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古代“抑商”政策的多重性

2015-10-22甘成质

关键词:多重性教学启示

甘成质

【摘要】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是历史必修2经济史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经常关注的热点。但因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师生不易理解。学界讨论较多,侧重于从“重农”的角度分析“抑商”政策的特点,即“重农”决定了“抑商”。实际上,仅从“重农抑商”入手,有因果关系之嫌。那么,若直接从“抑商”政策分析,或许更能反映“抑商”政策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  重农抑商 多重性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66-02

一、从一道高考题说起

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卷材料分析第26题如下: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从上述史料可窥见明太祖反对官吏刁难商旅,保护商人利益,免受无理苛索之意甚明。然而,关于“重农抑商”政策,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大致表述为:“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出现、西汉加强、中唐松动,明清强化。显然,材料与教材的观点存在差异。那么,明太祖的商业政策到底是怎样呢?

二、明太祖商业政策的二重性

明太祖的商业政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明初,太祖以浙淮盐引筹码,换取商人把内地粮食运往边疆,解决边疆军民的粮食问题,正如上述材料所示,明太祖是扶持、保护、利用商人的。另一方面,明太祖曾多次发表“重农抑商”的言论,如“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鲜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无不耕之民,室无不蚕之女,水旱无虞,饥寒不至。自什一之途开,奇巧之技作,而后农桑之业废。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之,欲人无贫,得乎?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抑商”之意溢于言表。那么,明太祖为什么要“抑商”呢?明史专家栾成显认为:“在朱元璋看来,社会经济最理想的时代是“古先哲王”之世即以农业为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简而言之,“抑商”、“重农”乃一事之两面、相反相成,实为防止过多民众从事商业而(耽)误农业,危及赋税和政局的稳定。故“重农”与“抑商”政策连带出台不足为奇。因此,明太祖的商业政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那么,中国古代的其他时期,是不是具有同样的特点呢?

三、古代“抑商”政策的多重性

(一)历史地看,“抑商”政策绝非一直加强

纵观古代,“抑商”政策波动较大,“抑商”政策在战国、秦、汉初,相对较为严苛,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成为影响封建国家财政的重要因素,以致封建国家的商业政策有所调整。唐宋时期,“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唐代宗大历末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发展宽松环境。宋代,政府多次颁布条例,“所下之国,必诏蠲省,屡敕官吏毋事烦苛、规羡余以徼恩宠”,严格限制官员无理征税。不仅如此,宋初,减免渡口、橘园、社酒等多种名目税收,保障河道畅通,以利于商业发展。明初,“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严格限定征收商税的额度,保护商人利益。加上明朝中叶、清初史实更能说明问题。此类史实证明古代“抑商”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历代统治者出于税收、货物流通等考虑,实际上执行着相对灵活的商业政策。

(二)在“抑商”政策盛行的朝代更是如此

以汉代为例,汉初为了恢复经济,汉高祖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极力限制商人的日常行为;到了“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復弛商贾之律”,对商人的政策有所弛禁;汉文帝对商人限制减少,出现富豪勾结王侯的情况。所谓“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积聚财源,重用桑弘羊整顿商业,也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学者古永继通过研究汉初经济政策,得出了西汉初重农而不“抑商”的结论,甚至推行惠商的政策。

(三)具体到某位皇帝执政期间,“抑商”政策也有很大弹性

实际上,古代皇帝对商业态度取决于是否利于自身统治需要。如前述的明太祖商业政策的二重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司农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向商人开放仕途,“有司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即工商业者用钱可购买爵位或者解除不可为官的禁令,反映了统治者与工商业者达成某种妥协,“抑商”政策显得相对宽松。然而,随着汉武帝扩大对匈奴军事行动,大司农的办法对弥补财政亏空于事无补。于是,政府借“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的现象,推出“诸贾人末作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算一”的政策,即要求商人或涉及商业的人申报自家财产。若商人不申报财产或隐瞒财产的,罚戍守边境一年,且被没收财产。此外,政府禁止商人私自占有土地。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商业政策紧密地与国家形势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国家财政亏空时,商人就成了封建国家利用或者打击的对象,汉代商人可谓命途多舛。

