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戈壁上的好江南

2015-10-23陈耷超

祖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伊犁河谷伊犁州伊犁

陈耷超

金秋十月,伊犁大地上处处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入眼皆是丰收的色彩。在此60年大庆之时,记者专访了新疆伊犁州党委书记黄三平 。

黄三平书记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伊犁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外向经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发展取得可喜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新进展。

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的这些年来,伊犁大地发生了新的明显变化。伊犁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伊犁各族人民的笑容更多了、日子更好了。目前,伊犁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已经进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阶段。

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对伊犁的发展十分重视,先后十几次来伊犁调研指导,为伊犁发展会诊把脉,指明方向,那就是:“把伊犁打造成为天山北坡西部经济强区、中心城市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

近年来,我们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代会和张春贤对伊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加快“三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

2014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总值(GDP)就达到16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438.03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581.40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592.61亿元,增长11.8%。州直属县市生产总值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68.79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340.17亿元,增长14.8%。

发展是伊犁的第一要务,“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是科学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围绕推进伊犁科学跨越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州。一是颁布实施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出台了《伊犁州贯彻落实“两个可持续”60条》具体措施,成立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由州上统一规划、布局工业园区;改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强化项目环评论证,提高企业入驻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敏感县实行差别化考核政策;现有企业必须符合达标排放要求,明确提出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宁愿不做、缓做,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三是对伊犁河流域内所有水电规划项目进行重新优化、论证,制定了伊犁河水电开发管理办法,停建了30余个小水电项目,有效防止了生态破坏。四是扎实开展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完成了30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关闭了2座污染环境的炼焦厂,淘汰、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37家。五是强化生态功能区、水源地、草原、森林、湿地、动植物珍贵物种资源的保护,启动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其中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于今年启动,一期10万亩工程已经完成。

以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牢固树立规划为先理念,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完成了伊犁州直城镇发展战略规划、伊犁河谷城镇体系规划、伊犁河谷核心经济区(大伊宁)概念规划等三大规划和工业、农业、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一批专项产业规划。在规划的指导、调控和支撑下,一大批涉及伊犁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的已建成使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科学布局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生物、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纺织等7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新疆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石油石化下游产业基地、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工业,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对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三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3个国家级园区和4个自治区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循环经济工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四是制定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86个,完成投资近150亿元;今年确定87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400多亿元,已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持续大幅增收,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树立现代城市理念,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修编完善伊犁河谷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做足生态、绿地、水、花果、旅游等文章,提升城市品位。明确提出了以伊宁市为核心,辐射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和霍尔果斯、都拉塔口岸的大伊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举全州之力加快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一是已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伊宁和清水河配套产业园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待审批。二是全面启动了“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概算302亿元,其中2012年投资94亿元。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落实,中央财政补贴、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贴息、企业所得税五年免征、企业用电、运输特殊价格等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到位和完善。四是中哈“合作中心”正式封关运营,中哈铁路实现对接;建立起了快捷高效的运行体系。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一是加强规划编制。按照张春贤书记提出的“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目标要求,编制完善《伊犁河谷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升尼勒克—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大那拉提”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启动编制《伊犁河谷旅游建设性详规》以及一批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二是建立健全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原则,科学合理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未经科学论证、严格审查和没有编制完成规划的,一律不得在核心景区内搞开发建设。三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伊犁大巴扎、国际赛马场等商业项目以及17个四星级以上酒店项目抓紧建设。四是促进旅游与富民有机结合。

伊犁州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加强与江苏省的联系对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配合支援单位开展工作,推动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江苏省的无私援助,有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伊犁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一定能够与全疆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伊犁河谷伊犁州伊犁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伊犁书
伊犁河谷不同时期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伊犁之旅
映像畜牧业
亚楠在伊犁河谷地
丝绸之路与伊犁
双语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伊犁州直新源县为例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