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儿童写作教学的应然之道
2015-10-22陈晔
陈晔
【摘要】 当前儿童写作教学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儿童作文空话连篇,失去童真。因此,儿童作文应该回归儿童本位,尊重儿童纯真、自然的表达,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有效盘活儿童语言储备、生活储备、情感储备,让儿童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为了儿童能真实地表达自己。
【关键词】 儿童写作 回归 尊重 盘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57-01
一、反观现状:儿童立场离小学习作教学渐行渐远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习作教学中,“成人化”的写作愈来愈成为教学的瓶颈。打开国内有影响的儿童报刊,无论是成人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儿童自己写作的优秀习作,成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随处可见;习作脱离儿童自身生活,导致学生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1.习作呈现成人化倾向,童心、童趣表达得不够充分
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段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对中年级段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对高年级段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是在习作教学中有些老师的教学要求偏高,按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层次拔高要求,造成少年儿童语言成人化;此外,有些家长也热衷于成人化的引导。
2.习作教学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作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倡导“从生活中取材”的先进教学理念。然而,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脱离了生活,陷入了“应试”的误区,许多作品读起来内容平淡,或空话连篇,或千篇一律。
纵观以上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儿童在成长世界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真正的关爱。在习作上,很难成为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生命表达和交流。当前,各地都忙着“作文教学大改革”,看起来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我们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小学生的习作回归儿童本位。
二、回归之路:一条让儿童写作教学“回家”的路
1.儿童写作应尊重儿童纯真、自然的表达
小学生习作不必要追求立意的高远、词语的华丽、结构的严谨,不应过早地被矫揉造作、拿腔作调。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事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念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个性特点去理解。基于儿童本位的教学一定要立足儿童立场,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
2.儿童写作应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都是忙着应付报班补课,或是学习特长,这种单一的生活模式,使得小学生缺少社会生活体验,没有了体验,也就谈不上真实的表达了。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感受生活的素材,如节假日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远足旅游等,多让孩子们亲身去经历、去体会、去思考、去真实地记录,这样习作才能有感而发,充满生机与活力。
3.儿童写作教学应注重激励性评价
(1)蹲下去——多把尺衡量。儿童的写作情趣不仅仅依靠情境来激发,更需要借助写作信心来不断培植和强化。回归儿童本位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孕育出内心世界丰富的儿童,引导孩子内心萌发自由言说的冲动与自觉。
(2)静下来——多回次修改。习作修改需要在习作预设和习作生成之间进行反思。是否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不是在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动起来——多元化评价。儿童是习作的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调动所有力量,引导儿童互动、个性化、创造性地评改习作,让大家一起去用心发现、谛听、品味与褒扬。
(4)亮出来——多方位展示。习作教学的重要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言语。对于他们创造,老师们不挑剔,不审视,而是满怀期待的目光,给予真诚的欣赏,而是动用一切力量,展示、放大他们的美好。
三、尊重儿童:儿童写作教学策略的必然之选
1.有效盘活儿童的语言储备——让童年的言语自然成长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展现真实的生活是作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1)观察生活。儿童习作提倡写平常事,写想象和幻想中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用情理解,积累鲜活的素材,埋下创新的种子。例如,布置《辣油馄饨》的作文时,我要求学生到馄饨店看师傅是如何包馄饨的(或者自己包一包),观察下锅时馄饨的变化等。
(2)唤醒生活积累。写作的方法讲过之后,教师却发现学生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因此,与其在“怎么写”上下工夫,不如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写什么”上。
3.有效盘活儿童的情感储备——让童年的心灵永远敞亮
兴之所至,情动而辞发。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了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只有让儿童写他们的感兴,他们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儿童的情感储备。只有情感储备丰富了,才能使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语气、语调不仅具有儿童特征,而且具有儿童自我角色意识的童心之言、童真之言、童趣之言、童性之言。
为了儿童能够多一点童真、童趣,为了让儿童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为了儿童能真实地表达自己,不说空话、假话、套话,为此,呼吁小学教师和家长树立起新的儿童观,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多鼓励、多赞扬,真正让儿童写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