(四)统治者表面上采取“抑商”政策,实际上执行“重商”政策

“抑商”在一定程度上是贬低商人的政治地位,造成贱商的观念,限制劳动力从农业向商业转移,从而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基础。西汉初政府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代有“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的说法,即汉、唐有限制商人参政、参军的措施,达到限制商人势力过度膨胀的目的;明代规定“农民之家许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准穿细纱”,即通过服饰降低商人地位。古代“重商”主要体现在保护合法的商人利益。洪武初年,“彰德税课司,税及蔬果、饮食、畜牧诸物。帝闻而黜之”,充分体现了明太祖对商人利益的重视。

(五)统治者“抑商”,民间“重商”,有时官方与民间对商业的观点不一致,并且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官方与民间呈现上下背离的情况,这深刻反映了商业发展对社会民众产生的影响。宋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相反,四大阶层的差别日益缩小。宋人黄震说,“士、农、工、商,各有一业,元不相干”,但此时“同是一等齐民”;明代王阳明讲道:“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何妨于学?学何贰于治生?”大意是士大夫“治生”不影响“治学”。经商可求利,又不影响治学、做圣贤。受此启发,众多士人纷纷从商,风气大变。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此批语透露出民间风气的变化,即由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变为如今的“商贾居首”,故雍正对民风转变表示诧异与批判。此类史实充分反映了商业发展对古代民众观念的影响。

(六)“抑商”对象是小商人,而不是大商人

商人依其经济实力可分为大商人和中小商人。大商人兼具商人和封建地主的双重身份;中小商人本小利微,基本上无官方无关,势力较小,。抑商政策对大商人基本上不起作用。因为他们和地主阶级是通家之好,可以‘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其社会地位相当显赫。在王莽时期,豪富人家众多,其中商人“王孙卿以财养士,与雄杰交,王莽以为京司市师”,甚至“富商或墆财役贫,转毂百数,广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可见大商人势力之大,犹如社会经济的主角。可对于小商人,官方视而不见。明史记载“(神宗初年)视商贾懦者肆为攘夺,没其全貲(资),……,帝率庇不问。”史籍中关于此类情况多有记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抑商”是“抑小不抑大”的特点。

总的来讲,古代“抑商”政策从战国产生至清末而亡,延续时间长,政策多变、情况复杂。结合上述六种不同情况,理解古代“抑商”政策应做到三点:一是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抑商”政策变化多样,其实反映了封建政府的阶级本质。二是以宏观的视野把握古代“抑商”政策的整体性,类似布罗代尔用长时段的视野考察历史事物的演变过程。二是以微观的角度理清古代“抑商”政策的多重性,运用精细化的方式分析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 参  考  文  献 ]

[1]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新趋势与明太祖经济政策》[J].明史研究,第10辑(192-210).

[2]《新唐书·食货志》卷54,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378页.

[3]《宋史·食货下(八)》卷18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542.

[4]《明史·食货(五)》卷81,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975页.

[5]《汉书·食货志(下)》卷24(下),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153页.

[6]《汉书·食货志(下)》卷24(下),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159页.

[7]《黄氏日抄》卷78.

[8]《汉书·食货志(下)》卷24(下),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162页.

[9]《明史·食货(五)》卷81,北京:中华书局,第1974—1978页.

猜你喜欢

多重性教学启示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分数阶Choquard方程正解的存在性、多重性和集中现象
一类二阶Duffing方程反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
含Hardy位势的非线性Schrödinger-Poisson方程正规化解的多重性
非线性Schr?dinger-Bopp-Podolsky系统解的多重性及集中现象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