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诵古诗三百首 唇齿留香自然来

2015-10-23黄圣德

文理导航 2015年30期

黄圣德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探索古诗词有效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华丽的篇章,而学生就是其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了解背景;反复诵读;以情感人;渲染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炎黄子孙成长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古诗词教学的内容、意义和策略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教师大胆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学习方式,教学效果显著。笔者认为: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词、整合对比赏析、想象诗词画境和诵读吟唱升华等途径,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背景是开启理解诗意之门的钥匙

由于古诗词创作的时间较长,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差甚远,这给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只有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才能找到开启理解诗意之门的钥匙。譬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主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凄凉、寂静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但是,学生普遍感到纳闷:作者为何刻意描写一个老翁此时、此地垂钓呢?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搜集、查询柳宗元的有关资料,初步弄清楚《江雪》的写作背景:当时,作者在朝廷中身居要职,并且主张改革,但由于革新的失败,他先后被贬为邵州刺史和永州司马。在永州任职期间,他的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无比失落情怀和不愿与黑势力同流合污的思想。当学生了解《江雪》的写作背景后,就能为学生全方位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主旨扫除障碍。当然,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还应该作简要的写作背景方面的点拨,以利抓住重点,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反复诵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维催化剂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指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一首优秀的诗词不厌百回读,诸如学好杜甫的《绝句》贵在多读,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和探究,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我在执教杜甫的《绝句》时,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初读作品,读准字音。“行”和“泊”是《绝句》中的有两个多音字,不少学生往往读错。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被动局面,我先以检查预习的形式,每一排抽出一个学生试读这首诗,结果发现2个学生读错了。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小练习——请你将下面正确的读音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A.xíng B.háng C.bó D.pō

①步行(  )15分钟,你就能到达农业银行(  );②城西的湖泊(  )里停泊(  )着很多条船。

其二,再读古诗,感悟大意。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用词非常精妙,特别是四个表示颜色的词不仅体现了古诗色彩美,而且让古诗对仗工整。在学生初步诵读古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熟读,并迅速找到作者描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景物,我同时故意用红蓝黄白四种颜色在黑板上板书,结果学生发现词中前面一个字表示颜色。最后,再让学生诵读这两句诗,从而自然引出诗歌“对仗”的特点。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深刻领悟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而且语言感悟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三、以情感人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桥梁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记忆是清澈的,他们往往对许多美妙的东西牢牢刻印在脑海里。古诗词既像一束馨香的茉莉花,芬芳着孩子们的世界,又如一股清淡的山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情感人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譬如,我在执教《游子吟》一课时,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查找有关古代吴越民间的一种习俗:儿子离家出远门前,其母一定要为儿子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越能早日回家;反正,儿子回家则遥遥无期。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内涵:儿子闯荡天涯母担忧,呵护与忧虑化作一针一线,密密的缝制在游子的衣服上。为了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先请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前四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意恐迟迟归,临行密密缝”。并且点拨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作为子女,无论在何时,都在母亲的心里;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能脱离母亲的视线。然后,要求学生围绕作者的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展开讨论,许多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平时无私呵护自己的真实故事,纷纷举手表述自己的妈妈是最伟大的人。此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并用精炼的语言旁白:同学们,在孟郊的作品里,既没有深切的呼唤,又没有高声的赞美,但那浓浓的真情仅从30个字里自然流露出来,轻轻触摸着大家的心坎。许多学生眼睛感动的流出了泪花,情感的震撼达到了高潮。

四、渲染意境是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敲门砖

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是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妙境界。诸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是作者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意味隽永,明白如话。学生在理解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中“和”字是一个难点,我在执教这首诗歌时,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画面:一轮圆月冉冉升起,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波光粼粼澄,与天上的月亮正好相互辉映,远远望去,月光、水色融为一体,显得特别的和谐。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和”的内涵,为全方位感悟诗情画意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探索古诗词有效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华丽的篇章,而学生就是其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我们只有千方百计的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尽情享受美感体验的愉悦与幸福,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宗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启东市永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