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教育形势下的语文学习方式
2015-10-23王菊琴
王菊琴
在新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有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已是大势所趋。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在新教育形势下,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语文学习方式。
一、语文自主性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习者都不能一味等待知识传递,而应该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不同,思维特点各异,爱好也不一样,语文课堂上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的个性化,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萌发合作、探究欲望提供良好的契机,这样的课堂就成为学生思想的运动场,学生的自信心得到确立,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就能实现。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他们不是被动、消极接受的容器,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他们的学习也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已经积累了不少感性经验认识,认识了许多事物,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他们对语文学习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这种自主性,所以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要珍视学生的欲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要提倡语文学习活动化,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言语的实践活动中轻松地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
二、语文合作性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小组学习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也是当今新教育形势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课堂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生生互动,学生之间由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同,需要交流和合作。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老师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从而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取长补短的目的。课堂上学生角色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使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同步开发,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和合作,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小组合作时必须掌握好应有的契机。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预知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把握好讨论的契机,及时导入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探讨问题,从而取得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新阅读》学习材料《我与地坛》时,笔者在课前设计了几个讨论题:地坛有什么特点?作者在地坛对生命作了哪些思考?地坛给了作者哪些启示?作者是如何去体味母爱的深沉与伟大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围绕思考题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个个参与,投入度很高,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唱了一曲满文军的《懂你》,让学生深切地理解史铁生的母亲那毫不张扬的爱,深深地体味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和失去母亲的痛悔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感谢母亲的短文,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必须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合作学习并非只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因为热烈的课堂气氛并非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能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起应有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必须考虑某篇课文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某一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所讨论的问题,无论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都要能聚合课堂教学的重点,能点燃阅读文本的亮点。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适合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合作过程中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共同走向目标,而不是教师带着目标走向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将鉴赏、评论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探讨、争辩,从而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变成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师生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创造,最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语文探讨性学习方式
从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最为缺乏的。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探讨的态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如在初三复习现代文阅读时,我就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知识框架图用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三种文体的完整印象,适时地引导全班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找寻三种文体的解题思路及答题范式,教师在这个时候作必要的补充,从而形成正确的答题格式。这样的探讨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实,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研究结果,也许探究的并没有得出答案,但学生通过探究学会了提出问题、学会了收集处理信息,培养了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比达到更为可贵。但是,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所以,探究式学习应该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
综上所述,新教育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着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领域。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新异的思维,他们的大脑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确实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