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建维和待命部队
2015-10-22席志刚
席志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一支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
若兑现承诺,加上已参与行动的三千多人,中国将成为全球贡献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传统上,维和部队是由联合国提出要求,相关国家派遣部队,包括警察和成建制的防暴队。中国从1990年代参加联合国维和机制至今,虽然派遣维和人员的做法早已是常态化和机制化,但人员组成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这次8000人的部队人数是确定的,是一支固定的专业力量,始终确保维和能力。
中国建立维和待命部队,也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唯一建立常备可在全球部署的蓝盔快速反应部队的国家。据军事专家推断,该部队是一个师级别的编制,由不同兵种组成,可以执行非战斗营救行动、反恐行动、禁运任务、人道主义援助和危机情况下的战斗行动。
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十多年前联合国已经讨论这个问题。中国此前已经表示愿意参与这个机制,这次明确表示组建可随时派遣的8000人部队,相当于落实了此前的承诺。这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无疑是巨大的支持。
中国一直是维和部队中的关键力量。从2004年开始,中国派遣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就一直比其他常任理事国的总和还多。且中国的维和人员以训练有素和装备精良著称。
目前有超过10万人员参与全球的16个维和行动。由于缺少合格人员、装备和其他军事力量,使得维和行动时常出现困难。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联合国维和业务已不仅限于传统的“拉架”模式,维和待命机制代表着一种更成熟、高层次的机制,正成为联合国改革的方向。
在中国看来,联合国维和行动需要训练有素且装备完善的军警人员及各类专业力量来完成现有任务和响应新的使命。中国派出维和部队一般根据三方面的考虑:联合国自身的发展需求,驻在国的要求,以及中国自身的需要。
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德苏表示,“中国宣布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这是一项强有力的贡献,能够帮助弥补关键缺口,帮助联合国蓝盔部队更好的完成使命。”
近年来,中国谋求在联合国框架下提升国际事务影响力和话语权,并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才有了中国对外大举援助、减免外债,建设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等的部署。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年来,中国维和部队一赶保持良好口碑,维和官兵保持了“零违纪”“零遣返”的纪录。
派遣维和部队也有利于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现在军队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国防力量,抗震救灾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是军队职能的拓展。在参与维和的过程中,中国军人将更加了解国际社会的需要,并对中国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开始对维和业务进行拓展,由“硬件”向“软件”方向发展。比如,给其他国家的维和士兵提供培训,并促进维和理念的更新。中国承诺,今后5年将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开展10个扫雷援助项目,并将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中国还将向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部署首支直升机分队。
军事科学院张世平少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维和部队作为中国军事力量走出去,承担国际军事责任,无疑会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但也有中国的军事专家指出,在联合国目前的维和体系里,中国在中高级层面的官员比较少。大多数中国维和人员是在任务区默默无闻地工作,由此造成话语权缺失。今后,中国维和人员需要提高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话语设置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对冲突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