc10\工作盘 (E)\姜秀红\杂志\安徽农学通报杂志\2015-19农学通报内文\8601-2.eps>

图2 濉溪县2014-2015小麦生长期气温

2.3 日照偏少,灌浆期气候条件欠佳 2014年10月中旬至2015年6月上旬,日照时数1 418.3h,比历年平均少28.3h(图3)。小麦抽穗、开花,标志进入产量形成的最后阶段,此期气候条件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子粒的形成和灌浆。小麦灌浆期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日平均气温16.9~23.5℃,日最高温度26.2~29.5℃,日最低温度13.5~16.8℃,气温日较差≥9.6℃,日照时数≥6.7h/d,日平均水汽压12.6~19.1hp[6]。2015年5月日平均气温14.7~25.4℃,只有1d低于17℃;最高气温21.6~31.9℃,4d高于30℃;最低气温10.7~22.2℃,2d低于12℃。日照时数216.7h,比历年平均多16.5h。温度条件适宜,光照偏少。小麦灌浆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7%~19%。濉溪县5月降雨53.2mm,比历年平均少21.0mm,降水时空分布较均匀,耕层土壤含水量尚在适宜范围内。

<\\Pc10\工作盘 (E)\姜秀红\杂志\安徽农学通报杂志\2015-19农学通报内文\8601-3.eps>

图3 濉溪县2014-2015小麦生长期日照时数

2.4 局地短时风速较大,倒伏严重 5月8日,铁佛、百善、刘桥一带遭遇大到飓风袭击,大面积麦田倒伏严重,造成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据5月30日测定,柳丰种业百善前营示范田烟农19主茎穗,倒伏区域穗粒数30.1粒,比未倒伏的少12.6粒(29.5%);千粒重31.2g,比未倒伏的降低9.1g(22.6%)。5月14日孙疃、杨柳一带遭遇强风袭击,部分麦田倒伏,千粒重下降。

3 病害偏重发生

2015年黄淮生产试验濉溪承试点12个参试种平均,虽然叶锈病反应型与2014年同属中感,但严重度(病斑分布占叶面积的百分比)上升18.1个百分点,普遍率(感病叶片占总数的百分比)提高8.2个百分点。据5月25日测定,柳丰种业百善前营示范田烟农19主茎穗,叶锈病重发区域千粒重33.4g,比轻发区域降低2.6g(7.2%)。赤霉病严重度为3(1/4~2/4小穗发病),较上年提升近一个等级;病穗率5.1%(表2)。

表2 濉溪县2014-2015年小麦病害发生情况

[收获

年份\&参试种(个)\& 叶锈病 \& 赤霉病 \&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严重度\&病穗

(%)\&2013\&9\&4.7\&42.2\&90.0\&\&\&2014\&7\&4.1\&10.7\&84.3\&3.6\&\&2015\&12\&4.4\&28.8\&92.5\&3.1\&5.1\&]

4 结论

濉溪县2014-2015小麦生产周期,播种-出苗期涝渍严重,越冬-返青期偏旱,孕穗期低温,灌浆期局地倒伏,叶锈病、赤霉病较上年偏重发生,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回落。

参考文献

[1]赵彬,周景春,张存岭,等.濉溪县2013年小麦减产的气候原因分析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6):38,133.

[2]白岩,陈若礼,张存岭,等.濉溪县小麦单产超千斤的气候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685-8686.

[3]陈峰,刘玉,曾广飞,等.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资源配置与高产栽培途径[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04):207-212.

[4]周景春,苏玉杰,陈若礼,等.淮北小麦生育期间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51-652,656.

[5]陈若礼,訾秀华,单勇,等.淮北地区小麦穗部冻害及其预防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95(9):6.

[6]杨光,陈若礼,张存岭,等.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濉溪县减产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安全是根 质量为本 环保是帆 创新为锚
——记安徽濉溪县大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建国
哭娃小麦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Keep the Air Clean
My Cou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