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培训转型的方式
2015-10-22李静
李静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把“互联网+”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整个商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企业每天的工作中,除了人与人、人与物质的交互之外,其他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信息的交互,人们获取知识和学习提升的行为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商务人士平均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超过34次,即每20多分钟就会“情不自禁”查看一次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所有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是否在互联网浪潮中进行转型并实现新的增长点,成为企业新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对企业的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可以让员工对企业战略的转型进行快速反应、适应及反推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能够抢占员工碎片化的“指尖时间”?什么样的培训模式能够累积员工学习培训的“大数据”并实现裂变效应?这是移动互联网革新带给企业培训开发者的全新挑战和全新思考。
一、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培训转型的可行性
1.企业生存与发展正面临更严峻的竞争环境,培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资源为王。以互联网的名义,抢夺资源、打劫传统行业的商界情景剧不断上演。没有规划,只有变化,速度胜于完美,效率高于一切。企业迅速调整战略、重组业务,就必然导致岗位职责和人员的变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培训开发周期长、内容更迭慢、培训效果转化低,在时间上无法科学调剂、培训制度游离于企业战略之外的培训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知识快速迭代给课程开发带来了挑战。
2.新时代员工的特点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为培训创新提供了生根的土壤
当今职场中,80和90后员工已经成为主力。这是伴随着互联网、手机而成长的一代人,潜移默化的习惯决定了他们具备如下特点:非常反感于被动式的理论灌输和纯粹培训接受者的角色;参与感和共鸣要求非常强烈;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繁忙的工作让他们难以抽出时间,将一门完整的传统课程从头听到尾。事实不仅仅是“新人类”,就连在职场中打拼时间更长的人也有类似状况。
3.信息来源渠道广,培训讲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信息透明化、去中心化。移动互联时代,微博、朋友圈、公共微信号,直接扩展了各种信息化渠道,学员可以很方便地从手机中获取各种案例、各种信息,可以直接加专家的微信、微博,接受他们的思想和各种观点。和专家互相成为粉丝,因此,他们对培训内容、授课老师会有更高的要求,对培训也就更挑剔。
传统的培训项目模式、课程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员工的学习需求,培训遇到了最艰难的困境和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这个时代,而转型是迎接挑战的唯一出路。
二、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培训转型的有效方式
1.用“用户至上”的理念设计培训,将课程内容简约化
企业之所以愿意进行培训的投入,目的就是希望学习转化与应用对业务能产生价值与影响。培训的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莎士比亚说过,一场舞台剧的灵魂不是编剧、导演、演员,而是观众。同样,一场培训的主体也不是PPT、课程、讲师,而是受训者。移动互联时代,将用户至上的理念植入到企业培训的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课程内容需要简约思维,要相信一个小时、一个观点、一个案例、一个马上就可以使用的工具或者一个培训后就可以直接落地的行为,足可以促成裂变式的转化效应。
2.使用移动互联网支撑培训,利用碎片化方式帮助实现学员随时随地地学习
节奏快、工作强度大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传统的一天或者多天的培训很难持续保证效果的转化,学员的注意力、精力很难集中。解决这个问题,培训开发者应该尝试微课、微项目的设计,快速产生知识,快速传播。
微课具备四个特点:内容少而精;时间短;以干货为主;用“众包”的方式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又是贡献者。这使得微课程的构建与更新更加快速灵活,成为现代企业学习的一个重要趋势。此外,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不断升级可以让课程直接服务到每一个人。
推进微课的开发与执行需要注意四点。第一,内容定位精准。将用户至上的理念植入到企业培训的设计中,定义问题和萃取内容要精确。一次只针对单一且完整的点状知识进行微课程设计,如一个完整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案例、一个马上就可以使用的工具。第二,体系化设计。企业在设计微课时,应包含两个要点:一是锁定人群,明确微课究竟服务于哪一类人群、解决哪一个问题,人群越聚焦,其设计就越精准;二是在呈现时,以某一个人群的工作能力项或职责为主线,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第三,众包思维。互联网时代,微课的设计需要利用“众包思维”,并快速换代。所谓众包,就是让大家都来参与微课内容的开发与传递,要让没有接受过课程开发训练的人都能方便地开发出微课程,激发用户生成内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快速迭代则是指通过大家对微课的反馈,迅速地进行优化和改进。第四,内容与形式的平衡。事实上,微课不应只局限于线上或线下,将线下系统化的面授与线上碎片化学习相结合才是最佳的学习形式,也将成为未来企业学习的标准配置。面授的好处在于可营造一个面对面相互建构的氛围,促动学员们互相反馈和启发,促进个体间进行有意义的协商。然而,众所周知,面授时学员的吸收和转化率并不高。如果把所有面授过程切成小段,录制成互联网学习小碎片课件,则可大大方便那些已经参加过面授的学员日后复习。因为他们事先在面授时已基本掌握了课程的体系和框架,对整个课程有了整体的概念,所以在面对互联网学习课件时,任选一段都不陌生。这种线上微课能很有效地帮助学员巩固和强化所学。
3.营造社区化的学习氛围,增加培训体验感
比起单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碰撞更为重要。可建立诸如“问答社区”“企业群组”“案例分享社区”等,每门微课下的实时评论,向所有企业管理者开放,相互学习碰撞。而“互联网+”下的未来企业讲师也不再是来自部门选拔、人力部推荐以及各级专家评审,而是来自社区。在社区内,人人都是讲师,个个都是高手。社区崇尚“高手在民间”的价值观,可增强学员的存在感、参与感和成就感,最大好处是拉近了学员和讲师的距离。
4.行动式学习,提高重点培训对象的全程参与度,促成培训转化
重点受训对象通常为两种人,一种为企业认定的发展人才,将赋予重要的职责。他们的参与不仅对自身培训效果的快速转化有帮助,还会因为其本人的积极参与产生巨大的“社会化”影响力,带动其他学员从不活跃到活跃;另一种是入职新员工,组织希望其可以快速掌握岗位技能,适应工作。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可快速建立其企业归属感,特别是对80后、90后的新生代员工,这样的培训设计可以满足他们展现自我、表达自我诉求的特点,让员工在自身发展中有了路标,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提高知识到技能的转换率。
三、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学习效果
除了学习模式的创新之外,在项目实践中还应采取有力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学习效果。
1.建立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手段
培训的转化应该始于培训前激发受训者的转化愿望,适当的激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开发者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与课程匹配的激励措施,比如积分制设计,对所有学员采取积分激励制,学员们观看视频微课、讨论、发言、游戏,都会转化为看得见的积分,最后会根据积分,划等级、定奖惩与提升机会、薪资增长相挂钩。而落后者,也应有适当的惩罚。
2.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与转型离不开管理层的重视和引领
培训工作要开展下去,并取得成效,取决于三个层面的态度,即员工对培训的自觉参与、中层管理者对培训的积极推动和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高度支持。高层管理者可通过积极倡导和鼓励受训员工将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培训成果应用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资源,与他们共同讨论如何将培训成果应用到工作中;最后要采取激励和强化手段,对将培训成果予以高效转化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模式面临着全新突破的可能。本文从企业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的竞争环境、新时代员工的特点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以及培训课程开发者和讲师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培训转型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四个转型实现方式,旨在帮助企业实现企业竞争力水平内部DNA的打造,顺应基于国家战略的企业战略部署,实现企业效益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