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之后
2015-10-22叶毓蔚
叶毓蔚
现实与预期的巨大落差,使越来越多已定居加拿大的中国移民打点行装踏上归途。
加拿大统计局曾有报告指出,加拿大给予移民的机会不足,致使许多正值黄金工作年龄的男性移民纷纷回流,35%的男性工作移民在抵加20年内离开,其中60%是在抵加第一年就选择离开。
香港回归前,大批患“97恐惧症”的香港居民纷纷举家迁往加拿大,甚至一度引发了关于香港移民炒热温哥华、多伦多楼市的热议。但回归后香港照常发展,加拿大经济却持续滑坡,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先入籍加拿大再回流香港,这直接导致了当下香港居民结构的一大奇观:持有加拿大护照的人数达到约35万,使得香港几乎可以成为加拿大第17大城市。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这样的选择或许是出于“既然能在香港找到高薪专业工作,为什么要在加拿大开杂货店?”的考虑,而对于富豪阶层,在加拿大与香港之间游走,则有更微妙的考量。
回流风潮吹到大陆移民身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移民欧美成了很多人证明自我能力的一种“标配”。不管是富豪还是专业技术精英,毅然放弃国内的大好“钱”途,选择全家移民加拿大,图的就是一个说不明道不清的“安全感”,但新鲜过后,压力和困惑浮出水面。
对于需要找工作养家的技术移民而言,语言能力与当地工作经验是在加拿大发展的最大桎梏。中国国务院侨办网址上有关“海外侨情”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新移民在加拿大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找工作,尤其是找到称心的工作,研究学者就此问题对多伦多等6个城市的新移民做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1%在从事专业工作,41%在打工,很多都是从事体力工,还有22%还没有找到工作。”
而对于那些富裕阶层,优渥的生活固然不是问题,但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现在在加拿大只能打理园艺、做做手工,恐怕也不那么令人舒心。想出去做生意吧,原先在中国的那套成功经验并不一定管用,大把投资打水漂的也不是少数。我曾与一位投资移民至温哥华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他的回复倒也坦率:环境不同,市场不同,做中国人的生意容量太有限,做老外的生意又不熟悉老外的运作模式,实在是没法做。
割舍不下的亲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移居加拿大后,和父母共享天伦的机会越来越少。我的一个朋友,在经历了3次申请父母探亲签证被拒,母亲又在国内生病住院后,终于选择了全家暂时回流。“等不起”是他对此的唯一解释。
对于持枫叶卡的永久居民,倘若想一直保持身份,受囿于5年内必须住满2年的移民监限制,未必可以在中国有长期的职业规划;对于已入籍的,由于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回去后无论是大人就业还是孩子上学,都面临各种不便,成本也非常大。
不如预期美好
至于最终确定回流的,当然不乏有很多人充分利用了两地的工作经验,将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但也有一些人发现现实不如预期美好,只能几进几出加拿大。
另一个朋友,3年前来到加拿大,曾自嘲这几年的成就概括起来就是:多了两个娃,考出了CFA三级,换了两个城市体验生活。其实他已属幸运,去年底在多伦多找到了一份专业金融工作,被不少朋友艳羡,但他的感触却是:“吃了这么多从头开始的苦,职业生涯却在成功就业的一瞬间倒退了10年。”最终还是毅然回到大上海追求更广阔的职业梦想。
世事无绝对,移民或回流亦是如此。不过,倘若是普通移民家庭,恐怕也不需要反复思量太多,在哪都不容易,想得多不如做得多,不如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心安即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