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是对劳动力的历史性解放
2015-10-23史贤龙
史贤龙
中国过去近40年的开放史表明,新事物在诞生时都是奇葩。但正是这些奇葩的一部分,改变了中国商业乃至中国社会生活。有好的,如互联网、微信;也有不好的,如夜总会、小姐。微商也是这类奇葩,有人唱衰,有人乐此不疲,但不管改变是好是坏,都有一个共同规律:以道德情绪评论、排斥新事物的,都是错的。这不是中国人道德出了问题,而是中国传统道德本身有问题,这些新事物或许在完成其商业角色之外,还真的担负了社会道德进化的触媒。
诟病微商的大部分内容都站不住脚,因为这些在传统商业环境下也存在:疯狂刷屏,与植入广告有差别吗?三级分销提成,与传销窝点的人身禁锢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微商推销产品,比马云、周鸿祎等企业家言必称自己公司有区别吗?对普通销售卖产品反感,却把马云等也是广告推销自家产品的演讲奉为鸡汤,不是一样缺乏独立思考的症状吗?面膜党晒颜照,总比夜总会里当三陪强吧?
微商是什么?是对人,或者说是对劳动力的一次历史性解放。简单说,过去的劳动必须依附于组织,也就是依附于社会既得利益阶层(公司、管制部门都是既得利益的堡垒),人的劳动力、创意、智慧乃至资源,都必须被整合即通过各种既得利益机构才能被释放,比如创意人、手艺人、农民要通过广告公司、礼品公司、大盘商才能实现劳动及其产品的价值。
微商时代,这种中介机构的作用在急剧降低:人人传播、人人销售、随时营销、随时销售,这16个字就是微商的本质。无论一个人在社会结构里处在什么地位,理论上,每个人的劳动价值、创意价值都可以在微商这个舞台得到实现。换句话说,如果微商做得好,通过微商产生的赢利,比普通打工挣的钱更多。当业余经营变成收入主要来源时,传统组织除了提供一个垫底的收入保障,最大的价值只剩下组织人脉资源的利益了。从纯粹经济学角度看,传统组织的效能必然是下降的,即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用。因此,微商消亡论,违反人性的自然趋向,这种观点与植入广告消亡论一样,把愿望当成了结局。
微商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呢?从新商业物种成长的四个阶段看或许会理性些。微商正在经历四大红利阶段:第一阶段叫创新红利,也就是当新事物诞生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钱的概率大于后知后觉者,即使对于有争议的三级分销,第一批采用者的赚钱概率也显然大于后来者。创新红利不需要太多背景、资本、资源,只需要快速参与,尽早参与。
第二阶段叫资源红利。当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时候,能赚钱的不是拼专业、拼产品、拼创意,而是拼资源,这个阶段有资源(背景)优势的人会比没有资源优势的人更容易赚钱。所谓背景,即指家庭地位、社会关系、个人人脉三种,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人缘好等类型的人,更容易赚到钱。面膜党里的微商,白富美比屌丝、白领赚钱更容易。
第三阶段叫产品红利。也就是拼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阶段。这个阶段,只有确实新奇的产品,或者产品不新奇但性价比超值、设计有创意的产品,才能吸引眼球,引发参与。靠暴力刷屏、水军造势、权威示范、关系影响等都不好使,消费者开始理性购买,人脉购买(人情、给面子)的驱动力趋弱。简单地说,卖性价比、卖说辞(USP或者情怀)是这个阶段的制胜法门。
第四阶段叫地位红利。机会人人有,结局各不同,微商也不例外。所谓地位,指两大类型:一种是规模,做到足够大、较大体量,也就意味着根深叶茂,规模(体量)是企业(及产品)抗击风险的防火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另一种类型是专精特,也就是规模不大,但拥有不可复制、难以模仿的特点。
2015年的微商,处在资源红利尾声、产品红利兴起的阶段。刷颜值、爆乳、晒单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法,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有负效果,这一批微商会随着资源红利期的结束而消亡,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