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今雨轩

2015-10-22张晓燕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茶座匾额红楼

张晓燕

今雨不来

一段历史典故让人感叹人情冷暖:诗人杜甫居长安时,曾很得唐玄宗赏识,主动巴结他的人很多,一时车马不绝。但他后来也没做成什么官,那些人就对他渐渐疏远。那日,秋雨绵绵,杜甫贫病交加,一个姓魏的老友前去探望,诗人感慨作《秋述》以表心情:“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从此,“旧雨”“今雨”就成为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常为后人借用。

三块匾额

“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第一块匾额由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书写。 1971年,第二块匾额据说是受周恩来总理之托,由郭风惠题写。现匾是1985年赵朴初所题。

郭风惠(1898—1973),是20世纪百年文化、教育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有“北方健者”之誉,是“北学”的领袖人物,在文学、历史、书画艺术等诸方面都有精深造诣。

名人沙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来今雨轩是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里的一个茶座。当年,中山公园里的茶座并不止来今雨轩一家。但来今雨轩却是当中最有名气的。它之所以出名,其实与茶客的身份及茶座的氛围关系极大,光看匾额题写者的来头就非同小可。已故学者邓云乡甚至认为,发生在来今雨轩的重要文化活动,足可以编一本很厚的书,从这本书里看得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氛。当时社会名流、大学教授、鸿儒、名医常来此聚会。它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掌故: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在此构思和创作了《啼笑因缘》;萧乾与林徽因常邀约三五好友聊天品茶,谈文学谈人生,征集稿件;陈寅恪、冰心、叶圣陶、李大钊等社会名人也多次来这里聚餐品茗。

来今雨轩也是鲁迅经常光顾的地方。《鲁迅日记》中1924年5月30日记道:“遇许钦文,邀之至中央公园饮茗。”半个多世纪以后,许钦文著文万言,标题就叫《来今雨轩》,详细忆述那天两人的谈话。1921年6月,在来今雨轩为美国著名学者杜威离华举行饯别宴会,他的学生胡适代表北京大学致辞,八十多位学界名流在场。

红楼佳馔

来今雨轩也因红楼菜系而驰名。在这里吃饭,也非同寻常,先用铜盆净手,菜上来再听服务人员解说这道菜出自《红楼梦》的哪一回,什么人物吃过。这样一来,品的就不仅仅是菜,而是融入到红楼故事中,经历一次文化的洗礼。红楼菜的真谛在于饮食的情趣。那红楼故事中清朝富贵人家的大盘、小碟儿,盛上的菜兼南北风味,清淡爽口、精工细作、造型美观、既滋又补。席间,你的视野里是身着红楼盛装的服务人员,红楼梦曲盈耳,舌尖品尝的是红楼美味,让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似有时空穿越之感。这也难怪红学家周汝昌在品食红菜后,留笔盛赞:“名轩来夕今来雨,佳馔红楼海宇传。”

墨韵飘香

在来今雨轩能看到不少文人大家留下的墨宝,正门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是清代大学者孙星衍撰,此联应对“来今雨轩”,上联道出不能错过的皇家园林的绝胜风光,下联与轩名暗合,点明风雨虽无情,友谊弥珍贵。书体集自宋朝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诸碑帖。后院楹联“竹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是清代书法大家傅山所撰,联语描述了茶社从外到内的风景,清风朗月,令人陶醉。书体融和苏轼诸帖,功力十足,读来让人获得莫大的享受。

徐世昌书匾已然不在;郭风惠的书法平淡天真,意趣高古;赵朴初的题字字形流畅秀逸,结构严谨缜密,灵动的行笔中透出朴拙气息。书法家们用各自的方式解读了 “旧雨、今雨”,诠释友情,老匾额传递了对天下朋友的美好祝愿,同时珍视着新朋旧友的相会与欢聚。

责任编辑 曹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座匾额红楼
更 正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渐解红楼味
社工学人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