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名技校生走上清华实训讲台

2015-10-22杨生文

职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技校清华大学清华

杨生文

“没想到老师是技校毕业生”

张驰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现在,他正为这个梦想而努力。2015年7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钳工实训室,机械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张驰正在实习指导老师季宇超的指导下进行钳工实训。

只见季宇超一会为张驰讲解操作要领,一会熟练地为他示范,不时还给他纠正动作,俨然一位老师傅,轻松而自然。

“你知道季老师是哪儿毕业的吗?”记者问。“清华大学毕业的吧。”虽然实训已经进行了三天,但对手把手指导自己的老师,张驰还是不知底细。

实际上,季宇超只是一名去年毕业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的技校毕业生,年仅23岁。

这也不怪张驰,在一般人眼中,能到清华大学教书的,不是博士后,也是博士了。

随机的采访再次印证了记者的猜想。

在另一个操作台旁边,记者向一位名叫李倩(音)的女学生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不知道是哪毕业的。他技术这么熟练,又给我们讲理论,又指导我们实训,还教我们如何装配更加经济,要求我们以后加工要考虑到车间条件和环境……应该是技术类大学毕业的吧?”

“没想到老师是技校毕业生!”不少学生都大感意外。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像小季这样的技校毕业生,在我们这里还有9名。”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洪亮介绍说,该中心现有机器加工通用设备400多台,每年要负责清华大学四分之三工科本科生机械工艺和电器工艺的实训,每次时间为两到三周。主要是通过这种实习课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安全意识、对劳动的热爱、对工人的情感以及对师傅的尊重。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人尽其才!技校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干呢?”洪亮接着介绍说,清华大学的人员构成大致分为三类:教师、教辅人员及勤杂人员。教师需要高学历;教辅人员会根据岗位来要求学历,像小季这样的人员,就属于教辅人员,准确的称谓是实习指导人员;勤杂人员很少要求学历。

据了解,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自197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30多名技校毕业生在这里工作过。近三年来,他们先后引进20多名实习指导人员,大多数来自技校和高职院校,很少来自本科院校。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锉工实训室实习指导老师季宇超(中)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锉工实训室实习指导老师邹立峰(中) 

幸运之神是如何垂青像小季这样的技校毕业生的呢?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青睐什么样的技校毕业生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洪亮介绍说,他们喜欢勤于学习、技术扎实、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综合素质高的技校毕业生。

2014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实习指导人员选拔的目光聚焦到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身上。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系学生管理部部长杨轶峰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他们与清华大学最初的联系缘于协助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创新大赛。合作中,技校生的素质给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系主任推荐、学校审核、6位考官的面试,季宇超、邹立峰、贾以博三位技能超群、组织管理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学生会干部经历的技校毕业生顺利敲开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大门,成为了实习指导人员,走上了清华的讲台。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童华强介绍说,这三位学生只是该院优秀毕业生的代表,实际上,他们还有4位毕业生分别在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从事类似工作,还有不少毕业生到了国家航空航天等科研院所工作,表现也特别优秀。

“与清华学生一起成长”

三名技校毕业生走进了清华大学的大门,还是引起了一些震动。

羡慕和出乎意料,是周围人普遍的反应。邹立峰的老师告诉他:“你教的学生比我还高级!”贾以博妈妈高兴地拉起他的手就走:“走,儿子,妈带你吃好吃的去”。

但真正走进清华的大门后,这三位小老师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也难怪,走进清华的大门,连记者也有些敬畏,更不要说一个刚出校门的技校毕业生了。

“面对这些高考状元们,你们发憷吗?”记者问。

“岂止发憷,是发抖!”头一次讲课,面对清华的高材生,邹立峰全身一直在抖,用20分钟讲完课,然后就站在台上不知所措。后来,一来二去,“胆也慢慢壮了”。他发现,清华的学生非常聪明,一点就透,用不着讲很多话;学生的设计非常个性,没有现成的答案;他们经常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你想不到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这对邹立峰来说是个挑战。

每当这时,师傅程岩都是那句话:“你先自己分析分析!” 大多数时候,经过思考,邹立峰都会给学生满意的答案,难住他的还是少数。

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有一天,一位学生要求加工一个半球类反射工件,光洁度要求达到0.4微米,但中心的机床只能达到1.6微米的光洁度。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锉工实训室实习指导老师贾以博(中)

“怎么办?”邹立峰用砂纸打磨后,还是达不到要求。同学聚会时,邹立峰也没有问到解决方案。在跟师傅程岩的讨论中,师傅提出用布来打磨。后来,终于成功了。

“你不帮助他解决,下次他就不来找你了。”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邹立峰想方设法提升自己,为的是不让学生失望。

训练中心也为他们学习深造积极创造条件。经常让他们接触新设备,学习新技术。在这里,邹立峰就学会了三坐标操作和激光加工;还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学习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可以说,我的学生让我成长了。” 邹立峰笑着说。

现在,邹立峰最欣慰的是,虽然只是给学生带了几天课,但在校园里还是经常有学生跟他打招呼。每当这时,他就非常高兴。除此之外,他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学生经常在群里聊天,向他请教一些技术问题。

好学的清华学生成就了好学的季宇超。2014年下半年,领导要季宇超带领学生完成排爆机器人的实践教学项目。这是季宇超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名词。

季宇超没有被困难吓倒,他问师傅、跑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在一周多的时间里,硬是把排爆机器人的原理搞了个明明白白。虽然自己不懂电路,但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指导学生机械加工和装配。有一次,一位学生设计的零件太复杂,难以实现。季宇超帮助修改设计方案后,一次性试验成功。学生会心的一笑,让季宇超非常开心。

今年上半年,季宇超又接到新任务,带学生设计、制作3D打印机,并打印出产品。这对于技校毕业的季宇超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好在两位师傅给了他及时的指点。装配、调试,再装配、再调试,在其后的两个多月里,季宇超记不清跟学生反复试验了多少次,只记得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多。

项目成功后,学生一定要拉他一起合影。这时候,腼腆的季宇超感觉非常有成就感。想到今后这些学生可能成名成家,季宇超感觉非常自豪。

也许是性格外向的原因,也可能是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原因,贾以博入职后很快就跟学生打成了一片。在指导一位国防生实习后,共同的骑车爱好使贾以博很快与学生成了朋友。去年“十一”放假时,他们一起骑车进发石家庄,三天行程500公里。

今年上半年,贾以博带学生完成巧克力3D打印机的设计和制作。设计完成后,零件怎么也装不上去。贾以博很快帮助学生找出了光洁度不高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方案。在一个大雨之夜,当他们装上最后一个零件时,已到了12点多。回宿舍时,虽然他和学生全身都湿透了,但他们内心非常快乐。

与学生亦师亦友是三位小老师与学生们相处时共同的特点。课余时间,也有不少学生来找他们切磋技艺,他们都能随叫随到。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共同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希望之星”。

猜你喜欢

技校清华大学清华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清华,北大,我来啦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